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9 16:5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 锁定目标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实、虚词义,疏通文意。
2.学习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预习巧导航
1.把握朗读节奏: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⑦是 / 亦不可以已乎
2.下面划横线的字音你能够掌握吗?
故不为苟( )得也 死亦我所恶( )
故患有所不辟( )也 一箪( )食
一豆羹( ) 蹴( )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 )也
你认为还有哪些字音需要掌握?请你认真写下来吧!
3.结合字音与停顿,自由朗读课文。赶快试一试吧!
4.走进作者:
孟子,名 ,字 ,邹人,战国初期 、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 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_____论。
小组合作译《?鱼我所欲也》 
1.结合书下的注释和手头资料,试着去翻译课文,然后 用笔圈出难解的字、词、句。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组长提交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集体解决。
2.经过疏通文意, 你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语?请你提出来,小组讨论一下。
3.小组讨论交流,疏通文意,你认为还有那些重要的句子,提出来考考你的同桌吧!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2..第二段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课堂深探究
1.提问: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你怎么看待文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从现实或历史举出能论证“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用一句话概括)和道理论据。
2.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 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当堂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3.翻译句子。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附答案:
预习巧导航
2. 略 4.轲 子舆 思想家 政治家 亚圣 仁政 性善论
整体感知
1.舍生取义 先以比喻开头,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容易抓住文章的主旨。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而后提出“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课堂深探究
1.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当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2.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3.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伤害,对生命的威胁。
当堂检测
1.B(解析:“加”名词,益处。)
2.A(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本本善。)
3.①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候。(“恶”“于”“辟”各1分,通顺1分;恶:厌恶;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辟”通“避”,躲避)“
②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