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件(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5 21:0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地 震 中 的 父 与 子马

·

林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学习目标1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作者介绍 Mark是一个专业性演讲者,在过去二十年,他在32个以上的国家对2百万人演讲了4千次。他的讲座包括优秀的销售策略; 个人的能力和发展等。马克是美国作家,有着与写作伙伴Canfield杰克的心灵鸡汤系列。 会写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埋冲混词语学习安顿: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造句:妈妈把家里的事情安顿好了才去上班。
昔日:往日;从前。
造句:昔日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造句:地震之后,整个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
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造句:父亲要救儿子的决心十分坚定,谁也阻止不了。词语理解疾步:快步。
造句:他疾步如飞,瞬间便没了踪影。
绝望:希望断绝;毫无希望。
造句:看到辛辛苦苦修建的小楼倒了,他绝望了。
破烂不堪:形容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后变得破破烂烂的样子。
造句:他的书包才背了一年就已经破烂不堪了。
开辟:打开通路。
造句:我们穿过新开辟的通道来到了茂密的森林。
近义词伤害—( ) 混乱—( )
  
安顿—( ) 肯定—( )
  
悲痛—( )损害杂乱安置确定悲伤 反义词漂亮—( )    漆黑—( )
坚定—( ) 肯定—( )   
危险—( )  幸福—( ) 动摇明亮痛苦安全否定丑陋 词语辨析 混乱 杂乱
相同点:都有“没有条理,没有秩序”的意思。
不同点:“混乱”一般用于形容较抽象的事物,如思想、局面、秩序、状态等。“杂乱”则形容物品、东西多而摆放无序。
运用示例:
这里刚经历了火灾,各种物品(   )地散落在残垣断壁间,劫后余生的人们奔走哭号,场面很是(   )。杂乱混乱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màn)达,我的儿子!”
朗读指导:朗读父亲的呼喊时,语气要悲伤,表现出他的绝望。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朗读指导:“谁愿意帮助我”一句要读出恳切、渴望的语气。
朗读指导3.“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朗读指导:要读出父子重逢时的喜悦和激动。
4.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朗读指导:重读“了不起”“紧紧”,读出父子劫后重逢的喜悦。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学习本文,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文章结构,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围绕“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个问题,一方面抓住描写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坚守承诺,从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另一方面则抓住儿子的语言、行动,体会儿子的坚强勇敢、无私无畏,知道儿子也了不起。整体感知1.读教材第一部分(第1至4段),回答下列问题。
面对已成一片废墟的学校,为什么父亲仍坚定地走向那片废墟?
课文解读 因为父亲想到了自己常对儿子说的话,与这句相似的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既是他对孩子的承诺,也是父亲支撑自己的坚定信念,所以他不会放弃。第一部分:写在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急切地想要救出儿子。2.读教材第二部分(第5至11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5段这里为什么描写其他人的表现?
通过对其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反衬出父亲的与众不同,突出了父亲的坚定信念。(2)第6~9段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所有人都放弃了救援,只有这位年轻的父亲坚信儿子还活着,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儿子,突出了他对儿子深深的爱。第二部分:写这位父亲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 3.读教材第三部分(第12至24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这样写突出了挖的时间很长,挖的过程很艰难,更能体现父亲救儿子的执着信念和为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2)儿子所说的这段话表现了什么? 这段话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坚信不疑,儿子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依然能够坚持生的希望,并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从阿曼达的话中可以看出,正是父亲的承诺及他对儿子的爱支撑着儿子,使儿子表现得坚强勇敢、无私无畏。 (3)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父亲实现了对儿子的承诺,并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儿子的勇敢、无私和坚持。第三部分:写父亲坚持不懈地挖掘,救出了儿子及其同学。 1.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对比)
2.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动作描写)
3.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佳句积累 4.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侧面描写)
5.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外貌描写)
多种描写,具体表达
本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父子深情。如父亲见到儿子的学校变成废墟后的语言描写“阿曼达,我的儿子!”表现了父亲的绝望与悲痛;又如父亲疾步走向儿子教室所在地这一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坚定与爱子深情;再如第?段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更让我们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写法借鉴 那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动作描写:
(1)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能杂乱无章地写动作。
(2)准确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3)要抓住最能刻画人物性格的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 语言描写:
(1)语言要为表达中心服务,应做到有详有略。
(2)语言要符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和当时的场景。
(3)语言要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和感情。
神态描写:
(1)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要与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外貌描写:
(1)要按一定的顺序。
(2)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面面俱到。
(3)适当运用一些修饰词和比喻,增加生动性。1.表示悲痛的词语。
痛不欲生 肝肠寸断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泪如泉涌 五内俱焚
2.赞美父爱的名言。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淮南子
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达·芬奇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高尔基拓展延伸 本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中,这一对父子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爱,创造了奇迹。他们让我明白了:只要有成功的信念和广博的爱就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课堂小结万分悲痛 决心救子结构图示 地震中
的父与子不顾劝阻 执着挖掘父子相信父亲 坚强等待先救他人 欣喜相拥父子情深
创造奇迹1.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 ) 兴奋( )
丑陋( ) 动摇( )
希望( ) 安全( )
  当堂测试漆黑漂亮坚定绝望危险悲痛2.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
A.疑问句 B.反问句 C.感叹句 D.陈述句   
(1)“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  
(2)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 )
(3)“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 )  
(4)《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难道不感人吗?
( )
   ADCB 3.《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故事确实非常感人,那么你觉得应该向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学习什么?
父亲坚强的意志,对儿子深挚的感情;儿子在危难面前不恐惧,对父亲的信任,在走出危险境地时对同学的友情。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课后习题悲伤绝望——坚定信心——无比幸福。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却不停地挖掘,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了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定执着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的有责任感的
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待在漆黑的瓦砾堆下长达38小时,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七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并鼓励同学;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先人后己,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1)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课文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让我们看到了父亲为救出儿子克服的重重困难:饥饿、疲劳、痛苦……但他全然不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救出儿子!多么坚定的父亲,多么伟大的父爱!  (2)“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因为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望中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这样写的好处是多处呼应,反复强调,深化了主题,突出了文章中心。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