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4课时怎样断课1.粗读单元教材,看例题及练习个数
2.看每个例题间的关联度
3.看练习题和例题的关联度度怎样确定每节课的课时目标基本思路分段理解教材
准确制定课时目标 基本方法——马杰ABCD法则A——对象:阐明教学对象D——标准: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B——行为: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C——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基本步骤(1)分段
(2)确定B、C
(3)CDAB叙述目标
(4)实施五位一体(1)教材的编写过程
(2)课时目标的制定过程
(3)教案的书写过程
(4)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5)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把教学变得简单些第一课时任务:经历过程,认识厘米,建立观念,用尺测量。简要教学过程1.介绍历史上人们是怎样测量的2.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介绍量法☆增加在直尺上认识几厘米的学习内容(为灵活用厘米测量作铺垫)3.认识度量工具长度单位介绍尺子介绍厘米认识1厘米介绍符号表示5.测量纸条的长度4.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尝试测量提出任务正确读数估 计丰富表象提出任务使用时机6.练习题配备测量单位的产生1米应是从极点到赤道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但1米事实上没有那么长。 获奖科学读物作者肯?奥尔德在一本书里说,两位在18世纪受命算出1米有多长的法国天文学家在计算中出现了小小的失误,因而使l米比实际应有的距离短了0.2毫米。更糟的是,这两位科学家知道自己弄错了,但由于不知道怎么改正,他们就把错误掩盖起来。也就是说,这个错误一直保留到今天。 1792年,法国科学院决定创造一个全球通用的量度单位:这个单位将是北极到赤道距离的1千万分之一。为此,两位法国天文学家从巴黎出发,相背而行。他们要测出从敦刻尔克经由巴黎到巴塞罗那的一段。 博学多才的德朗布尔向北走,细致认真的梅尚往南走。 一旦两人到达目的地,他们就开始测量彼此之间的距离。在7年的时间里,这两位科学家的足迹穿越了革命战火纷飞的法国大地。德朗布尔曾在巴黎郊外幸运地躲过断头台,梅尚则在法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中一度困在敌后并被禁。 但是,两人终于在南部要塞卡尔卡松会合。他们从那儿返回巴黎,把获得的资料交给一个国际委员会。人们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他们,并做成一根l米长的纯铂棒来纪念他们的计算结果。 法国当时的新统治者拿破仑?波拿巴称:“胜利如过眼烟云,但这项成就将永存于世。” 然而,没人知道,梅尚发现自己的计算有误,但他把错误掩盖了起来。正是这种负罪感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奥尔德博士在《万物的尺度》一书中称,梅尚发现,他在两个夏天从同一个地方得到的读数不能吻合。根据现代卫星的测量结果,从极点到赤道的经线长10,002,290米。 奥尔德博士说,这种误差是测量仪器表面的细微磨损造成的。 梅尚的书信表明,发现自己的失误后,他几乎濒临疯狂。为了修正这一错误,他再次出行。最后死于疟疾。 奥尔德认为,梅尚可能对自己过于苛刻了,他和德朗布尔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几乎根本无法实现。 数与代数—常见的量人民币时间质量空间与图形——测量长度面积角的
度量体积容积经历过程第二课时1.知道米的使用时机,符号表示。
2.知道1米的长度观念;
3.掌握米和厘米的关系。
4.会用米进行测量。任务:简要教学过程1.介绍米的使用时机及符号表示2.建立1米长度观念 测 量提出任务感受1米长度认识1米介绍符号表示4.测量绳子的长度3.建立米和厘米的关系展示结果提出任务计 数获得结果提出任务使用时机5.练习题配备1.在操作中学习
2.丰富对几米的感知,加深对1米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宽度;测量窗户的宽度;以及学生自己找到可测的物品等。
3.准备丰富学具建 议第三课时任务:认线段、量线段、画线段简要教学过程1.直观认识线段2.寻找生活中的线段连接两点 ,感受线段提出任务列举寻找操作巩固4.练习,巩固概念3.抽象概括线段,认识特征判断讲清理由介绍特征描述线段操作描述线段画边端点问题简要教学过程5.画符合条件的线段提出任务说说怎么画的讲清画法6.练习,巩固画法先量后画画7.练习题配备 建 议1. 注重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直观认识特征后跟进强化练习。2. 深化概念,认识使用工具的价值。分三步:
自己画线段;
用工具画线段;
用工具画一定长度的线段。方法上拓展:借助尺子来画3厘米,你是从哪画到哪的?还可以从哪画到哪?你喜欢从哪开始画,为什么?直准第四课时任务:
① 经历解决问题过程
② 学会解决问题基本策略
③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建议:
① 给策略形成以思考的空间
② 在交流研讨中形成认识简要教学过程1.出示要研究的问题2.明白要解决的问题边说边贴要解决什么问题?讨论3.解决问题组内交流:你能看明白他的旗杆高是13厘米还是13米吗?独立思考:怎样解决旗杆高是13厘米还是13米,请你写写画画,让别人看明白。明确要研究的问题边说边贴怎样解答?全班交流:你能看明白他的旗杆高是13厘米还是13米吗?简要教学过程1.出示要研究的问题2.明白要解决的问题4.解答合理吗3.解决问题全班交流解答合理吗?组内交流解答合理吗?独立思考解答合理吗?边说边贴解答合理吗?关于练习题目的配备无练习时要注意的问题1. 关注练习题的真实性和实践性。2. 关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⒈ 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⒉ 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⒊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⒋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⒌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厘米和米的认识,l米、1厘米长度观念的建立,标准意识的渗透。
2.米和厘米关系的体验。
3.用刻度尺量、画物体长度和线段的方法。
4. 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难点:
1. 怎样记住1米、1厘米大约的长度,怎样比较好的估计物品的长度;
2. 怎样才能比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