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美好目标】??
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美好积累】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家作品
作者 张岱 字号 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 朝代 ?明末清初
评价 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3]??。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常追忆往昔之繁华,从中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文笔干练,丰神绰约
代表作 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被称为“都市诗人”。史学名著《石匮书》亦为其代表作,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
2.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更定(gng)???挐(ráo)毳衣〔cuì〕??沆砀(hàng dàng)???强饮(qing)
3.运用工具书完成下面的文言字词。
?(1)重点实词
(1)是日更定(代词,这;完了,结束)???(2)余拏一小舟(通“桡”,撑船。一作“拏”)
(3)拥毳衣炉火?(鸟兽的细毛)??????(4)雾凇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5)上下一白(全;都)?????????(6)长堤一痕(痕迹)
(7)一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8)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还)
(9)强饮(尽力)???????????(10)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11)客此(做客、客居。)??????????(12)及下船(到……时)
(13)舟子(船夫)?????
(2)一词多义
白:上下一白(全)???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更: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是:是日更定??(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3)?古今异义
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剩余,多余)
余拏一小舟?(古义:撑、划。今义:捉拿、手拿、拿腔拿调)??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酒杯。今义:颜色、光亮、没有效果、无报偿)
是日更定(古义:这,代词。今义:用于判断,或与“非”相对)????
(4)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是金陵人,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拥毳衣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与余舟一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5)通假字
?余挐一小舟(“挐”通“桡”,撑(船)、划)
【美好任务】
任务一: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各层内容。
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
第二段,主要描绘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出了雪景神采。
第三段,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
第四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任务二:品读赏析
1.作者形象:“痴”。哪里能看出“痴”?
不寻常的环境: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大”、“三”、“绝”)??
不寻常的时间:“更定”即晚上八点左右
不寻常的举止:“独往湖心亭看雪”
?2.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他到底要赏什么呢?
??????清高、孤傲、不同常人。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拥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
??????虽有舟子同行却犹如不存在,“独”字不仅写出了数量,更写出了张岱与众不同的心态与情趣,反映了作者的孤傲清高的性格。
4.作者看到了怎么样的雪景?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景物的特点及描写手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只用点线组合,高度抽象
???白描是写作中一种描写的方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描写时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少用形容词和修辞,只抓住描写对象与众不同的地方作如实的交代。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以听觉写景,突出冬雪的寒冷威严
??写景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
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写景的角度:实写与虚写交融。(虚写舟、人,作者是站在整个大自然的角度来看待自身, 可见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赏析量词:
?????“一”是最小的数字,也是最大的数字。这两句一整体一局部,对照鲜明。
“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让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夸张之语显得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与”是否多余?可以去掉吗?
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造就了天地苍茫磅礴浩渺的大场景。连用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孤立起来。)
5.“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这一惊叹虽发于二客之口,其实也是在写作者的心声。
6.遇客后“强饮三大白”,为何?
???(偶遇知音的欣喜,心热)
7.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及姓名?
?(都是客居他乡,勾起思乡之情。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
8.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