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6 21: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闵行外国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________·长沙》)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达“得意忘筌”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燕尾绣蝥弧。(卢纶《塞下曲》)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李做事马虎,你想写一句话来劝勉他,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B.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2)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她年纪大约二十六七,________,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
A.青黄脸色??????B.脸色青黄 ?????C.青黄着脸色 ?????D.泛着青黄脸色
?
参考答案:
1、(1)怅寥廓 ?沁园春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鹫翎金仆姑
2、(1)D ?(2)B
?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17分)(2013年杨浦区一模)
艺术与社会生活
(1)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真实情感的表现,这就决定了艺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
(2)艺术创造是作为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生产而作用于历史进程的。总起来看它也许不过是无数元素之一。但是有没有这个元素,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就会不同,从而变化发展的方式和方向也会不同。
(3)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指责艺术家只诊断不开药方,甚至只指出症状而不诊断。这是一种非常不公正的指责。这等于要艺术家同时也充当政治家和社会科学家。殊不知艺术家只要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就可说是不辱使命了。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就因为他们的敏感和诚恳有助于他们不辱使命,有助于他们在平常中发现异常,在公认不是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它不同于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实业家等等思考得来的看法。它往往更直接和更深刻。
(4)从历史上来看,艺术的觉醒往往是社会思潮发生变迁的先声。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的创作,先于启蒙运动的兴起。几乎没有一种新思想不曾先期在艺术中得到表现。这并不是因为艺术家更高明,而是因为他们更多地依靠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所以他们往往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历史在飞快地前进,并不停留下来等待人们下结论,而当结论出来的时候,它往往已经过时了。
(5)艺术创作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将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作用。成为艺术家,就意味着他是由于把感性批判精神注入现实而参与对历史进步起推动作用的创造者了。
????(6)同时,精神生产必须有它的物质基础。情感有其社会内容,其表现形式也受物质手段的制约(例如只有发明了电,才有电影)。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艺术又是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它的起源,以及它的变化和发展线索,在历史的层次上,都应该到人们的社会存在即社会经济基础中去寻找。例如要了解为什么中世纪中国绘画的主流是水墨山水画,为什么近代西方绘画愈来愈趋于抽象而抛弃写实的传统,都只有联系当时中国或西方的社会历史条件才有可能。艺术是从社会之中产生出来的社会本身的力量。所以它又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说艺术创造是人类创造世界的历史性活动的组成部分,同说艺术受这个被创造出来的世界的制约,这两个说法并不矛盾。这二者是统一的。这二者的统一使得艺术的历史,大体上对应于社会发展史。
(7)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艺术,是法国洛塞尔出土的和奥地利出土的女性雕像。它们的被发现,证实了艺术是从非艺术之中生长出来的。从作为交际工具的人类语言中产生了语言艺术。这中间经过了漫长的而又缓慢的发展过程。它们曾经是游戏、魔法或别的实际需要。但由于它们都是超越现实的,例如歌唱不是真的说话,画中的野牛不是真的野牛,舞蹈表演的狩猎,不是真的狩猎。所以艺术从一开始就摆脱了现实的束缚而具有某种自由的性质。
(8)所以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不意味着社会的繁荣必然导致艺术的繁荣。从历史上看,情况往往相反,往往现实生活愈是黑暗痛苦,理想主义愈是强烈鲜明,人类的情感也愈是炽热和深沉,因而艺术也就愈是发达。所以在历史上,艺术的发展并不总是和经济的发展相平行的。中世纪欧洲的艺术水平,大大低于荷马和菲狄亚斯的时代,社会发展了,艺术反而没落了。十七世纪的荷兰,经济正在欣欣向荣,而伦勃朗后继无人。十八世纪最优秀的作品出现在最野蛮的德国。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是当时经济最落后,政治最黑暗的国家,而俄罗斯文学的辉煌成就,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任何最先进的工业国。这不是偶然的。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家们的命运,例如屈原、司马迁、杜甫、伦勃朗、凡高、米开朗琪罗、贝多芬、曹雪芹等人的命运,都是非常之不幸的。冠绝当时的俄国文学,其作者的名单几乎同时也就是殉道者的名单: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在流放和贫困中度过了一生,许多人死于非命。正是这种不幸,孕育了他们的艺术。苦难毁灭了李煜的生活,但却成全了他千古流传的诗篇;苦难毁灭了陀思妥亦夫斯基的生活,但却成全了他使全人类灵魂为之震动的小说。正如韩愈所说,文章是“穷而愈工”,现实的社会生活绝不是艺术家的敌人。它造成痛苦和失望,但对于艺术激情的产生来说,这恰恰是必要的准备。
(9)痛苦象是一潭深渊,(????)艺术家寻求进入。“不为千载离骚计,屈子何由泽畔来?”艺术是社会生活通过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不是曹氏父子创造了建安风骨,而是建安风骨创造了曹氏父子;不是李白、杜甫、张旭、颜真卿创造了盛唐之音,而是盛唐之音创造了李白、杜甫、张旭、颜真卿。他们不过是当时被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创造出来的无数不知名的、久已湮灭的艺术家们之中最优秀的代表。无数为同一种理想所鼓舞,为同一种愿望所支配,为同一种苦难所折磨的人们,都纷纷力图通过一种当时流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同一种情感。他们的种种努力绝大多数是失败了,( ???)那些最有才华、体验得最深,生活得最充分,情感最为炽热的,心理动力最强大、心理负荷最为沉重的人们,才能够不自觉地在绝大多数人的失败所提供的基础上取得成功。一般来讲,在其他因素类似的情况下,比较开明的政治形式,较多公民权利的民主制度总是有利于艺术的繁荣的,古代希腊的雅典共和国是这方面的例子。( ???)有时一种残酷无情的压迫所燃起的反抗的怒火,反而灿烂地照亮艺术发展的途程,十九世纪的俄国就是这方面的例子。有时一种对艺术有利的条件对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统一却不利,十六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各自为政的状况就是这方面的例子。这一切都应当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3、第(8)段中“穷而愈工”中的“工”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联系上下文,填入第(9)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此???因为???所以?????????????????????????B.所以??只有????所以
C.但?????因为???但???????????????????????????D.但????只有????但
5、5、第(3)段中为什么说“艺术家只要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就可说是不辱使命了”?(2分)
?
6、下面选项对第(9)段中“不能一概而论”的诸多原因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般来说开明的政治和民主制度有利于艺术的繁荣。
B.开明的政治和民主制度基本不利于艺术的发展。
C.有时恶劣的社会环境反而催生出艺术创作的激情。
D.有时对经济和整治不利的社会环境对艺术却是有利的。
7、从整体看,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的?(3分)
?
8、文章提及屈原、司马迁、杜甫、曹雪芹、李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诗人。请选择其中一位,简述“现实的社会生活并不是艺术家的敌人”这一观点。(4分)
?
参考答案:
3、在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2 分)
4、D (?3分)
5、他们善于发现异常和发现问题,它们往往更加直接和深刻,且领先于社会思潮。(2 分)
6、?B ( 3 分)
7、艺术创作既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的作用,又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同时有时艺术与社会生活历史条件之间又有它自由独立的一面,会呈现与社会历史条件截然不同的景象。(3 分)
8、(艺术成就2 分,社会生活2 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5分)(综合2013年松江和杨浦区一模试题,第二题和最后一题原创)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1)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2)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3)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4)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5)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6)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7)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8)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
(9)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9、题为“江南的冬景”,但为什么第(1)段却细致地描写了北国冬天的趣味?(2分)
?
10、填入第(5)段划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D.不需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11、简析第(2)段中加点的三个“又”字的妙处。(3分)
?
12、辨析第(8)段和第(7)段写法上的主要区别。(4分)
?
13、请分别概括本文与《荷塘月色》在意境与情感两方面的特点。(4分)
《江南的冬景》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塘月色》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9、通过对北国冬天的描绘衬托出江南冬天与之不同的充满独特生气的可爱之处。(2分)
10、A(2分)
11、“又”(与前文的“一”相照应)说明江南冬天寒冷的时日很短;也说明江南常常可闻鸟鸣,地气温暖,可以户外运动;三个“又”,语气强烈,更强调突出江南的冬日温暖清新,表现出一种欣喜之感。(每点2分,2点3分)
12、第(7)段采用直接描写(或细节描写),用生动的细节,描绘淡雅的图画,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地写出冬雨纤敏的感觉;第(8)段引用诗文(或避实就虚),没有直接描写雪景,而是通过引用一系列的诗句,描绘了从“欲雪”到“微雪”再到“大雪”最后“雪停”的一幅连贯的夜雪图,营造了一个淡雅高洁、优美宁静的意境。(4分)
13、《江南的冬景》意境:明朗、充满生气;情感:愉悦(喜悦、舒畅)。
《荷塘月色》意境:恬淡、幽美;情感:摆脱内心烦躁,获得暂时安宁的愉悦。
?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2011年崇明一模)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14、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_______。(1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三、四句表达诗人因战乱不能重返故土,漂泊憔悴,只好老于绵江边的无限悲凉。
C.七、八句抒发了诗人听到战胜消息的喜悦及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
D.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全诗诗意豪迈昂扬。
16、诗句“思家步月清宵立”与杜甫的《月夜》中的哪句诗在内容上相似?请写出该诗句并简要说说它们的相似点。(4分)
?
参考答案:
14、七律(1分)
15、D(3分)
16、与《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表达的情感与内容上相似。均写月夜,因思念亲人而无法入眠,于是起身来到月下,夜晚天寒露重,更增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无奈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深。(4分)
?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18分)
包拯传
(1)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2)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3)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除大理评事(????????)??????(2)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第归,杀而鬻之(????)
A.等到 ???????B.只要 ???????C.依次 ?????D.考中
(2)恶吏苛刻(????)
A.严酷的 ?????B.不好的 ?????C.厌恶 ?????D.凶狠的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吾尝跂而望矣
B.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C.拯乃悉毁去??????????????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
D.与人不苟合??????????????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
21、第(3)段末引用包拯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
22、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迹来塑造包拯,人物形象更加丰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
参考答案:
17、(1)授予官职 ?(2)赠送
18、(1)B ?(2)C
19、B
20、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地位显贵,(但是)衣服、器用、饮食还是和平民时(一样俭朴)。(与、平居、绝、布衣,以及省略)
21、进一步正面写包拯不仅自己为官清廉,而且要求他的子孙也要像他一样,更加突出他的人格高尚,对家风的重视。
22、智破盗牛案 ?不持一砚归 ?改旧制,透明办案 ?律己戒子(任选三项)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
(五)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12分)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①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3)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③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4)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3、本文的作者系陶渊明,世称__________。(1分)
24、序文中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1分)
A.也 ?????B.矣 ?????C.哉 ?????D.焉
2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
B.“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曾经顺从人事调动,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C.“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时而沿着蜿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
26、请选择一个角度,对这篇辞的第二节的语言特色加以赏析。(3分)
?
27、关于作者辞官和创作本文的缘由,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这与本文说法是否矛盾?请联系作者相关诗歌及本文具体内容阐述理由。(4分)
?
参考答案:
23、靖节先生
24、A
25、B
26、赏析角度:整散结合(句式);以六字句为主,辅之以四字句;精心选用双声词、叠韵词、叠词;讲究押韵,音韵和谐。要求:角度要专一;结合语句分析;点明表达效果。
27、提示:不矛盾。不管是奔丧还是督邮至县,都是外在原因,实质是陶渊明早有去意,本文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他真实的思想。相同的思想在他的《饮酒》《归园田居》中均有表现。如《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等等,都表现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弃,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所以作者辞官和创作本文的根本原因,是“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都是出于对官场的不满和厌恶。
?
三??作文(70分)
28、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有位名人说:“鸡蛋,如果从外面打破蛋壳是食物,如果从里面打破蛋壳是生命。”人生有很多时候也是如此。
要求: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