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诗海拾贝 1.能多渠道搜集诗歌,并能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通过阅读诗歌,感受古诗和现代诗的特点,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和提升欣赏诗歌的能力。
2.能够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蕴含的各种情感。活动目标材料解读 词语理解《采薇(节选)》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雨】动词,下(雨、雪等)。
【霏霏】雨雪纷飞的样子。《春夜喜雨》
【好雨】指春雨,及时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乡间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房屋。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忽见】突然出现。见,同“现”。《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曲牌名。
【残霞】将要消散的晚霞。
【轻烟】薄淡的烟雾。
【寒鸦】天冷时栖息林间的乌鸦。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被秋霜打白的小草。《太阳的话》
【板门】门板。
【花束】成束的花。
【睫毛】眼睑(jiǎn)上下边缘的细毛。
【空间】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白桦》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流苏】装在车马、楼台、帐幕、锦旗等上面的穗状饰物。
【朦胧】不清楚;模糊。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姗姗来迟】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皑皑】形容霜、雪洁白。诗经·采薇(wēi)(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歌赏析
这四句诗被视为情景交融的绝佳名句,历代传诵不已。杨柳依依的春景与出征时和亲友的难舍之情相融,大雪纷飞的冬景与归途中惶惑不安的焦虑之心交织。语调低沉,婉转往复,以叠字加重气氛,以景传情,十分动人。 材料探究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意,在最需要它的时候悄悄降临。后面六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全诗结构严谨,格调明快,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中写的是极为平常的月、鸟、蝉、蛙、星、雨、屋、桥,然而词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扑面而来的“稻花香”更预示着丰年景象。词的下片以疏星小雨,天气时晴时雨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了夜行乡间的乐趣。词人笔下的一幅幅画面,流露出了他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词人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小令。作者撷取了“村、日、霞、烟、树、鸦”六个典型景物来表现,再用“孤、落、残、轻、老、寒”六个感彩一致的词语加以点染,使得整幅画面笼罩着一派萧瑟的气息,令人感到浓浓的秋意,照应了题目“秋”。接着用“飞鸿”一句,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打破了景色的宁静,让人为之一振。最后用“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虽让人感到秋景的清萧,却毫无悲凉的情绪。太阳的话诗歌赏析
第一节,作者用富有激情的呼唤,表达出太阳渴望走进小屋的急切心情。“你们”指人类,“我”指“太阳”。因为人们居住的房屋门窗紧闭,终日看不到阳光,所以太阳才急切地呼唤。
第二节,写出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花束”和“香气”能使人神清气爽,“亮光”能使人感受到光明,“温暖”可以驱除寒冷,“露水”可以滋润万物。
第三节,再次运用祈使句,用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太阳盼望人们醒来,看到光明和美好事物的急切心情。
第四节在第三节的基础上,语意进一步深化。太阳不仅要唤醒人们沉睡的双眼,还要打开人们封闭的心灵,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的到来。“把……把……把……”展示了美好事物带来的生机和希望,让人不禁产生对光明的憧憬。白 桦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白桦为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它“披了一身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诗人从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使其鲜明、生动。其描绘既有色彩上的鲜明变化,使人视觉上为之振奋,又富有动态的变化,散发着人的灵性。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行押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 1.搜集诗歌。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网络查询或访问其他人等途径,搜集创作的诗歌或记录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也可以搜集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2.整理资料。小组讨论搜集到的资料,把诗歌分分类,比如可以按年代划分为古诗和现代诗,按国度划分为中国诗和外国诗;古诗按内容可以划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古诗、悼亡诗、咏物诗、行旅诗等;现代诗按作品内容可以分为叙活动指导事诗和抒情诗,按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诗歌选择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和筛选。分好之后,按类别再搜集补充一些诗歌。
3.欣赏诗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借助工具书了解大意,体会感情。在小组内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时,可以先放声朗读,再说说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最后讲讲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活动示例搜集诗歌
“阅读材料”中提供的六首诗歌都是古今中外描写自然景物的佳作,从中我们大体可以感受到诗歌从古到今的变化。我们不妨沿着诗歌的发展轨迹来进行搜集,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从而清晰地感受两千多年来我国诗歌的发展变化。下面提供一些诗歌可供参考:《诗经》
采葛(节选)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楚辞》
离骚(节选)
吾令羲(xī)和弭(mǐ)节兮,望崦(yān)嵫(zh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唐诗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宋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建安诗
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ténɡ)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整理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按作品内容共分为六大类,分别是:
1.送别诗:唐·李白《赠汪伦》、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唐·高适《别董大》。
2.边塞诗:唐·王翰《凉州词》、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王昌龄《出塞》、唐·高适《燕歌行》。
3.山水田园诗:东晋·陶渊明《饮酒》、唐·王维《山居秋暝》、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4.咏史怀古诗: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唐·杜牧《泊秦淮》、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咏物诗:唐·贺知章《咏柳》、唐·杜甫《房兵曹胡马》、宋·王安石《梅花》、元·王冕《墨梅》、明·于谦《石灰吟》。
6.行旅诗:唐·孟浩然《宿建德江》、唐·王湾《次北固山下》、唐·张继《枫桥夜泊》、唐·温庭筠《商山早行》。推荐诗歌
忆江南(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的大意是: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我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还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像靛(diàn)草一样蓝。怎能教人不怀念江南呢?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江南的回忆,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概括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喜爱、赞美和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