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
要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的劳动对象与产品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2.农业的分类
3.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资资料,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因此我们说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例题1】下列有关我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B.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
C.农业只包括种植业
D.副业包括林业、牧业和渔业
点拨: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是基础产业,狭义的农业指的是种植业;副业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答案:B
要点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重点)
? ?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2.我国的主要种植业分布区及分布条件
(1)分布: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2)条件:平原、河谷或低缓的丘陵,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充足,雨热同期。
3.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的农业地区差异
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以南地区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
[www.z%#z&ste^p@.com]
【例题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的差异???????????B.地形条件的差异
C.土壤条件的差异???????????D.水源条件的差异
点拨:我国北方和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方和北方因气候条件的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存在明显的不同。
答案:A
【例题3】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布在(????)
①青海??②甘肃??③西藏??④内蒙古??⑤宁夏??⑥新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
点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气候适宜,天然草场广布,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
答案:D
要点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难点)
1.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
(1)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①光照: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光照。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需求是不同的。
②热量: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必须满足一定的热量条件。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产量、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也不相同。
③水分: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比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
④地形和土壤: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不同,其适宜种植的作物和生产力也不同。
(2)社会经济条件
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等)。
2.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1)宜牧则牧:地形平坦、草原广阔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如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北、以西地区。
(2)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区,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如我国的东部平原。??
(3)宜渔则渔:气候湿润、河湖众多的地区,适宜发展渔业,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4)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如我国的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
【例题4】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A.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利用夏季高温的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水发展淡水养殖
C.在西双版纳利用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量种植棉花
D.在山地迎风坡利用降水较多的优势大面积种植水稻
点拨:本题是对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的考查。新疆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虽然此地夏季气温高,但不适宜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水发展淡水养殖,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淡水资源,较为合理;在西双版纳利用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量种植棉花会破坏当地的森林植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山地迎风坡利用降水较多的优势大面积种植水稻,会造成山地水土流失,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例题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要在城镇周围A.B.C三处分别饲养乳牛、种植花卉或种植小麦,三处如何安排为好?(提示: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的成本也越高,按单位面积产值计算,由高到低为乳牛业、花卉业、小麦。)
?
(1)__________可安排在C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可安排在A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可安排在B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发展农业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城市郊区、城镇附近或沿海地区扩大养殖业和蔬菜、花卉等种植业;在离城镇较远且灌溉便利的广大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小麦等粮食作物。
答案:(1)乳牛业??距城镇近,地价虽高,但乳牛产品价格高,能保证农户有较好的收入,而且离城镇近,居民多,需求量大,鲜牛奶能及时销售
(2)花卉业??A处位于城镇附近,有很大的消费市场,而且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便于鲜花及时输送
(3)小麦种植业??面积广大,且有河流经过,灌溉便利
要点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1.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2)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3)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4)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2.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必要性
(1)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①“杂交水稻”的培育,使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②温室、大棚等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等植物生长条件,突破了植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域限制。
③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根本改变了人工劳作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④推广滴灌、喷灌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2)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3.农业发展方向
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例题6】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耕地、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你认为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依靠大量进口粮食保证粮食供应
C.增加农业劳动人口,提高农产品产量
D.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点拨: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多种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不可能靠开荒来增加耕地;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已经过剩,不需要再增加劳动人口。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