第二课 古代两河流域 复习学案(精归纳+巧突破+速提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古代两河流域 复习学案(精归纳+巧突破+速提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06 18:47:41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典型例题 巧突破
考点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例1、(湖南邵阳中考)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诞生了( )
A.埃及文明
B.巴比伦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解析: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即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是古代两河流城文明发展的一个代表。答案:B
考点二 古巴比伦王国
例2、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又一次统一在一位帝王手里。这个时代被认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代,不仅因为政治军事,更因为制定了一部人类法制史上的瑰宝。这位著名的帝王是( )
A.图特摩斯三世
B.胡夫
C.隋文帝
D.汉谟拉比
解析:由“两河流域”全盛时代”“法制史上的瑰宝”可判断该帝三是汉谟拉比。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他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还制定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答案:D
考点三 《汉谟拉比法典》
例3、当你漫步卢浮官时,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或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 )
A.古代中国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埃及
解析: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答案:B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重点难点 精归纳
比较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异同
异同点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创造者
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
概念
都是用图形来表示事物或概念
影响
都影响深远,埃及象形文字成为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的源流之一,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对西亚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书写工具
写在纸草上,或刻在石碑、石柱、木头上
用黏土制成半干的泥板做书写材料,把文字用芦秆或木棍刻在泥板上
字的外形
把图形保留到底
线条由粗到细,形状极像楔子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哪些社会状况?
1.社会阶级关系: 当时的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已形成自由民与奴隶的阶级对立,自由民中又形成平民与贵族的等级区分。
2.阶级特征:古巴比伦王国运用国家权力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及藏匿奴隶、盗卖奴隶的行为;不同人量刑程度不一,明显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文明程度:从法典本身来分析,法律条文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说明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 4.古巴比伦王国处于文明早期的时代特征:法典对犯罪行为惩罚严酷;保了诸如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带有“以牙还牙”报复原则的遗痕。 三、《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统治,维护了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地位。 3.《汉谟拉比法典》全面维护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高效训练 速提能
选择题
1、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半坡文明
D.河姆渡文明
3、下图是一块泥板,上面刻画的符号是一种文字。大约在埃及象形文字出现的同一时期,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请你判断此文字应该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字母文字
4、以下是某同学在课本剧《汉谟拉比》中所撰写的台词,符合史实的是( )
A.我是法老,神之子
B.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C.神赐予智慧,创造楔形文字
D.神授我权标,制定成文法典
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此规定反映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
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6、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的叙述,有可能在《古巴比伦文明读本》一书中查阅到的是( )
①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③古巴比伦的建立者是汉谟拉比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国的崛起】
材料一 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各自独立的国家,其中一支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很快从蕞尔小邦一跃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大国。
(1)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谁?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
【文明的发掘】
材料二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一块石碑(下图,局部)。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玛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4 000行,约8000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在古代就被磨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部法典?法典铭文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文明的真相】
材料三 前言(节选):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正文(部分内容):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
结语(节选):(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3)根据材料三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高效训练 速提能
选择题
1、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西亚”“最早的成文法典”“苏美尔人”等可知,该文明位于两河流域。
2、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半坡文明
D.河姆渡文明
答案:A
解析:“两河”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孕育的文明是古巴比伦文明,A项符合题意。B项是尼罗河流域孕育出的文明,C项是黄河流域孕育出的文明,D项是长江流域孕育出的文明。
3、下图是一块泥板,上面刻画的符号是一种文字。大约在埃及象形文字出现的同一时期,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请你判断此文字应该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字母文字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是用芦秆或木棒在泥板上刻制而成,笔画像楔子,故名楔形文字。
4、以下是某同学在课本剧《汉谟拉比》中所撰写的台词,符合史实的是( )
A.我是法老,神之子
B.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C.神赐予智慧,创造楔形文字
D.神授我权标,制定成文法典
答案:D
解析:A项适用于古埃及法老;B项适用于秦始皇;C项适用于苏美尔人,A、B、C三项可排除。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宣扬“君权神授”,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D项符合题意。
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此规定反映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
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答案:C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中这一内容旨在严格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这实质上反映了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6、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的叙述,有可能在《古巴比伦文明读本》一书中查阅到的是( )
①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③古巴比伦的建立者是汉谟拉比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巴比伦王国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西亚地区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诞生了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①④符合题意。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是第六代国王,②③可排除。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国的崛起】
材料一 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各自独立的国家,其中一支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很快从蕞尔小邦一跃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大国。
(1)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谁?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
答案:汉谟拉比。 史实:①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②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③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文明的发掘】
材料二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一块石碑(下图,局部)。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玛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4 000行,约8000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在古代就被磨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部法典?法典铭文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答案:《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文明的真相】
材料三 前言(节选):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正文(部分内容):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
结语(节选):(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3)根据材料三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答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米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