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此诗反映了历史上一场重要战役,该战役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2.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洛阳 B.咸阳 C.西安 D.北京
3.《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以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哪一制度(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4.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5.毛泽东说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大泽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彰显了它独特的作用,陈胜、吴广起义的独特历史作用是( )
A.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
C.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了农民起来反抗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地主阶级的统治
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7.汉初社会经济凋敝,朝廷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时期——“文景之治”。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C.文帝景帝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D.“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很大的关系
8.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下列关于“汉武”的评价最准确的是( )
A.他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真乃盖世英雄
B.他为了做皇帝杀了很多人,是历史罪人
C.他虽然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但是他为了加强统治,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因此过大于功
D.他为了加强统治,虽然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但是他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因此应该充分肯定
10.根据下边的时间轴,计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 )
A.211年 B.193年 C.194年 D.210年
11.《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12.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中亚土库曼斯坦总统赠送的一匹汗血马。汉武帝时,曾花重金向西域的大宛国购买汗血宝马,从西域沿古代丝绸之路送汗血马到汉朝,应走的路线是( )
A.西域——玉门关——河西走廊——长安
B.西域——河西走廊——阳关——洛阳
C.西域——河西走廊——玉门关——长安
D.西域——长安——阳关——河西走廊
13.西汉时期,西域就正式归属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西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了匈奴
B.西域都护颁行汉朝号令,但不能调遣军队
C.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D.公元73年,班超就任西域都护
14.一位同学将与书写材料相关的主要内容按下表的形式整理出来,但是该同学却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笔记本上。如果请你帮助他重新填写污点处的内容,你的正确选择是( )
A.西汉、张骞 B.西汉、晁错
C.东汉、蔡伦 D.东汉、班固
15.《西游记》中塑造的如来佛、玉皇大帝等人物形象,主要是吸收了哪两大宗教文化的结果( )
①佛教 ②儒教 ③道教 ④基督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识图题
16.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13分)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1分)这一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2)图二中的人物有何成就?(2分)与他同时期的“医圣”代表作品是什么?(1分)
(3)图三中的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1分)有何特点?(2分)
(4)综上三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4分)。
三、材料解析题
17.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1分)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2分)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西域以考武(汉武帝)时始通……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乃使吉(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指中原地区)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光(东汉光武帝的年号)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一记载的是西汉与西域关系的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2分)这则材料反映西汉与西域的关系是怎样发展的?(2分)
(2)据材料二评述王莽对西域的政策的后果是什么?(2分)东汉明帝时是如何管理西域的?(2分)
(3)依据材料三,“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1分)是在哪一时期开通的?(1分)起点及终点分别是哪里?(2分)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4分)
四、探究题
19.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14分)
【秦之兴】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1分)为巩固这一国家,统治者在政治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秦之制】
(2)图示反映秦朝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什么?(1分)
【秦之衰】
材料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二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1分)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2分)
【秦之亡】
材料三: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1分)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2分)
第三单元检测卷答案
1.C 点拨:战国末期,秦国和赵国之间进行了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材料“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描述的正是长平之战的影响。故选C。
2.B 3.B 4.A 5.B 6.B
7.D 点拨:“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清明政治,西汉武帝生活于汉文帝和汉景帝之后。因此“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无关。故选D。
8.C 9.A 10.A
11.C 点拨:“窦太后的哥哥”即是太后的兄弟,称为国舅,属于外戚。所以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故选C。
12.A
13.C 点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未到匈奴,排除A;西域都护可以调遣军队,排除B;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而不是就任西域都护,排除D。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故选C。
14.C 15.A
16.(1)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创造出了医疗体操“五禽戏”。《伤寒杂病论》。(3)《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封建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发明创造为秦汉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答两点即可)
17.(1)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推恩令。逐步减少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西汉政权。(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汉武帝政权统治的加强。(4)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18.(1)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西域归属西汉政权管辖。(2)西汉与西域中止关系。派班超出使西域。(3)丝绸之路。西汉。长安;大秦。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9.(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4)秦朝实行暴政。改革是强国之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