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编辑小报教学反思
一、准备工作复杂
本节课要讲解电子小报的制作,就必须需要包括教师自身教学展示用和学生操作练习使用在内的大量素材资源。而如此大量的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图片、文章等各种丰富素材资源,则要求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时间来搜集、筛选和处理加工素材,从而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
二、教学难度大
本节知识点众多,基本word软件的各项操作,诸如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相关技能都包含在其中,是对本学期之前课程学习的实践总结。而且编辑小报,不但要求学生们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还需要其有一定审美水平,这些要求对七年级的新生而言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时刻在旁边耐心指导。
三、课程内容丰富
本节课由于是制作一个完整的小报作品,所以不论是教师讲授展示,还是独立练习实践,都需要进行复杂的流程和繁多的操作,必然耗时较长,而每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如此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不然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了。
第八节 编辑小报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利用Word软件制作小报的各种操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让学生们了解完整的小报制造流程;
3、培养学生们自主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从中产生对实践活动的自发热爱;
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Word软件制作小报的各种操作
2、如何将所学过的知识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小学教育期间,大部分学生都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同时通过前面几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完成了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相关技能。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的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的操作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设计这节课能够让学生将所学过的Word的操作技能综合的运用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小报作品,并能增强学生加工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教师演示已经制作好的小报实例;
2、学生讨论并列举制作小报所涉及的知识点;
3、教师根据教材准备进行小报制作过程详细讲授;
4、学生根据主题分组制造小报,并相互点评。
五、教法分析:
示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六、学法分析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七、课后练习
1、将光盘中“井底之蛙”的原文档打开,进行分栏等格式操作。
2、在B5的横向,制作含有4张名片的文档。
3、在B5的横向页面上,设计唐诗封面。
4、在A4的页面上,制作目录页。
八、课后总结
课件11张PPT。第8节 编辑小报第三单元 电子小报的设计与制作小报产生的过程1、选择小报主题
2、搜集、准备各种资料素材
3、筛选、处理加工资料素材
4、规划版面
5、制作小报
一、页面设置 (一)打开word,建立一个新文档。
(二)执行“文件” →“页面设置”命令。
(三)在打开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设置纸张大小、纸张方向和上、下、左、右页边距。 1、设置底图
插入报头底图,将图片设置成“上下型环绕”
的格式,调整大小和位置。二、报头的制作 2、设置报头插图
插入第二张图片,将图片设置成“浮于文字上方”的格式,调整大小和位置。二、报头的制作二、报头的制作 3、设置报头插图标题
插入“科技与生活”艺术字,设置成“浮于文字上方”的格式。
4、利用“文字框”,插入日期、期数、班级、姓名。“文本框”对象的插入与格式设置 (1)执行“插入” →“文本框”→“横排” 命令;
(2)从合适的位置开始,按左键向右下角拖动鼠标;
(3)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
(4)设置“文本框”格式。注意三、正文编辑(一) 1、输入文字;
2、分栏设置,调整栏宽;
3、插入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等混编。三、正文编辑(二) 1、在“视图”中找到“页面和页脚”进行输入设置;
2、插入表格,对其进行格式设置,输入文字、图片。课堂练习1、将光盘中“井底之蛙”的原文档打开,进行分栏等格式操作。
2、在B5的横向,制作含有4张名片的文档。
3、在B5的横向页面上,设计唐诗封面。
4、在A4的页面上,制作目录页。总结 学生在制造小报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丰富想像力,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信息技术实践能力都得到极大地提高,同时具备了将来走入社会的一项基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