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教材分析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在学习了溶液之后进一步研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情况。学好饱和溶液才能真正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溶解度的理解,同时也为下面学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定义,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由于饱和溶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忽略概念定义的三个条件,所以我精心设计了几个连贯且逐渐深入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探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了解二者的转化
2、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
“浓”、“稀”的关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
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四、重难点
重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 关系。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难点:
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实验探究一
1、向一烧杯中加入20ml水,然后
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
硝酸钾全部溶解
2、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5g硝酸钾固体,
搅拌观察。
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
结论:
温度一定,溶剂量一定时,
溶质不能无限制溶解。
实验探究二
(1)对已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有剩余固体)加热,观察现象
(2)向已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有剩余固体)中加水,观察现象
(3)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里加入适量氯化钠,观察现象。
硝酸钾继续溶解
硝酸钾继续溶解
加入氯化钠溶解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继续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定义
你学会了吗?
1、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
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
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否,食盐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食盐
2、如何确定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加入该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探究三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实验用品:
大烧杯、小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硝酸钾、水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向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
2、取上述少许清液于试管,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振荡观察
加热该试管,观察。
冷却该试管,观察。
3、向1中小烧杯中加入10ml水,搅拌观察
硝酸钾没全部溶解,
杯底有剩余
硝酸钾固体逐渐溶解
试管底部又出现固体
硝酸钾固体继续溶解
硝酸钾固体不溶解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减少溶剂 改变温度
增加溶剂 减少溶质 改变温度
你掌握了吗?
现有一份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你有哪些方法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1、降低温度
2、加入硝酸钾
3、蒸发溶剂
拓展
讨论: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温馨提示: 20℃时,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
碳酸钙 氢氧化钙 硝酸银 食盐
0.0013克 0.165克 222克 36克
判断:
1、2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0.165克的氢氧化钙,
充分溶解所得的溶液是 (浓溶液或稀溶液),
是 (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2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0.1克的氢氧化钙,
充分溶解所得的溶液是 (浓溶液或稀溶液),
是 (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 、 2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加入220克的硝酸银固体,
充分溶解所得的溶液是 (浓溶液或稀溶液),
是 (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2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加入222克的硝酸银固体,
充分溶解所得的溶液是 (浓溶液或稀溶液),
是 (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
稀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结论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也可能是稀溶液.
2.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
是稀溶液,也可能
是浓溶液.
3.对于同一种溶质的
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
你会吗?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
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课堂小结
一、溶液的分类
在一定条件下,
能否继续溶解
该溶质?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溶质的多少
浓溶液:
稀溶液:
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对于不同物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只是在同一条件下,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
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些。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课堂达标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一定温度下的食盐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C.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 变,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D.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3、若要将一杯不饱和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下列方法不正确的( )
A、加KNO3 固体 B、蒸发水
C、倒出一部分溶液 D、降低温度
D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