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练习:第1单元 检测(A)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练习:第1单元 检测(A)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7 21:2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检测(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阅读题(40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通过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方面,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旋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有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被冤枉的故事,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中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及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1.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思路解析:B项,“充分体现”的说法在原文中无依据。
答案:B
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列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的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思路解析:据原文,“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与“具有宿命论色彩”构不成因果关系,故D项与原文不相符。
答案:D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剧作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塑造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思路解析:B项,“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的说法在原文中没有根据。C项,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所以“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并不是窦娥悲剧的原因。D项,根据原文,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人物设置上采用了相同的手法。
答案:A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11分)
【感皇恩】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采茶歌】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那,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
〔……(孤云)既然不是,你与我打那婆子!(正旦忙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
【黄钟尾】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的?情愿认药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
4.下列对唱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了窦娥对张驴儿绝不妥协的精神。
B.在昏官的棍棒下誓死不屈,表现了窦娥性格的刚强。
C.为使年迈的婆婆免受酷刑,甘愿招认罪名,反映了窦娥的善良和自我牺牲精神。
D.作为一个弱女子,遭人栽赃陷害,又被严刑逼供,窦娥只好认命,表现了她的软弱。
思路解析:D项,“只好认命,表现了她的软弱”不当,应为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和百姓的走投无路。
答案:D
5.这三段唱词具有怎样的作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思路解析:对这三段唱词的分析,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和反映的作品主题两个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这三段唱词一方面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倔强性格和善良本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昏官的残暴无道。
6.唱词中画线的语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加以赏析。(4分)
思路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是排比和夸张;从句式角度看,是短句。结合课文的主题分析其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唱词中画线的语句采用短句,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昏官的残暴和窦娥所受的拷打之重。“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三个短句,节奏急促,对比鲜明,令人触目惊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20分)
知心话
  (秋夜,月圆。农家小院,气爽风柔。菊花丛里,虫叫唧唧。吴县长与父亲酒足饭饱后在聊天。)
吴县长:爸,我已经四五年没回家了,您老人家身体好吗?
吴 父:(朗声地)嗨,硬朗着呢!
吴县长:嗯,这我就放心了。爸,这几年田里庄稼长得好吗?村里有啥变化啊?
吴 父:(声音提高八度)庄稼呀,好!玉米、麦子,好香!(沉醉)村里啊,建了文化广场……(兴奋至此,扯开喉咙唱起戏曲。)
吴县长:(急忙止住父亲)爸,好啦好啦,您老人家唱得好,唱得妙!爸——
吴 父:(打住,一愣)啊?啥事呀?……
吴县长:爸,我好不容易才回来一趟,很快又要走了。今晚,天色很好,(抬头)月亮很亮,月亮很圆。
吴 父:(疑惑)那又怎样?
吴县长:爸,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
吴 父:(激动带生气)你说什么?你连你老爸也不相信了?我多会儿和你说过假话?我这一辈子和谁说过假话?别耍心眼儿,说假话那是你们的事!
吴县长:爸,你看你,一说话就上火——我这不是回来看你嘛,官还不打送礼的呢!
吴 父:(笑)我就是这倔脾气,你别和爸一样儿,有什么尽管说,啊!
吴县长:爸,你什么时候心里最舒坦最惬意?
吴 父:(搔头)“舒坦”当怎么讲我知道,但这……“惬意”是咋回事儿?
吴县长:惬意……惬意就是满意、称心、得意……
  (吴父抬头看天,侧耳听菊丛中的虫叫,用力嗅香气,沉醉其中,半天不吭声。)
吴县长:爸,没有吗?
吴 父:(猛地一惊,神游回来)有,想起来了!那就是,听着庄稼拔节的声音,我心里舒坦极了!
吴县长:(皱眉头)爸,你这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哪个农民不喜欢庄稼拔节?你这话没个性!
吴 父:(诧异。愣了一愣。叹息。)这就奇怪了,我整天跟泥土打交道,连个村民小组长都不是,哪来的官话?那我问问你,你什么时候最舒坦最惬意?
吴县长:(笑)爸,我不和你打官腔,说心里话,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时,我最舒坦惬意!
吴 父:(困惑地看着儿子)那有什么听头儿?一群人这个说了那个又说,想听也得听,不想听也得听,乱糟糟的,麻烦死了,你还舒服惬意?
吴县长:(大笑)爸,这你就不懂了。他们啊,给我汇报工作时,从不说我不想听的话,都是顺耳的;若是有人不识趣,我就会……(作皱眉状,咳嗽,抬腕子看表等)这时,他们就会立刻把话打住了……
吴 父:你办法倒挺多的!灵验吗?
吴县长:(扬扬自得)特别灵验!我稍有不满的举动,他们就改变话题,那时最舒坦最惬意!爸,你是没有体验的,那才叫……嗯,打个比方吧,那才叫我是太阳,他们都是向日葵!
  (秋夜凉风袭过,吴父一激灵,晃了下身子,打了个沉闷的喷嚏。吴母提着热茶从屋里走出来,续上热茶,替吴父穿上厚褂子。)
吴县长:爸,妈对你真好——咱俩再谈另一个话题,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
吴 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还用问?老天爷刮风下暴雨的时候!
吴县长:(皱眉)你这又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暴风雨这样的自然灾害,哪个农民不慌张不着急?哭爹喊娘的都有!爸,你老人家也会逢场作戏了,说官话,没个性!
吴 父:(暴躁,声音变硬)你说!那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啊?
吴县长:爸,我和你说的还是知心话。说心里话,给领导汇报工作时,我心里最慌张最着急!
吴 父:啥?
吴县长:我不知领导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我费尽心思察言观色,琢磨领导的言谈举止!稍有不慎,后悔莫及……
  (吴父不作声,用力磕他的鞋底,声音啪,啪啪,啪啪啪……)
吴县长:爸,你怎么了?你发脾气啦?
吴 父:(闷声)不怎么。这回我明白了!说知心话,我最慌张最着急的是——
吴县长:(急切)是什么?
吴 父:(狠狠地)有你在我跟前的时候!
吴县长:(愣住)你这话什么意思?
吴 父:(气冲冲)什么意思?!你小子,小肚鸡肠,疑神疑鬼,真不知你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起身,用力拍拍屁股,往屋里走去。)
吴县长:(激动,急切地喊)同志,你站住!我还没说散会,你怎么敢走?回来!……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这表明吴县长见惯了官场的虚假,受影响颇深。
B.吴县长在剧中总是试图创造一种惬意、和谐、宁静的氛围,而吴父则总是采取各种手段来破坏这种氛围,故意制造矛盾冲突。
C.经过激烈的思想冲突和情感碰撞,吴父最终败下阵来,他对儿子十分失望,只好起身,不再继续和儿子谈话。
D.“同志,你站住!我还没说散会,你怎么敢走?回来!……”这个结尾意味深长,出人意料。
E.文中有多处对吴父的神态的描写,如“朗声地”“激动带生气”“气冲冲”,这些表现了吴父性格的直爽及对儿子的不满。
思路解析:B项,“吴父……故意制造矛盾冲突”分析不当。C项,“吴父最终败下阵来”理解有误。
答案:BC
8.作品为什么以《知心话》为题?请简要阐述。(5分)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结构,二是内容。结构上,可从线索入手,内容上,可从主旨入手。然后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即可。
答案:示例(1)“知心话”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对话都是围绕“知心话”展开的,本文的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都与之紧密相连。(2)“知心话”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本文的主题就是通过父子两人的“知心话”来表现的,“知心话”突出并升华了本文的主旨。
9.文中有四处画线的舞台说明,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它们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四处舞台说明,各有用意。第一处,说的是舞台的布置,第二至四处都与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有关。因此,解答此题,必须结合故事情节和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①第一处,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设置情境,增强舞台气氛;②第二处,写吴父的动作、神态,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下文做铺垫;③第三处,渲染气氛,突出吴父心灰意冷的心理感受,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第四处,表达吴父心中的不满和愤怒,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
10.对于本文中设置的“你什么时候心里最舒坦最惬意”和“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这两个问题,你怎样理解它们在表现主题方面的艺术性?请做简要分析。(6分)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明确题干的要求:“表现主题”“艺术性”。对这两者的分析,缺一不可。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落实到艺术性上来。
答案:示例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极其巧妙,直接引出了戏剧的冲突,不仅“最舒坦最惬意”和“最慌张最着急”形成鲜明对比,对于同一个问题,父子二人的回答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艺术处理直接把农民和官员的真实心态展露出来,再现了现实生活,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官场文化”,并对此进行了批判。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肖像(xiào)      当真(dāng)
精简机构 融汇贯通
B.谮言(jiàn) 揩汗(kāi)
犄角之势 黯然失色
C.叱咤(zhà) 嗔怒(chēng)
计日成功 绵里藏针
D.洗涮(shuàn) 赦免(shè)
弱不禁风 英雄辈出
思路解析:A项,“当真”的“当”应读“dàng”,“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B项,“谮言”的“谮”应读“zèn”,“犄角之势”应为“掎角之势”。C项,“嗔怒”的“嗔”应读“chēn”,“计日成功”应为“计日程功”。
答案:D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屈原在《离骚》里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落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②90后毕业生们初入职场表现欲强,更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倾向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同时也存在人浮于事的问题,工作不踏实,对薪资抱有过高的幻想,频繁跳槽。
③遵义会议之后,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毛泽东不落窠臼,指挥军队转变战争策略,四渡赤水,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胜利。
④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游客们到杭州旅游,听流水潺潺,看碧叶一片,闻荷花幽香,触白墙灰瓦,无不称赞杭州秀色可餐。
⑤鲁迅的《药》《阿Q正传》《祝福》《伤逝》等一系列小说笔锋犀利,力透纸背。他用文字去挑开旧世界的黑幕,让人民群众看清统治者的丑恶面目,也看清自己的愚昧。
⑥《辟邪剑谱》这部武学秘籍精微奥妙,自打岳不群从林平之手里得了它,行忘止,食忘餐,无时无刻都想着如何练就这盖世剑法。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思路解析:①“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此处符合语境。②“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语境里要表达做事浮躁不认真,此处属望文生义。③“不落窠臼”,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此处形容毛泽东,对象不当。④“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此处恰当。⑤“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此处恰当。⑥“无时无刻”是没有时刻的意思,常用在否定语境中,“无时无刻不”表肯定意思。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B
1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布里吉特·巴赫提出,智慧城市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而打造智慧城市必须有一个整合各方面的整体方案,需要将城镇规划、能源规划等统筹起来。
B.在新近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中,取消了购物、另行付费项目以及自由活动等行程安排,如果旅行社、导游或司机有此方面的安排,则要对游客进行相应的赔偿。
C.在全国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中,邯郸名列十大污染城市之中。因此,能否尽快治理雾霾,摘掉污染这顶沉重的帽子,让老百姓放心呼吸,应成为政府的重要目标。
D.张骞通西域不仅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而且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中国的手工艺品传到西方,而西域的土产也传入中国。
思路解析:B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另外,“如果”应放在“司机”之后。C项,两面对一面。D项,语序不当,“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应放在“不仅”之后,“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应放在“而且”之后。
答案:A
14.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有关“青海弧菌”的五个关键词。(5分)
发光细菌是能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细菌,主要栖息地在海洋,绝大多数发光细菌是海洋性的。青海弧菌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非致病性淡水型发光细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其发光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有毒物质的类型、浓度密切相关,这些生物学特征使得青海弧菌成为难得的水质检测材料,这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已经得到验证。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段中的信息、提取关键词的能力。从对青海弧菌的介绍中可以发现众多的修饰语“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非致病性淡水型发光细菌”,以及对其性能的表述“难得的水质检测材料”“已经得到验证”等,从中提取即可。
参考答案:发光细菌 非致病性 淡水型 水质检测材料 验证
15.请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6分)
(1)团队的工作效率与激励力度之间的关系:在工作前期,团队的工作效率呈上升趋势,激励力度逐渐加大;当工作进行到中期时,       ?? ;?
当工作进行到后期时,团队的工作效率再次呈上升趋势,激励力度逐步降低。
(2)上图所反映的是工作效率与激励力度变化的规律,给领导者的启示是:?? 。?
思路解析:第(1)个问题可以依据“中期”的两条曲线的发展方向分析,此时工作效率开始出现下降,而激励力度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第(2)个问题,可以从怎样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1)团队的工作效率开始逐步下降,激励力度进一步提高 (2)在不同的时期,要根据团队工作效率的变化,调整激励力度
五、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错 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关键。这首小诗的诗题是《错觉》,“错觉”的含义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的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就其范围来讲有物理、生理、心理、艺术……再审读诗歌的内容:双方均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就可以围绕小诗的含意立意选材了。
例文
幸福在河对岸
幸福在河对岸,星星是灯盏。
常常会在疲惫的时候,棉花一样陷进夜里,站在梦的边缘左思右想,不知是进还是退,是醒还是醉。感觉天很低,夜很沉,空气很狰狞,呼吸有些发冷。
如水一样的日子,如风一样的感觉。不是所有的夜晚都有音乐和咖啡,不是所有的期待都有月光的指引,不是所有的孤单都可以避免,也不是懂得保护自己就不会受伤。许多时候,我想象不出幸福的模样,只记得不知是谁说过:幸福在河对岸。于是告诉自己无论多么不如意都不要放弃,总有一天可以渡过去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我不是蝴蝶,也不是青鸟,我没有美丽可以炫耀,没有翅膀可以圆梦。我只能试着去理解柳条的柔情、云影的悠然、水波的调皮、岸石的冷漠。虽然依旧不懂对岸的格调,不懂水云烟的无情,却给茫然的心找到了虚幻但闪着弱光的方向。虽然还是想不通那么宽那么宽的河缘何没有一条船,哪怕只是一叶小小的竹排。我依然让自己相信存在就有理由,只是不知道如果从这端到那端架一座桥,会需要多少光年。
曾经以为幸福就握在手中,也曾经以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渐渐发现痛苦有形状,快乐也有形状,只是我已记不起幸福的模样。
望着手中的破渔网,听着耳边有些歇斯底里的风,赤足踢着碎碎的石子,疼痛的感觉早已麻木。月亮掉在水里,变成鱼的镜子,我却照不出自己的表情。好多的旧伤就像季节的足印只是一种经历,我望水,水如天,我看天,天遮我的眼。河对岸到底有多远?
如果天爱上水,或者水恋上天,是不是就不再有岸?是不是幸福就会永远在身边?也或许我就变成了一尾鱼。如果天还是天,河还是河,是否只要握住真情,两岸就会合而为一,同时幸福也被握在手中了?如果幸福也有翅膀,我在泅渡的同时它也会向我靠近吗,哪怕相遇在河中央?
满天的星星都是闪亮的灯盏,才相信一个人的夜晚也可以不孤单,河里的荧光就像幸福微笑的脸,我望着望着时间就又过了千年,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就真的可以抵达幸福的河对岸!河对岸的幸福就像你眨呀眨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