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单元检测(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单元检测(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06 20:1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湖北荆州模拟)据《左传》载,代表周王行事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对楚国兴师问罪:“尔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城邦国家与希腊、罗马城邦国家的不同点是(  )
A.血缘关系起到纽带作用 B.具有自上而下的统属关系
C.农业是城邦的经济支撑 D.诸侯僭越破坏宗法制度
解析 齐桓公代表周王行事,对楚国兴师问罪,反映出两个城邦国家的地位不同,具有自上而下的统属关系,而古希腊、罗马城邦国家是平等的独立自治的国家。
答案 B
2.(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模拟)自伯里克利时代开始,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1个奥波尔,至公元前327年,每次给薪6个奥波尔,参加重要会议者领取9个奥波尔。这表明当时雅典(  )
A.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B.城邦经济繁荣发达
C.重视消除贫富差距 D.民主已发展到顶峰
解析 材料中伯里克利时代实行公职给薪,意在鼓励公民积极参政,故A项正确。
答案 A
3.(2016·山东潍坊期中)下面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解析 古代雅典的民主是本城邦男性公民的民主,故排除C、D两项;由题目中图片可知当时雅典人口约有40万,自由民只有16.8万,而拥有公民权的居民更少,故A项中“超半数”的说法与其不符。
答案 B
4.(2016·河南洛阳模拟)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
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B.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C.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
解析 古希腊雅典民主不是形式上,是实质上拥有民主,故A项错误;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说法错误,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说明公民在享受民主的时候自由受到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私有财产制度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7·广东佛山高一期末)《欧洲历史》说:“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代议制形式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说明了(  )
A.古希腊民主与近代西方民主是完全不同的
B.雅典民主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C.雅典民主比西方代议制优越
D.西方代议制是直接民主
解析 材料“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反映了雅典民主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故B项正确。
答案 B
6.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材料说明了罗马成文法产生的意义,即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B、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正确。
答案 A
7.(2017·四川资阳高一期末)《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其原因是(  )
A.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颁布
B.法典赋予平民一定利益
C.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习惯法
D.法典给予家长绝对权力
解析 根据材料“仍是平民的胜利”,结合所学,《十二铜表法》以成文法的形式公布于世,贵族再也不能随意解释法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平民获得重大胜利,故C项正确。
答案 C
8.(2015·陕西学业水平考试)古罗马一法学家认为,罗马初建时期“没有任何固定的法律和权利”,但通过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公元前5世纪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形成。这部成文法是(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秦律 D.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 由“公元前5世纪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形成”可知是《十二铜表法》。
答案 B
9.(2017·山西太原高一期中)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他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此,统治者决定(  )
A.发展军事力量,巩固和加强罗马帝国的统治
B.完善法律体系,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C.扩大公民权,保障境内一切自由民的利益
D.建立地区部落,加强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
解析 根据所学,为了调解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巩固帝国统治,帝国授予被征服者公民权,故C项正确。
答案 C
10.(2017·四川绵阳高一期末)如图是古罗马正义女神雕像。她手中的天平用以衡量法律,宝剑用以保护法律。这主要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
A.需要借助神权
B.具有暴力色彩
C.蕴含公平原则
D.神圣不可抗拒
解析 借助神权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宝剑用以保护法律”虽然体现暴力色彩,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法律公平,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天平用以衡量法律”得出罗马法蕴含公平原则,故C项正确;神圣不可抗拒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2017·山西太原高一期中)“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必须向法官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反映了罗马法(  )
A.强调证据 B.注重程序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保护私有财产
解析 材料强调“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强调法律依据和程序的重要性,材料“譬如……”全部为举例验证前面的观点,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 B
12.(2017·湖北天门、仙桃高一期末)17、18世纪,西欧出现了学习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初,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这说明罗马法(  )
A.是欧洲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备的法典
B.保障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进行
C.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的范本
D.成为推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
解析 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的范本,与材料“17、18世纪,西欧出现了学习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初,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6·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官吏选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 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怠慢神灵和蛊惑青年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及内容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1)据材料一,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并做简要评价。(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科举制的特点。(8分)
(3)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官吏(公职人员)选拔上的异同点。(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特点从参与人士的身份和产生方式加以说明。评价可以从积极:政治民主和参政积极性角度加以考虑;局限性可以从范围不具有广泛性和缺少才能和品德的考虑和方式单一等加以作答。第(2)问可以结合栏目分科、逐级考核、内容、实际能力等方面分析。第(3)问相同点从参政积极性和公平公正性上考虑;而区别从实质和素质与才能等方面考虑。
答案 (1)特点:面向公民,抽签产生。
利: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弊:选拔不具有广泛性;忽视了公职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品德(个人素质);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特点:分科考试;分级筛选;注重考查儒家经典和诗赋文章;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相同:都体现了公平性;都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参政积极性。
不同:雅典:民主,不能保证公职人员的素质;唐朝:专制,注重个人才能。
14.(2017·天津滨海新区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称为郡,两者无统属关系”,可见郡在国之地位甚至不如县,故文献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后世随着经济的发展,边境郡地逐渐繁荣,其下遂开始置县,以郡统县的制度慢慢就形成了,秦一统六国之后“海内为郡县”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父亲要降低到和儿子相等的地位并且怕他们,而儿子和他们的父亲平起平坐……老师害怕他们的学生,还要哄着他们,学生轻视他们的师长……我们尤其不能忘记的是,男女之间也有着自由和平等的关系……民众对权威已经很不耐烦了,只要稍加约束就会大发雷霆……任何事物极端地扩大,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三 罗马法从它最初颁布《十二铜表法》的时候,就已经清晰地区分了私法和公法。 ……德国当代民法学家梅迪库斯说:“私法一般奉行决定自由,不必说明理由,与之相反,公法中的决定则受到约束。”这可能才是公法与私法最重要的差异所在。……换句话简单说,就是公法所调整的行动,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而私法调整的行动,则依照当事人自身的意愿进行。
——摘编自萧瀚《罗马法——权力边界观念的起源》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战国至秦朝郡县制的演变。(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柏拉图这一态度?(10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罗马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这一特点的意义。(6分)
答案 (1)演变:郡与县隶属关系发生改变,由互不统属,县地位高于郡,到郡统县;实行郡县制的范围发生改变,由局部推广到全国。
(2)态度:批判
认识:有一定道理,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隐患。
(3)特点:严格区分公法与私法。
意义:限制公权力,维护公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