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八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历史八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05 21: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大陆政策”;1894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1895
3.战役:
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左宝贵(殉国)
黄海海战大战—— (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奋力抵抗)随后日军制造 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殉国); 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95
2.双方代表:清政府的 和日本首相
3.内容
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开放 、 、 、 为商埠(“苏杭杀虫”)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 输出的需求)
4.影响: 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开端: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
2.瓜分中国狂潮
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3.美国“门户开放”
1899年, 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实质:“ ”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结果:得到各国同意。
部编历史八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1894年7月,丰岛战役,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日军夺取制海权
渡过鸭绿江,占领九连城。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战败,日军旅顺屠城,屠杀两万多中国人。
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签订
1《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内容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开发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马关条约》的影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瓜分中国狂潮

1导火索
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事件
2瓜分中国狂潮的势力范围
3”门户开放“政策
背景:列强瓜分中国,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内容:1898年美国向英、法、德、俄、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界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结果:得到各国同意。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部编历史八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
一、选择题:
1、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一种艺术形式。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 )
A. 五口通商 B. 租界设立C. 瓜分狂潮D. 门户开放
2、“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战争”指(  )
A. 甲午中日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第一次世界大战D. 人民解放战争
3、有人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苛刻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
4、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这首歌创作于l925年3月,此时距台湾“离家”有(  )
A. 83年B. 65年C. 50年D. 30年
5、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1898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左宗棠收复新疆,扩大了同西方各国的贸易联系
C.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6、观察下图,《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A. 深入到中国内地B. 集中到沿海一带C. 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2014年2月10日,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已经进行了12年。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8、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B. 小李: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 小林:《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小苏:签订的《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9、电影《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发生在(  )
A. 平壤战役中B. 黄海战役中C. 旅顺战役中D. 威海卫战役中
10、《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A. 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B. 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C. 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D.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二、材料解析题:
1.材料阅读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材料二的图片是近代史上中国和日本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场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出现的现象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请说出其相关内容。
(2)材料二中中国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请列举出这个条约有关割地的内容。以及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参考答案:
1. C 2. A 3. C 4. D 5. C 6. A 7. A 8. C 9. D 10.D
11.(1)《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