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材料一: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名著《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一名。他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这个名称很快得到东西方众多学者的赞同。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请问:1、谁第一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名称?一、丝路
1 、名称的来源2、他是怎样定义“丝绸之路”的?中亚西亚东亚欧洲 一、丝路
2、丝路的线路西域长安河西
走廊敦煌玉门关、阳关西域葱岭安息大秦南亚东亚 一、丝路
2、丝路的线路 二、渴望
1、汉朝时期的世界文明古代
中国文明古代
罗马文明古代
波斯文明古代
印度文明 二、渴望
2、渴望 材料二:
论地理,欧洲跟中国遥相睽隔,然而艺术史家和文明史家知道,这地域的悬隔未尝阻隔东西方之间所建立的必不可少的相互接触,跟今天的常情相比,古人大概比我们要坚毅,要大胆。商人、工匠、民间歌手或木偶戏班在某天决定动身起程,就会加入商旅队伍,漫游丝绸之路,穿过草原和沙漠,骑马甚或步行走上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寻求着工作和赢利的机会…… ----贡布里希(E.H.Gombrich)
请问:各文明间最渴望的是什么? 材料三:
在西汉之前,通西域的丝绸之路(有专家说用“通西域的商路”比较适合)已经存在,然而此时的道路大都带有一定的临时性和非贯通性,常因沿途各国和民族的战乱而中断,尤其是以游牧为生的匈奴人常常洗劫途径的使团、商队和贸旅,使得外交、贸易往来常常中断。除此之外,即使是和平时期,也往往由于绵延山川、茫茫戈壁阻隔,加上缺乏驿站提供有效物资保障,实通行艰难。
----《张骞“凿空”之于丝绸之路贯通的意义》 二、渴望
3、阻碍概括:东西方商路存在的阻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人为原因:战争。
2、自然环境恶劣。
3、交通工具不发达。根据图示,
找到阻碍东西方商路的关键地点在哪里?最后,张骞( ) 应募。
主动 三、凿空
1、张骞(qiān)通西域视频:招贤令与张骞出使西域材料四、张骞的故事 大月氏(ròu zhī)本在祁(qí)连山,被匈奴打败后,匈奴单于( chán yǘ )拿大月氏王的脑袋做酒器,两国应该不共戴天。所以汉武帝就想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后听说大月氏迁到了西域,就派张骞带了100多人出使,这就是通西域的目的。张骞也点儿背,刚一出玉门关就被匈奴俘虏了,因为当时玉门关被匈奴控制着。匈奴让他在那儿娶妻生子,断绝他回中原的念想。不过张骞不辱皇命,不忘故国,十年后有一天看准机会跑了。他还接着找大月氏,最后在今阿富汗阿姆河流域真的找到了大月氏王。月氏王说都哪辈子的事了,我们在这儿很好,不想报仇。
张骞没辙,只好回去复命,路上又被匈奴人逮着,扣了一年多。总结起来,张骞这一趟出使13年,被扣11年,没有完成任务,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西域30国最大的乌孙国人口62万,最小的楼兰1.4万人,这些小国都想跟汉朝往来。于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与各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材料五、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z á o)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候,以为质子外国,外国由是信之。”这段材料的意思是:然而这种交往是张骞开创的,所以,以后前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称博望侯(汉武帝曾封张骞为博望侯),以此取信于他们,他们也因此而信任汉朝使者。1、在“凿空”一词中“凿”是什么意思? 三、凿空
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2、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向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三、凿空
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1)、张骞通西域,开通了汉朝与西域的贸易通道。
此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标着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
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三、凿空
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材料六:
张骞出使西域被誉为“凿空”的行动,开通了中国与亚欧大陆的贸易通道,建立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丝绸贸易关系,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全线开通,丝绸之路也从此正式成为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东西方的商人们纷纷沿着张骞探出的道路往来贸易,成就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故事》 三、凿空
2、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2)、张骞通西域,开通了中国与亚欧大陆的贸易通道。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材料七:
张骞从中亚引进优良的马饲料苜蓿(mù xu)和优良马种大宛(yuān)马,这对加强中国骑兵的作战能力无疑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汉武帝因得到大宛马,兴奋不已,并题诗《西极天马歌》一首,抒发他得到中亚良马的心情。
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出土一匹蹄踏飞燕的铜奔马,
堪称“天马”形象的杰出代
表作之一。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四、交往
1、汉朝与西域的交往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四、交往
1、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托勒密王国定都埃及亚历山大城,汉代称“黎靬”。
黎靬的模制玻璃器传入汉朝。
四、交往
2、汉帝国与西方三大帝国的交往:黎靬(jiān) 材料八:
1955年,在新疆尼雅遗址一处汉末精绝王公贵族墓出土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据考证,这款织锦上的动物和禽鸟图案皆为外来禽兽,除有翼神兽外,还有非洲的狮子、越南的鹦鹉和西亚的鸵鸟。 这不仅为帕提亚(安息)有翼神兽影响汉代艺术提供了证据,而且为帕提亚鸵鸟影响汉代艺术提供了新材料。中国不产鸵鸟,这种体型巨大的禽鸟生活在非洲和西亚。
张骞通西域后,西方使者将鸵鸟蛋和鸵鸟作为贡品送到中国,汉代称“大鸟”或“安息雀”。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四、交往
2、汉帝国与西方三大帝国的交往:安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非洲的狮子有翼神兽越南的鹦鹉西亚的鸵鸟 四、交往
2、汉帝国与西方三大帝国的交往:大秦视频:丝绸沟通汉朝和罗马两汉之后,丝绸之路还存在吗? 材料九、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它实际上是在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东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对沿路各国、对我们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等方面的影响既广且深。倘若没有这样一条路,这些国家今天发展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简直无法想象。”
而今日的丝绸之路,是能源的动脉,繁荣的纽带,友谊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故事》
你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交往
3、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1、丝绸之路开通前,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交流很少,几乎是隔绝的,双方各自封闭,独立发展。(见材料二、材料三)
2、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互通有无,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促进了双方的繁荣与发展。(见材料七、课本64页、材料八,视频:丝绸沟通汉朝与罗马、材料九、材料十)总的来说: 材料十:
丝绸之路贸易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一直起着“文化运河”的伟大作用。
通过它,东西方实现了物质文明的交流,代表东方文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纸张、铁器、金银器皿、钱币、雕版印刷、火药、农作物等及其生产技术工艺输入西方,极大地推动了中西亚、南亚和欧洲的社会文明。
西方的物质文明输入中国,也丰富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如草原民族的羊马牲畜、毛织品、西亚的珊瑚、翡翠、珠宝、琉璃器、各种香药,西域地区的苜蓿、胡荽(音同“虽”,俗叫“香菜”)、葡萄、石榴、胡椒等多种农作物,中亚的酿酒术、印度的制糖法、建筑技术等……----《丝绸之路的故事》
这里反复强调的一个词是?东西方交往汇总列表丝绸丝绸雕版印刷火药酿酒术制糖法西域中国外国外国中国经济技术文明东西方交往汇总列表备注:表格中,这种符号“”,并不是代表没有,
而是本课的内容里没体现。苜蓿大宛马乐器歌舞艺术文明上述种种可见: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交通之路、商贸之路。
丝绸之路更是一条 文明 之路:
丝绸之路丰富了中华文明,
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丝路精神: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文明:人类所创造的上述财富的总和。1、名称的来源
2、丝路的线路1、汉朝时期的世界文明
2、渴望
3、阻碍1、张骞通西域
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1、汉朝与西域的交往
2、汉帝国与西方三大帝国的交往:黎靬、安息、大秦
3、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丝绸之路是一条文明之路:
丝绸之路丰富了中华文明,
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思维导图课后拓展:“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物产小百科”的知识讲座。
举例:
棉花原产印度、非洲,公元1至2世纪,在中国云南的澜沧江流域开始种植。
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另一个重要植物品种是菠菜。它是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尼波罗国(今尼泊尔)送给中国的礼物。
----《丝绸之路的故事》
请你来说一说:
丝绸之路上中外文明交流的例子还有哪些?2018年4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