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案 第一章第2节
第一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
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5、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
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在化学中研究物质的重要作用。
【课前准备】
[知识准备]
1.通过看书、查阅资料、浏览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搜索一些身边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实例,作好简单的记录,准备参加课堂讨论。
2.回顾物理、生物等学科中有关酒精灯、试管等操作初步学会使用。
[物质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学生:准备一支蜡烛,一盒火柴留做分组实验用。少量的面粉、砂糖、葡萄糖先进。
【课堂学习】
1、 引入:
[回顾交流]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在帮助我们认识及合理利用周围物质世界和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一课开始尝试研究化学,我们先从身边的物质开始。
[观察思考]:仔细观察课本第10页彩图,结合生活经验感悟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思想并板书
2、 活动与探究:蜡烛的燃烧(板书)
[创设情境]:观察蜡烛提出问题,包括是什么、叫什么、怎么样等等,教师引导、归纳整理:
1. 刚点燃时的现象: 。
2. 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 。
3. 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 。
4. 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 。
5. 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
[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根据实验说出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归纳板书。
3、 师生对话:概念教学(板书)
[讨论交流]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蜡烛燃烧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过程中表现出了石蜡的哪些性质?
你所搜集的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哪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师纠正并归纳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
[联想与启示]:金刚石加工成钻石和金刚石的燃烧各是什么变化?表现了金刚石的什么性质?
[分析归纳]: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
[观察与思考]:演示煤油的燃烧,空中生烟,碘化钾和硝酸银反应,学生仔细观察各变化的现象,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板书)
4、 学生活动
[活动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完成: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观察现象,感悟化学反应中伴随的生成气体,放出热量等。
[讨论交流]:联系生活讨论化学变化释放或吸收能量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板书)
5、 师生对话:
在千奇百怪的物质转化中人们开始探索世界的本源,从古代的哲学家到近现代的科学家通过不懈的努力,人们逐渐揭开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奥秘,为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成为可能。
[活动探究]:葡萄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分组观察葡萄糖、砂糖、面粉,讨论三种物质间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动手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水能不能变成油,铁矿石能不能炼在黄金。
[观察思考]:仔细观察第14页彩图,查阅资料水晶、石墨性质有什么不同的 ,不同的原因,教师打比方介绍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性质不同。(板书)
6、 交流
[讨论交流]:煤和石油的用途,化学在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讨论交流]:中华民族引为自豪的中草药在深加工方面却滞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7、 小结
[讨论交流]:学生分工协作更详细的了解化学研究内容。
八、例题研讨: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二氧化硫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电灯发亮 D.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
2.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衣橱中放置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B. 菜刀生锈
C. 食物腐败
D. 天然气燃烧
九、练习测试:(附下)
十、课堂总结:
教师简要回顾所学,激励同学们课后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关系。增强学好化学,用好化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附:练习与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将它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光合作用 B. 烧制瓷器
C. 汽油挥发 D. 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2. 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密度 B.状态
C.气味 D.可燃性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B.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衣服上的油斑直接用水难以洗净说明油不易溶于水
D.米饭烧焦变黑说明了米中含有碳元素
二、填空题
4. 在常温的条件下,蔗糖是一种 色的固体,它 (填:易溶或难溶)溶于水。蔗糖受热
变黑,发生了 变化,因为该过程中 生成。
5. 化学研究的内容是 。化学主要从物质的 角度来研究物
质的性质。 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6. 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
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 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的例子: 。
2) 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和 能。
3) 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 (填“高”或“低”),理由是 。
7. 在卖氮肥的商店或厕所里,人们常闻到一股呛鼻的气味,这是氮肥或人尿中分解出来的一种带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氨气无色,极易溶解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不能燃烧,但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氧气氧化,因此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重要原料不。氨气还能与许多酸反应生成铵盐(常用做化肥),因此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列出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8.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区别水和酒精方法 利用的性质
区别铁和铜方法 利用的性质 。
【课外学习】
[拓宽视野]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例如,在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发生了石蜡的熔化、汽化等物理变化。但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将石蜡放在试管中慢慢加热,石蜡熔化,然后再冷却,石蜡又凝固,在这个变化的全过程中,就只有物理变化而没有化学变化。
根据物质发生的变化可确定物质的性质。一般讲: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到或可用仪器间接测出,化学性质则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2、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其中化学变化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原子进行拼装搭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结构产生不同性质,不同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不同,改变结构就产生了新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破坏,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持的组成元素是不变的。
[课外探索]
1、自己动手对木炭再认识:
取一小块木炭进行如下实验并作好记录:看一看、掂一掂、砸一砸、溶一溶、烧一烧等等,分析归纳木炭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2、继续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1) 蜡烛蹭为什么要有棉线,能不能用其它东西代替,没有是否可以?
2) 蜡烛火焰为什么会闪烁摇晃?为什么火焰是外部明亮中间暗?
3) ……
4)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