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的利用[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石灰石的利用[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5-11-16 07: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灰石的利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第131—133页:《石灰石的存在和检验》;
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存在;
(2)掌握鉴别碳酸盐的方法。
2.能力与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3.过程与方法
理解检验物质的依据和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鉴别碳酸盐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实验设计的思路形成。
五、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
六、教学手段:实验、实物投影(或实物图片)、幻灯投影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课前收集石灰石、大理石、水垢、蛋壳、贝壳、珍珠等;
(2)实验准备:每4人一组,其中化学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为组长。
2.教具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铁架台、试管6支、带单孔塞的导管、药匙、纸槽、石灰石或大理石、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钡。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课题引入(二)了解石灰石的存在和用途(三)探究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四)探究碳酸盐的检验方法(五)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小 结(七)布 置作 业 1.播放影像或发放图片 简介石灰石、大理石的广泛存在。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石灰石、大理石都有哪些用途吗?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已经知道了石灰石的用途。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石灰石,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石灰石的利用”。问题A:1.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接触或见过石灰石?2. 大理的石灰石叫大理石,湘潭也有大量的石灰石,为什么湘潭的石灰石不叫湘潭石呢?大理石与石灰石有什么区别?3.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大理石? 4.哪里有汉白玉呢?问题B:1.石灰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实验室如何制取CO2气体?2.怎样检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3.石灰石中含碳酸钙吗?怎样验证这一猜想?[演示实验]检验已准备好的石灰石、大理石并描述实验结果4.从上面的实验中同学们能归纳出什么结论?问题C:根据你的经验,你猜想还有哪些物质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怎样验证你的猜想呢?补充:白垩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提问:地质人员在野外勘探时往往带一小瓶盐酸,其作用是什么?问题D:展示碳酸钡、碳酸钠、碳酸钾样品,分别用这三种物质重复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分析碳酸钡、碳酸钠、碳酸钾的化学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碳酸盐?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了石灰石、大理石是重要的矿产资源。掌握了鉴别碳酸盐的方法。思考并讨论:1.将一枚鸡蛋浸在食用白醋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一现象?2.家庭中要除去热水瓶中的少量水垢,可采用加入的方法,也可采用食醋洗涤的办法。你知道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的差异吗?3.在污染较为严重、经常下酸雨的地区,为什么一些大理石雕塑、建筑、水泥路面都显得斑斑驳驳?4. 某人在一容器中进行以下实验,请填空:在烧杯底放一些Mg2CO3,3,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入玻璃杯中,杯口盖一块玻璃片,过一会蜡烛熄灭,这是因为 ,打开玻璃片,重新放入燃着的蜡烛,然后向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过一会儿,蜡烛也熄灭,原因是 。等蜡烛熄灭后,用一块表面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在玻璃杯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一、石灰石的存在和用途:广泛二、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布置作业:P136—4 观察、思考回答:石灰石是一种建筑材料,也是一种炼铁的原料,石灰石还可生产石灰、水泥、玻璃等,甚至牙膏、口香糖中也有来自于石灰石的成分。回答问题把社会实践活动收集的大理石、石灰石、贝壳、蛋壳、珍珠、锅炉水垢等物质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讲解。回答问题小结:颜色洁白、质地细腻的大理石,我们叫它汉白玉。回答问题: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描述现象:样品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结论:石灰石几乎全部溶解在盐酸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说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讨论、归纳:将水垢、蛋壳、贝壳、珍珠等和盐酸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出结论:上述物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回答:用以证明是否是石灰石。描述现象: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结论:都产生了CO2气体归纳:都含“CO3”,这类物质称为碳酸盐。总结:和盐酸反应,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物质为碳酸盐。学生分组讨论后作答:1.鸡蛋首先位于溶液底部,当蛋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时,鸡蛋上浮到液面。气体逸出后鸡蛋又沉到溶液底部。鸡蛋就如此在溶液中不断沉浮直至蛋壳完全溶解。2.碎鸡蛋壳震荡:利用物质间的相互摩擦除去水垢;食醋洗涤:水垢中含有的CaCO3与醋酸反应,并产生CO2,从而除去水垢。3.酸雨溶解CaCO3没有O22产生CO22 ,CO2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联系实际、创设意境、激发学习兴趣(2)学生通过看、听、再现等心智活动,回答较简单问题。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自主获得新的知识,这符合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1)向学生渗透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的思想;(2)培养观察能力。 (3)培养提问、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启发学生思考,以上实验只能证明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碳酸根,还不能证明其中含有钙元素。(1)培养勇于探究实验的精神;(2)培养创新精神。通过学习,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巩固、掌握。
板书:
一、石灰石的存在和用途:广泛
二、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加入适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如果石灰水变成浑浊,证明原物质为碳酸盐。
例: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BaCO3 + 2 HCl == BaCl2 + H2O + CO2↑
Na2CO3 + 2 HCl == 2NaCl + H2O + CO2↑
K2CO3 + 2 HCl == 2KCl + H2O + CO2↑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