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让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开始学习化学,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都是大家熟悉的物质,但是你是否知道:
1、
我们无法离开的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
3、
4、
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二氧化碳会发生那些神奇的变化?
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各有什么用途?
空气是人们都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生命就难以存在.为了使今后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了解空气,防治空气污染
你知道空气的存在吗?
你所知道的空气是怎样的?请你给大家描述一下。
你有什么办法“捕捉”到空气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演示,并注意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课本P26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完全,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吗?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让我们再多想一点
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没有剩余),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课本P32第4题
空气由很多种物质组成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它气体:0.03%
像空气那样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分别是纯净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空气的组成在通常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空气的组成会不会发生改变呢?请你比较以下场所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正在上课教室内---操场
(2)厨房---阳台
(3)白天的森林----夜晚的森林
说说你的理由。
◆混合物和纯净物之间区别是什么?
◆你还能找到那些混合物呢?
◆说说你知道的纯净物有哪些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
利用图课本P28的2—3所示的仪器,怎样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祝”到另一只集气瓶中?
导管
双孔胶塞
分液漏斗
集气瓶
水槽
在空气组成的发现过程中,许多化学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想知道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吗?那就请你阅读课本第27页至28页相关内容.然后跟你旁边的同学谈谈你的感想和收获
舍勒-----瑞典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同时对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都有深入的研究
普利斯特里-----英国化学家、自学成材的气体化学大师
拉瓦锡----法国化学家,他建立了燃烧理论,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新体系,开创化学发展新纪元
舍勒
普利斯特里
拉瓦锡
空气“大家族”中的氮气,早期一直“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后来发现,在高温下氮气也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使它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了更多的应用(课本P29图2-4)
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高温下氮气也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
性质决定用途,说说氮气的性质决定了它有何用途?
氮气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氮气用于超导实验车
化工原料
食品充氮防腐
阅读课本P29页
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实际上,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稀有气体在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的用途
制造稀有气体放电管
用于填充氦气球
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作霓虹灯
你认为空气的质量对于人类的生存重不重要?为什么
看了左边的图画你有什么感想?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燃料燃烧排放的烟气
CO2
SO2
工厂排放的废气
有毒气体
CO
SO2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CO和 NO、NO2等氮氧化物
导致光化学烟雾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土地荒漠化引起的沙尘暴
空气污染的其他来源
空气污染危害无穷
空气的污染
1.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及来源
⑴粉尘
⑵气体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这些气体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及工厂的废气
2.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P30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导致了温室效应
臭氧层空洞是由于
氟利昂和大气污染引起的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
空气质量日报(周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我国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物质主要有哪些?
阅读课本P30---31
让我们做一次空气质量播报员
以下为某市空气污染指数报表,分别来自某公园、某化工厂附近、某建筑工地附近,你能把它们辨别出来并进行播报吗?
I级
41
二氧化硫
I级
45
氮氧化合物
III级
124
总悬浮颗粒
级别
污染指数
指标
A
I级
25
二氧化硫
I级
26
氮氧化合物
I级
24
总悬浮颗粒
级别
污染指数
指标
C
II级
89
二氧化硫
II级
86
氮氧化合物
II级
56
总悬浮颗粒
级别
污染指数
指标
B
课本P31
第1、2题
课本P32
第3、5、6、7、8题
作业 P31
第5题最后一个问题(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