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件(3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08 20:3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1840
1949
1919
·
·
·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
历史线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个主题:捍卫国家主权与争取民族完全独立
1840
1842
1856
1860
1883
1885
1894
1895
1900
1931
1937
1945
两条线索:①列强不断入侵;②中国军民奋勇反抗
1842—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
不平等条约统计
英国:72件
俄国:59件
法国:41件
日本:26件
德国:24件
墨西哥、瑞典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是如何应对的?
一、三元里人民抗英
广州
三元里

2.过程



3.意义
(1)三元里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
(2)附近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的英军,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围攻。
(3)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但被余保纯知府强行解散。
(4)人民群众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性质)。
(2)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探究主题1 三元里抗英
1841年三元里抗英事件真相?
  据各种文献记载,三元里等地民众奋起抗英,直接原因有三:一是英军开棺暴尸;二是劫掠财物;三是戏辱妇女。三元里等地人们斗争目的是为了敬祖敬宗,维护自己的生存基础,维护自身利益,这与教材上所说的“反侵略”之说是大相径庭的。
  当时的中国民众还不存在近代意义上民族意识觉醒的问题。
  从军事角度观察,三元里抗英并无决定大局的意义。这次战斗中英军损失人员应该在5人左右,伤20余人。少校毕彻因病猝死(病因尚不明,怀疑心脏病)。群众死约20余人,伤者不详(所以称不上大捷)。
  
新疆,古称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各国的行政、军事进行管理,新疆地区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汉朝以后的历代政府从来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唐朝时,中央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两个都护府的设置,有效地巩固了西北边疆。这充分说明这两个都护府管辖的广大新疆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时在伊犁设置伊犁将军,统治新疆全境。这也说明新疆属于中国。
新疆是国家的西北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旦失守,则蒙古难保,进而京城就不保。“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探究主题2 左宗棠收复新疆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1)国际背景:列强 加紧侵略中国,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
(2)俄英侵略新疆:俄英竞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
政权,企图以此作为支解中国新疆的工具。
沙俄还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3)清政府内部的海防和塞防之争。
过程:
收复新疆:
a.1875年任命左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b.1876年左率军西征,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全歼阿古柏军事势力.
c.1878年初,取得收复新疆的重大胜利,粉碎了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
收复伊犁:
a.1880年左再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他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b.1881年曾纪泽在左的军事支持下,迫使沙俄签订了《中俄改订条约》(即《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失去了西部约7万平方公里领土.
建立行省:
1884年,清在新疆设立行省.
清 政 府
仓促应战
丰岛之战
平壤之战
黄海海战
辽东半岛之战
威海卫战役
日本发动侵略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日 本
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
三、黄海大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决战
1、爆发:
日军突然偷袭---蓄意挑起
2、主要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
北洋水师(海军)提督:丁汝昌
“致远”舰----邓世昌;“经远”舰----林永升
“定远”舰——刘步蟾;“靖远”舰——叶祖珪
3、结果:
(1)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双方战舰损失相当;
(2)北洋水师的主力尚在,但李鸿章“避战自保”,
陷入被动;
(3)1895年春,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黄海海战失败的原因
(1)日本强大的侵略野心。
(2)清政府的腐败。(根本原因)
(3)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台北
新竹
台中
大甲溪
彰化
曾文溪
台南
1895. 10







中华,中华吾所爱,头可断,血可流,不驱虎豹战不休。
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
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
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
2.经过:台湾保卫战的两支主力:
(1)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
(2)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台湾沦陷原因:力量的悬殊,政府的腐败。
3.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
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
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1、 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山东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客观原因: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人民无法指望清政府承担反帝重任,只能挺身而出。
●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三)义和团反帝运动
2.概况:



(1)兴起:源于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进行反清斗争
(2)发展:
①1899年底,在山东巡抚袁世凯的血腥镇压下,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
②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义和团在落垈、廊坊一带围攻侵略军。
(3)高峰:
①义和团包围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并发起猛烈进攻。
②清政府下诏对各国开战,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4)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
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态度有何变化?
镇压 招抚 剿杀
廊坊
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 顽强阻击八国联军
张德成、曹福田和聂士成
在天津抵抗八国联军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 使馆和教堂
1900年6月
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三)义和团反帝运动
2.概况:
3.口号: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
这个口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如何评价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
5、特点
自发民间组织
蒙昧神秘主义色彩
反帝爱国
盲目排外
在义和团的积极排外下,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
材料一 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
材料二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思考:反映了义和团什么局限性?与义和团最后的失败有什么联系?
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经过那次血战,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孙中山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6.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联合剿杀;
(2)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
“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3)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
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7.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1)性质: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2)影响:
①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
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②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
阴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
③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

爱国官兵
人民大众
黄海海战中爱
国官兵的斗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三元里人民抗英
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