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9 偶戏(一)
作者
类型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偶戏的来源、种类,了解偶戏是怎样一种艺术形式。
学生情况:
五年级阶段,正是学生模仿成人表现自我的年龄段,偶戏制作和表演也正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成功调动他们探究偶戏的兴趣,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教学方式、手段:
1.通过图片欣赏、视频回放等引导学生对偶戏的探究兴趣;
2.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想象活动,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等过程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3. 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关注偶戏的娱乐性和实用性;
4.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护方法。
教师准备:播放偶戏图文、影像的设备,偶戏道具等。
学生准备:课下准备的小手偶玩具以及搜集相关戏偶的知识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欣赏不同形式的偶戏,了解有关偶戏文化及其发展,知道戏偶在造型,表演方面的特点,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偶的不同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偶戏的了解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在观察材料,欣赏造型和色彩,制作过程,参与表演等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偶戏资料的交流和对传统偶戏的欣赏,认识并感受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体验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创造生活乐趣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并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教学难点:对戏偶表演艺术的感受,对艺术形象特征的理解与评述。
教学设计
一、导入阶段,激发兴趣(约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家伙,让我们相互打个招呼吧!
手偶:可爱的朋友们,今天见到你们可真高兴啊!
学生也戴着手偶和老师打招呼:亲爱的老师,小伙伴们,大家好。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导入本课,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探究,激发想象
1、即兴小剧场(约5分钟)
教师拿着小手偶走到学生中间,展开“即兴小剧场”环节:请学生在5分钟内编排一个小故事,并表演出来。
学生分小组在5分钟内即兴变编排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并声情并茂的用小手偶表演出来。
师:短短的几分钟,几块简单的布头缝合在一起制成的小手偶,就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欢乐,他们多么神奇啊,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我们用创造力赋予了手偶以生命,它们可以超越现实而存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即兴编排表演故事,感受偶戏的乐趣,体会偶戏在生活中的作用。
2、探究我国重要的偶戏形式与制作。(约20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偶戏。(板书:偶戏)
师:小小的偶戏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他们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和其他文明古国的偶戏一样中国偶系最初也来自对偶像的崇拜。
师:偶戏在中国古代又叫傀儡戏。三国时就开始有用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有人用偶人来表演故事。偶戏艺术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宋代时木偶戏发展的重要时期,制作工艺和操作技术进一步成熟,明清时流行范围更广,进入全盛时期。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形式的木偶戏?
学生活动:根据搜集的资料,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木偶戏知识,
回答:有四川杖头木偶,泉州的提线木偶,陇西的布袋木偶,潮州铁枝木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总结、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学生交流讨论后,对不了解的知识产生关注。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选择偶戏,让学生欣赏,感受不同的偶戏类型。并通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偶戏形式。
师:偶戏主要有这样几个种类——杖头偶、提线偶、布袋偶、皮影偶。(在欣赏以下几种木偶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图片介绍下木偶的特点:形象鲜明、色彩鲜艳、造型夸张)
师:这些有趣又好玩的偶戏人物道具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了解偶戏的种类及制作过程和表演形式。
思考与讨论:
师:你能发现他们在材料、色彩、表演内容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之后应该有下几个方向的回答:在中国木偶戏中的戏偶在造型,制作和表演上即写实又夸张,经理想与现实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民间浪漫主义色彩。
师:偶戏种类很多,只要是以木偶、泥偶、布偶、皮影等形式配以服饰、场景道具等以双手操纵为表演形式,再配以唱念伴奏展现故事情节的民间表演,统称为偶戏。
思考与讨论:
师:你能发现木偶和皮影他们在造型,制作和表演形式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之后应该有下几个方向的回答:
我国的各种戏偶虽然所处地域和形式不同,但戏偶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如色彩上古朴,艳丽,多为木头布身,都以表演历史,神话故事等为主。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偶戏的历史及发展,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与融合。了解偶戏的种类及流派,为后面的偶戏人物道具制作奠定基础
三、知识拓展。(约5分钟)
教师播放视频,欣赏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偶戏文化,
(1)泉州世界木偶节 (2)越南兴盛的水利木偶。(3)分享木偶带来的快乐,出示《音乐之声》片段,(4)智利的木偶“小巨人”
师:偶戏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是如今却遇到了生存和表演的各种困难,我国许多传统手工艺术都不断在流逝,他们的命运传承遇到的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体会,了解多元文化中的木偶艺术,发表见解。并反思如何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设计意图:在感受世界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同时反思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
四、评价总结,为下一课时“偶戏(二)”作好准备(约3分钟)
偶戏种类很多,只要是以木偶、泥偶、布偶、皮影等形式配以服饰、场景道具等以双手操纵为表演形式,再配以唱念伴奏展现故事情节的民间表演,统称为偶戏。
组织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在欣赏和了解偶戏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与伙伴交流,是否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收获了怎样的快乐,又有哪些新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感悟课堂,享受课堂,总结提升。
板书
偶戏
杖头木偶 色彩 材料 造型 制作 表演
提线木偶
布袋木偶
铁枝木偶
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