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是谁吗?
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描写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
(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
(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自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孔子是个大教育家,自己有渊博的知识,却还要拜别人为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习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知道师襄吗?
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
《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孔子是怎样学琴的?
孔子认为 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
孔子认为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
孔子认为自己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想一想
师襄说孔子已经谈得很好了,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弹?
你觉得孔子和师襄是怎样的人?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人们为什么既佩服孔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
想一想
小结:
“孔子学琴”这个故事,再一次向人们说明孔子一生好学不倦,从不满足。“学而不厌”,他曾这样说,也曾身体力行,作为一个求学之人,我们对自己的学业应是精益求精,而不是浅尝辄止。
孔子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 。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há
检查 查字典 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