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测试+本单元的课时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测试+本单元的课时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07 11:13:33

文档简介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一、选择题
1.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早期人类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该是(B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B )
A.长江流域是栽培稻的起源地
B.长江流域是栽培粟和黍的起源地
C.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距今约10000年左右
D.农作物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传说中,植五谷,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 )
A.炎帝 B.蚩尤 C.尧 D.舜
4.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A )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5.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B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水稻 ④都饲养家畜 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D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7.作为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唐朝人赵蕤为她写的碑文是:“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她就是 ( A )
A.嫘祖 B.女娲 C.尧 D.舜
8.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D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9.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最重要贡献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是 ( B )
A.黄帝和尧 B.黄帝和炎帝
C.黄帝和舜 D.黄帝和禹
10.“他们先在地表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最后架设屋顶。”这段材料最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先民生活状况的描述( B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11.按照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从远到近排列正确的是(B )
A.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B.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C.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D.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
12.“元谋人”作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享有“东方人类故乡”的美誉,位居云南“十大名片”之首。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时代距今约(B )
A.300万年 B.170万年
C.70万年 D.20万年
13.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B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14.考古人员在半坡遗址发掘范围内发现了一处半坡原始居民举行“祭天礼地”活动的场所。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天礼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 B )
A.水稻 B.粟
C.玉米 D.红薯
15.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D )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现的骨器:在北京人洞穴堆积物中,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上百件。
材料二 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材料三 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
材料四 发现的动物化石: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有剑齿虎、棕熊、洞熊、西藏黑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
骨器、石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哪些类型?
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举出两种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
朴树籽、鹿肉或其他动物的肉等。 
(4)根据材料综合分析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并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群居。出土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说明北京人要面对凶猛的野兽的进攻,生活环境险恶;出土的骨器和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人独居很难生存,必须群居才能生存下去。(言之有理即可) 
(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 
17.为了真实了解和体验中国古代远古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小明同学在2018年暑假期间进行了一次长途旅游,下面是小明在旅游景点拍摄的两组模拟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照片,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组图一】
   
照片一         照片二
【组图二】
   
照片三        照片四
(1)组图一是小明在哪个原始居民遗址的旅游景点拍摄的?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原始居民最具特色的生活用具是什么?



(2)组图二反映的是哪一流域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假如穿越时空,你有幸到该原始聚落做客,人们会用什么主食招待你?



(3)小明同学发现,他参观的这两个原始聚落遗址在房屋样式和种植农作物等生产生活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彩陶。(2)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米饭(水稻)。(3)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与环境相互依存,不同的自然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选择题
1.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D )
A.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 种植水稻
C. 穿着麻布衣服 D. 烧烤食物
2.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 因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附近而得名
B. 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C. 北京人会打制简单的石器
D. 北京人还保留一定的猿类特征
3.2017年3月8日至5月1日在遵义市博物馆举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物特展。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科学家是( B )
A.钱学森 B.裴文中 C.袁隆平 D.邓稼先
4.暑假期间,小刚在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B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5.下列情况不符合北京人的是( C )
A. 能直立行走 B. 能够制造简单的工具
C. 已学会人工取火 D. 过着捕猎和采集生活
6.观察如图的示意图,判断“北京人”应在什么位置( B )

A. (a) B. (b) C. (c) D. (d)
7.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你应该去( A )
A.云南元谋 B.陕西蓝田
C.北京周口店 D.山东大汶口
8.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A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9.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 C )
A. 北京人的体态特征 B. 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
C.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D. 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
10.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是( B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安徽和县人遗址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填写图号)
(2)进行解释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可以见证______。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______。
(3)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______。


【答案】
(1)图1、图2、图4、图5、图3
(2)“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
(3)考古发现
【解析】
(1)图1是《头盖骨化石》;图2是《肢骨和和牙齿化石》。读图1和图2可知: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图4是《砍砸器和削刮器》,图5是《鹿骨化石》。读图4和图5可知:北京人用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图3是《被火烧过的朴树籽》。读图3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2)河姆渡原始居民以使用骨耜耕地,因此说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因此说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3)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史前文明距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考古发现中的遗迹、遗物、化石等,我们可以了解和推测史前文明发展的状况。

远古的传说
一、选择题
1.农历三月三是轩辕帝的出生日,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每年都会自这一天举行祭拜活动。今年的祭拜主题延续了以往的主题即“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轩辕帝是(??B? )。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舜
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关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叙述不正确的是(???C )
A.依然处于原始社会状态
B.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D.家族长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
3.建筑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下列几幅图片中具有中国最早木构建筑,并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B)
A. B.
C. D.
4.毛泽东称他为“赫赫始祖,吾华肇造”的华夏族“人文始祖”?,并且在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其陵墓,他是( A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5.半坡氏族聚落居民不可能做到的是( A )
A. 住干栏式房屋 B. 吃上香喷喷的粟米
C. 养了一只小狗 D. 使用陶器
6.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宏大的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的历史。传说时代,中国就有一位三过家门而不入、化水害为水利的治水英雄。他是(?D?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大禹
7.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应到( C )
A. 西安半坡 B. 北京 C. 浙江余姚 D. 云南元谋
8.《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C )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9.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说法正确的是(?C ) ?
A.?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在涿鹿之战后形成联盟??????????
B.?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后人编造的,不足为信
C.?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
D.?炎帝和黄帝是远古时期最著名的水患治理专家
10.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B )
A. 中国人善于想象????? ??     
B.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毛泽东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文中赞美的主要人物是谁?
(2)文中赞美的人物有哪些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3)文中赞美的人物和炎帝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答案】(1)黄帝。
(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炼铜,挖井,造船,制作弓箭和指南车。
(3)人文始祖。
【考点】华夏之祖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中赞美的人物是谁。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骁勇善战的蚩尤。可见文中赞美的人物是黄帝。
(2)本题主要考查黄帝有哪些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传说在黄帝时期有很多的发明创造,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教会人们建造宫室,嫘祖教会人们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3)本题主要考查黄帝被后世尊称为什么。黄帝时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骁勇善战的蚩尤。后来炎帝与黄帝联合,共同构成今天华夏族的主体。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2.2005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回大陆访问时拜访了黄帝陵,公读《拜黄帝陵祭文》。他说,海峡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
(1)相传黄帝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在什么时候?生活的地域在哪里?
(2)根据有关黄帝的传说,说说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哪些?
(3)宋楚瑜这么隆重地拜访黄帝陵,请用一句话概括黄帝的历史地位。
【答案】
(1)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
(2)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3)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黄帝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识记能力。
(1)黄帝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他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2)黄帝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许多发明创造归于他的名下。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3)因为黄帝的巨大贡献,所以后世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2005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拜谒了陕西的黄帝陵就证明了这一点。

原始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A )
A. 粟 B. 水稻 C. 白菜 D. 芥菜
2.下列哪一叙述是学习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材料?(B??? )
A.“女娲造人”的传说
B.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骨耜”
C.电影《建军大业》
D.小说《三国演义》
3.对我国原始居民的叙述,最正确的是( A )
A. 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B. 山顶洞人最早使用天然火
C. 北京人掌握了钻孔技术 D. 大汶口原始居民处在旧石器时代
4.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C???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5.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距今约7000年的远古人类遗址。下面两幅图片所示文物是这个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谷和猪纹陶器。据此判断,当时在这里生活的是(??C?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6.“黄河”与“长江”共同孕育了中华文明。在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新石器时期”文化特征的是(???C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下列各图所示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或生活用具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是(? ??)
B. C. D.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社会时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明。主要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识图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出现了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农耕文明。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居民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建造干栏式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也掌握了制陶技术,能够在陶器上刻画动物形象。所以依据上述分析,应选B。A属于山顶洞人文化;C属于商朝文化;D属于周朝文化;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D )
? ? ? ? ??①遗存稻谷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9.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大约7000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下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D?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10.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B )
A. 彩陶  B. 黑陶  C. 白陶  D. 红陶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所?其名称是什么?这一原始居民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什么?
(2)图二所示住所的原始居民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这种房屋被称作什么?其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如图所示两种原始居民的房屋式样为什么大不相同?

【答案】(1)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
(2)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长江流域;水稻。
(3)所处地理自然环境不同。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一“圆形半地穴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六千年,定名为半坡遗址。半坡原始居民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房子主体一半埋在地下,房顶用秸秆草搭起,防风防寒,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半坡原始居民会种植粟。因此,材料一中图一所示是是半坡人的住所;其名称是半地穴式房屋;这一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
(2)根据图二“干栏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七千年,定名为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以木桩插于底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分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因此,图二所示住所的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这种房屋被称作干栏式建筑;其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3)根据图一图二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因此,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子分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五六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燥,特别是冬天,北风更加寒冷,因此,半坡原始居民住的半地穴式的房子,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由此可知,导致图一、图二两种房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人们生活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故答案为:(1)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2)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长江流域;水稻。(3)所处地理自然环境不同。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材料中的两幅图片是哪个大河流域的代表性房屋,其它问题就会很容易得出。


原始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下列出土的文物能够反映出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主要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识图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①②出现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时期,反映出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③④出现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时期,反映出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暑假期间,小明参观了一处距今约7000年的远古人类遗址,“榫卯结构的干栏式建筑,稻米大规模种植,舟船的使用,编织和纺织,陶器的制造与使用”是其主要看点。该遗址可能位于(??C? )
A.周口店
B.半坡村
C.河姆渡
D.元谋县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下列内容与半坡居民相符的是(???D )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
②种植水稻
③住半地穴式房子
④制作彩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C )
A. 正确 B. 错误
5.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 C )
A. 楼房 B. 干栏式的房子
C. 半地穴式的房子 D. 吊脚楼
6.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是( D )
A. 北京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7.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应到( C )
A. 西安半坡 B. 北京 C. 浙江余姚 D. 云南元谋
8.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D )
①栽培稻谷遗存②鱼纹彩陶盒③干栏式房屋④司母戊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9.考古工作者老李出差途经浙江省余姚县,参观了附近原始人类遗址。他去的是:( C )
A. 周口店 B. 半坡村 C. 河姆渡村 D. 大汶口村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最早种植粟的是(???D )
A.北京人
B.黄帝部落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二、非选择题
11.依据下面两幅图,完成问题
??
(1)上述两幅房屋图片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房?
(2)你能说出图1、图2的建筑各有什么好处吗?
(3)有了房屋,说明人们过着定居生活,你知道他们能够定居的根本原因是什吗?
(4)此时的人类已走出洞穴,盖房定居,这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
(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2)图l:保暖、抵御风雨;图2:上面住人,下面养牧畜,通风防潮。(意思对即可)
(3)原始农耕的出现和发展。
(4)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居住的房屋。根据图1判断,这是半穴式房屋,半穴式房屋是地穴建筑,是半坡原始居民的住房。根据图2判断,这是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住房。
(2)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的有关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北方,冬天寒冷干燥,夏天闷热高温,半穴式房屋是地穴建筑冬暖夏凉,因此图l的好处是:保暖、抵御风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南方,地势低洼,气候炎热潮湿,因此河姆渡原始居民用竖立的木桩为底架,在木桩上再架设横梁,铺上木板或竹板,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用梯子上下,这样的结构既通风又防潮。因此图2的好处是:上面住人,下面养牧畜,通风防潮。
(3)本题考查人们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人们不需要到处寻找食物,可以在原始农业发展的地方稳定下来,过上了定居生活。因此人们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的发展促使人们过定居生活。
(4)本题考查人类已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意义。盖房定居使人们能够稳定居住,改善了生存环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