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农业的分类和特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举例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读图分析我国农业布局的特点,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
4、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获得的劳动产品是 。农业主要包括 、 、 、 四个部门。
(2)了解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概念并在课本上划下来。
(3)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9亿多是农民。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
知识点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种植业
东部
北方地区
地(耕地类型),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和 平原。
分界线
毫米年降水量线
南方地区
田(耕地类型),湿润的 平原、珠江三角洲
林业
、 林区(天然林区),东南林区( 林区)
渔业
东部沿海( 的基地), (淡水渔业发达)
分界线
毫米年降水量线
牧业
西部
四大牧区: 、 、 、
种植业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 、 和 。
(2)结合P94、P95填表格。
地区
以北 秦岭——淮河 以南
耕地类型
熟制(一年几熟)
农
作
物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三大棉区
知识点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因地制宜是指利用当地 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 、 最有利的地方。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析我国农业东西部门差异的原因?(中国的气候、河流、资源、地形等)的原因。
探究点二、结合课本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
探究点三、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例子:1、根据图4.11,请你来规划下列地区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并说明理由。太行山区、华北平原、内蒙古草原、洞庭湖沿岸。
2、读图4.14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那些?读图4.14,请你来给他们出主意,并说说理由。
【学生展示】探究点一、二
【教师点评】探究点及【学生展示】出现的问题
【当堂检测】
一、选择
1、形成我国“北麦南稻”的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历史习惯
2、我国某地区地势低平,稻田集中连片,并种植棉花和油菜,这里可能是( )
A.三江平原 B.太湖平原 C.松嫩平原 D.宁夏平原
3、造成我国南方与北方农作物品种差异明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的差异 B.气候条件的差异 C.历史习惯的差异 D.农业政策的差异
4、下列做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在山区开荒种粮 B.在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
C.在黄土高原大力发展畜牧业 D.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5、某华侨计划投资建设蔗糖厂,从原料来源考虑,选址最合理的一组是
A.福建、山东、河北 B.山区、河南、广东 C.山西、辽宁、吉林 D.福建、广东、广西
6、“五一”期间,小刚从广州乘火车到北京旅游,沿途可能看到( )
A.湖南乡村片片稻田分布 B.湖北农民正在采摘棉花
C.河南农民正在收获香蕉 D.河北境内水塘遍布
7、.我国青藏高原发展农业最不利的条件是()
A.地势高,平原面积狭小
B.人口少,农业劳力资源不足
C.山地多,土层薄,土壤贫瘠
D.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读下图,回答8~10题。
8.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
A.棉花 B.甘蔗 C.小麦 D.水稻
9.该区域农作熟制是 (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一熟
10.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缺乏水资源 B.土壤较贫瘠 C.热量不足 D.光照不足
11、图中四地布局合理的一项是( )
A.⑴养鱼虾 ⑵种蔬菜 ⑶种果树 ⑷种小麦
B.⑴种小麦 ⑵种蔬菜 ⑶种果树 ⑷养鱼虾
C.⑴养鱼虾 ⑵种蔬菜 ⑶种小麦 ⑷种果树
D.⑴种蔬菜 ⑵养鱼虾 ⑶种果树 ⑷种小麦
12.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 、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你认为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 ( )
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增 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多神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 效农业
13. 读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的阴影部分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区
B.图②的阴影部分 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C.图③的阴影部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D.图④阴影部分是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区二、综合。
二.综合
读下面我国油料、糖料作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例中A、B、C、D分别代表的经济作物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⑵B类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平原;C类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盆地。
⑶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以________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和西部,东部又以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为主,北方以________为主;南方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_为主,北方以_________为主。
⑷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条件的差异。
【小结作业】
思维导图:
作业:本节限时练
附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生物 ,获得的劳动产品是 生物本身 。农业主要包括 种植业 、 畜牧业 、 渔业 、 林业 林业四个部门。
(2)了解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概念并在课本上划下来。
(3)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9亿多是农民。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基础 。
知识点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种植业
东部
北方地区
旱 地(耕地类型),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和 华北 平原
分界线
800 毫米年降水量线
南方地区
水 田(耕地类型),湿润的 长江中下游 平原、珠江三角洲
林业
东北 、 西南 林区(天然林区),东南林区( 人工 林区)
渔业
东部沿海( 海洋渔业 的基地), 南方地区 (淡水渔业发达)
分界线
400 毫米年降水量线
牧业
西部
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 、 新疆牧区 、 青海牧区 、 西藏牧区
种植业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 平原 、 河谷 和 绿洲 。
(2)结合P94填表格。
地区
以北 秦岭——淮河 以南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熟制(一年几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农
作
物
粮食作物
小麦为主
水稻为主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三大棉区
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
知识点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因地制宜是指利用当地 当地自然条件 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 发展 、 生产 最有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