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4漂亮的鞋(一)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事物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鞋是人人都需要、天天都接触的生活必需品,鞋的发展可以追溯人类的发展,鞋的世界丰富多彩。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欣赏(感知)、制作(实践)、展示(评价)、游戏等环节,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美进行体验、认识和再创造,既锻炼了学生的写生与创作能力,又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想象,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热情,让学生赋予鞋新的生命,提高了审美素养。
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造型表现和动手制作能力,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是他们乐于接受、易于表现的。课堂上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学生的创作应该是很精彩的。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鞋、绘画工具等。
学生准备:各种鞋、绘画工具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了解鞋的发展及不同风格特征,掌握鞋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想和创作,尝试用写生的方法临摹鞋或进行想象绘画,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鞋的联想和创作,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激发其创作情趣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鞋的发展、功能、分类等,引导学生充分了解鞋的结构、外形特征,为写生或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写生或者用想象创作的手法表现出鞋的立体感,并且注重细节描绘。
教学设计
一、引发想象,导入课题
1. 听声音,辨别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师:听,什么声音?
生:好像是敲东西。
生:跳舞……
2. 看视频验证、感受。
师:来看一段激情四射的踢踏舞表演吧!
师:舞台上的鞋,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那么生活中的鞋,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
师:小小的鞋里到底藏着怎样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鞋的世界,看看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漂亮的鞋。
板书课题:漂亮的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听声音辨别,营造神秘的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想象,不仅能让学生从课间运动状态过渡到课堂相对平静的认知状态,而且,也刺激并慢慢打开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二、进入课题,拓展了解
1. 了解鞋的作用。
师:从小到大,你穿过多少双鞋?哈哈,一下子还真的难以说清呢!
师:你穿过哪些鞋?有你最喜欢的吗?
师:你还知道哪些鞋?
教师小结: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人的脚是大同小异的,可穿的鞋却千变万化,人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鞋。
师:想象一下,如果赤脚行走在砂石地、行走在荆棘丛生的崎岖小路上,会是什么样?(学生回答)
(板书:作用——保护)所以,鞋不但美化装饰了我们的脚,它还是脚的卫士,是脚的保护者。
2. 观察鞋,说说鞋的结构、材质。
师:桌上也有鞋,拿起来看看、摸摸,研究研究,看看鞋由哪些部分组成?(课件展示并板书)主要结构有这些……(板书:结构——鞋底 鞋帮 鞋头 鞋跟)有的鞋还有一些配件,如鞋带、装饰品等。穿上漂亮的鞋,人们更美丽神气了。
三、解析教材,深入了解
1. 了解鞋的发展及种类。
师:从古至今,从五千多年前第一双鞋诞生到现在,鞋的样子经历了千变万化。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老师将各种鞋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布置了小小的“鞋博物馆”。下面,我要考考你们了哦!现在,请跟随我走进鞋博物馆——古代厅。
(1)走进古代厅。
学生自选介绍。同学补充,老师补充。
师:说说从这些鞋上你能发现什么?
①从这些鞋上你能看出什么?能感觉到它的发展吗?(不同时期的鞋的特点与其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能否猜出穿鞋人的身份?(板书:身份)
③能否品味出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吗?(款式、花纹、质地、功能)
教师小结:一双小小的鞋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能让我们找到历史的足迹、时间的步伐、民族的特色。从古代厅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鞋的进程和发展历史,感受到不同时代人们对鞋审美的变化,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人们在制鞋时充满着一种对时尚的追求。甚至,有的鞋还寄托着父母亲人对孩子们深深的祝福。在民间,人们认为穿了憨态可掬、喜气吉祥的虎头鞋,能保佑孩子健康平安、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布置有明确要求的课前任务,很好地达到了让学生搜集有关鞋的发展、种类的相关知识的目的,解决了知识铺垫与梳理的问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能力。
(2)走进现代厅。
师:现代人的鞋子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
师:今天你穿了什么样的鞋?来,在行间走一走,秀秀你的鞋!(请部分学生走上台阶摆Pose“秀”鞋)
师:从这些鞋上你可以品味出不同的特色吗?(款式、质地、功能)
说说从这些鞋上,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能从这些鞋上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真是不简单啊!现代的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鞋的实用性,更追求鞋的新奇和时尚。它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无疑也是脚底下的艺术品。有些鞋充满了艺术的奇想,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穿上舒适、漂亮的鞋,我们就更加美丽、神气啦!所以一双漂亮的鞋,它还有什么作用?对,它的装饰功能也是不可忽略的哦!(板书:装饰)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图片的分类探究,解决了鞋的发展历程、鞋的种类问题,既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刺激,又给了学生联想的启发,增进学习效果。
四、多维观察,赏析感知
1. 引导多角度观察。
师:奇特的想象,来自于我们细心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同学们,你有没有细心地、深入地观察和研究过一双鞋呢?
师:鞋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比较固定。但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鞋,是不是形状都一样呢?拿起你带的鞋,转换角度仔细观察,你看到的鞋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学生操作)
你认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美?和同伴讨论讨论,在桌上摆出来。(学生讨论、操作)
2. 欣赏作品。
欣赏学生作品。静静地看,比较、评析,说说你喜欢的作品以及喜欢的理由。
欣赏铅笔写生作品,引导从构图安排、鞋的角度(画的角度和看到的角度吻合)、线条变化(有虚有实、有轻有重、有粗有细)、细节的处理(鞋带、花纹、鞋面的纹理等)、透视现象去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鞋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并尝试摆放鞋,是为写生的构图和视角埋下伏笔。
五、 实践操作,自由表现
1. 师:博物馆要增设展厅,召集漂亮的鞋的绘画作品。如果请你画,你打算用什么方式画?
2. 师:把自己带的鞋拿出来,摆出你喜欢的角度。
3. 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
(1)先确定鞋的构图安排,确定表现的鞋的角度;
(2)画出鞋的轮廓线,深入、细致地描绘,无论用什么画笔,都要注意线条变化;
(3)调整画面效果,轮廓、转折等处的线条可加粗强调,同时刻画出细节部分;
(4)可选用明快、协调的色彩着色。
4. 用手中的画笔,把你看到的鞋画出来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计作业,增加学生的任务意识和成就感,激发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六、评价小结
七、拓展
鞋作为脚的卫士,不仅保护着脚,还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美丽了我们,同时它千变万化的造型还走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图片欣赏:鞋的形状在生活设施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开阔眼界。跨出鞋的功能和外形范围,与人类生活结合起来,了解鞋的形状在生活设施设计中的运用,为下一课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要求
本课作业要求:
1. 写生桌上的鞋或绘画印象深刻的鞋,可以是一只或一双;
2. 根据观察的角度写生,尽量刻画出细节;
3. 突出线条的粗细变化、疏密变化、虚实变化;
4. 线条要生动富有活力,落笔轻重有致,粗细深浅交替,富有变化。
教与学的评价
本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要有先进的新课程理念,放手让学生探索。在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时,要敢于放手,并给予学生信任,同时要能协助整理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与表现欲,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一点好的构思,一句恰到好处的描述或表达皆可;作品评价要注意纵向评价、鼓励性评价,避免同伴间的横向比较。评价作品尽量多用描述性的语言具体评价,忌笼统。这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课的乐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和总结
“漂亮的鞋”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从学习方式上来看,通过学生的课前收集资料、分析、分类图片资料,让学生脱离惯性思维中对鞋的概念化认识,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鞋,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合作的过程又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有助于合作精神与处理问题能力的加强。从教学设计上来看,尊重了学生主体的原则,促进学生多元能力发展,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无论是线描还是色彩,学生对身边的鞋都作了仔细的观察,并将其生动地再现在纸上,有利于想象力的发挥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展示了古今中外大量鞋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形象知识,提高了欣赏能力。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来看,本课对鞋的系统呈现,让繁杂的知识点得到较好的梳理,让学生对鞋的发展、鞋的功能、外形以及未来发展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全面的、甚至是全新的认识。并通过引导和实践,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促进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保持与提高。
在写生或创作过程中,学生往往还会按习惯思维进行。要引导学生观察鞋,学习把握整体,刻画鞋的主要特征,并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尽量做到尊重事实,细化细节。所以,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去分析一些巧妙利用点、线、面来设计的图案类作品。对于造型能力差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根据课本上一些优秀的作品去临摹,这样在降低了难度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提前准备大量鞋的图片并带来实物、绘画材料,这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会有部分学生准备不足,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提前让学生做好本课的课前准备,尽可能避免材料准备不足的问题。引领学生分析鞋的发展、功能、特征等教学环节,还可以通过用图片布置“展览馆”,创设情境,营造更加接近实际的自由参观活动氛围,让学生充分参观和讨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热情,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