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1.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东汉的建立及“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教学目标一、光武中兴背景
时间:
建立者:
都城:(二)、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一、光武中兴(一)、西汉后期政局——西汉灭亡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一、光武中兴(三)、光武中兴东汉初期社会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
一、光武中兴(三)、光武中兴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措施:柔道治理天下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 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一、光武中兴(三)、光武中兴实例:光武帝初年,全国户籍人口仅有1000多万,到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统计,已达2100万,又经明帝、章帝,到了和帝十七年(公元105年)时,耕地面积达730多万,户籍人口达到5300多万,已接近西汉盛世水平(5959万),这个人口数字与后来的盛唐时期不相上下。一、光武中兴(三)、光武中兴 《后汉书·刑法志》记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光武中兴光武中兴东汉宅院画像砖一、光武中兴(三)、光武中兴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佣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推测:
这个问题会导致东汉后期什么样局面的出现?
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9.5岁平均寿命是:24岁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后汉书》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城堡庭院深邃楼台重叠错落外有高墙 边有角楼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危害 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政治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灭亡。三、黄巾起义(二)、黄巾起义黄巾起义领导人:爆发时间:结果:张角公元184年主力失败,
余部坚持20多年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使其一蹶不振原因:东汉的灭亡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割据,
加速东汉王朝瓦解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一、选择题
1、“光武中兴”的准确含义是指汉光武帝
A 颁布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 B 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发展
C 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 D 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2、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B 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C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3、外戚和宦官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使社会混乱,人民遭殃,最终导致
A 外戚的权力膨胀 B 宦官得宠,把持朝政
C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巩固练习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几乎都是幼年即位,皇帝身边的宦官、外戚开始相互残杀,交替专权。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政治状况?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权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