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检测试题B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指哪条线段长( )
A. CB B. CD C. CA D. DE
2.六边形一共有对角线的条数为( )
A. 6 B. 7 C. 8 D. 9
3.从5点15分到5点20分,分针旋转的度数为(?? )
A. 20° B. 26° C. 30° D. 36°
4.已知一条射线OA,若从点O再引两条射线OB和OC,使∠AOB=70°,∠BOC=30°,则∠AOC等于( )
A. 40° B. 100° C. 40°或100° D. 30°或120°
5.如图,直线与相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直线最短 B. 延长射线AB
C. 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D. 反向延长线段AB
7.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 cm,BC=3 cm,如果O是线段BC的中点,那么线段AO的长度是( )
A. 8 cm B. 7.5 cm C. 6.5 cm D. 2.5 cm
8.从一个钝角的顶点,在它的内部引5条互不相同的射线,则该图中共有角的个数是( ).
A. 28 B. 21 C. 15 D. 6
9.如图,若∠AOC=∠BOD,那么∠AOD与∠BOC的关系是( )
A.∠AOD>∠BOC B.∠AOD<∠BOC C.∠AOD=∠BOC D.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从点A到点F的最短路线是( )
A. A→D→E→F B. A→C→E→F C. A→B→E→F D. 无法确定
11.如图,OA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射线OB与射线OA垂直,则OB的方位角是( )
A. 北偏西30° B. 北偏西60° C. 东偏北30° D. 东偏北60°
12.如图,∠AOB=α,以OB为始边作∠BOC=β(α>β),则∠AOC的大小为 ( )
A. α+β B. α-β C. α+β或α-β D. 以上都不正确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BAD=_______+______,∠AOC=______+______,我们也把∠AOC叫做________角.
14.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6cm,如果点D是线段AB上一点,且BD =1cm,那么CD =_________cm.
15.时钟表面3时3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是____;8时20分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的度数是____.
16.如图所示,点O是直线AB上的点,OC平分∠AOD,∠BOD=40°,则∠AOC=________?°.
?
17.计算:(1)90.5°-25°45′=__________;
(2)5°17′23″×6=__________.
18.如图,平面内有共端点的六条射线OA,OB,OC,OD,OE,OF,从射线OA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写出数字1,2,3,4,5,6,7,…,则“17”在射线____上,“2 017”在射线____上.
三、解答题
19.李明乘车回奶奶家,发现这条汽车线路上共有6个站(包括始发站和终点站),学习本节知识后,善于思考的小明已猜到这条线路上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还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聪明的你想到了吗?
20.(1)把34.37°化成度、分、秒的形式;
(2)把26°17′42″化成度的形式.
21.(10分)如图所示,直线AE上有一点O,∠AOB=30°,∠BOC=2∠AOB
(1)求∠EOC的度数;
(2)如果OD平分∠EOC,求∠BOD的度数.
22.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8,BC=6,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MN的长度;
(2)根据(1)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设AC+BC=a,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请说明理由.
23.如图,平面上有五个点A,B,C,D,E.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
(1)连接BD;
(2)画直线AC交BD于点M;
(3)过点A作线段AP⊥BD于点P;
(4)请在直线AC上确定一点N,使B,E两点到点N的距离之和最小(保留作图痕迹).
24.如图, 是线段上一点, , .
()__________ ;
()动点、分别从、同时出发,点以的速度沿向右运动,终点为;点 以 的速度沿向左运动,终点为.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 、、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
25.如图,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是直线AB外的一点,OD是∠AOC的平分线,
OE是∠COB的平分线.
(1)已知∠1=23°,求∠2的度数;
(2)无论点C的位置如何改变,图中是否存在一个角,它的大小始终不变(∠AOB除外)?如果存在,求出这个角的度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6.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 2 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 cm,设点B的运动时间为t秒(0≤t≤10).
(1)当t=2时,
①AB=____cm;
②求线段CD的长度;
(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
(3)在运动过程中,若AB的中点为E,则EC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解答即可.
解:由图可得,CD⊥AB,
所以,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CD的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D
【解析】
【分析】
根据多边形对角线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六边形共有对角线的条数是9.
故选:D.
【点睛】
多边形有n条边,则经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有条,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根据以上关系直接计算即可.
3.C
【解析】因为一小时60分钟,5分钟为小时,一小时分针转360度, 小时转30度,故选C.
4.C
【解析】解:分为两种情况:①如图1,∠AOC=∠AOB﹣∠BOC=70°﹣30°=40°,②如图2,∠AOC=∠AOB+∠BOC=70°+30°=100°,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计算,关键是注意此题分两种情况.
5.C
【解析】
试题分析::∵∠AOE=140°,∠AOE和∠2是邻补角,
∴∠2=180°-140°=40°,
∵∠1=∠2,∴∠BOD=2∠2=80°,
又∵∠BOD和∠AOC是对顶角
∴∠AOC=∠BOD=80°.
故选C.
考点:1.邻补角2.对顶角.
6.D
【解析】A. 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故A错误;B. 延长射线AB,错误;C. 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线中,垂线段最短,故C错误;D. 反向延长线段AB,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分析】
如图,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先求出BO的长度,再根据线段和求出AO的长度即可.
【详解】
如图,∵O为BC中点,BC=3cm,
∴BO= BC=1.5cm,
∵AO=AB+BO, AB=5cm,
∴AO=5+1.5=6.5cm,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熟练掌握线段中点定义是解题关键.
8.B
【解析】有公共顶点的n条射线,所构成的角的个数,一共是 n(n-1)个,注意在钝角的内部引5条互不相同的射线,即共有7条射线.
所以当n=7时,共有角的个数是: =21,
故选B.
9.C
【解析】
解:因为∠AOC=∠BOD,所以∠AOC+∠COD =∠BOD+∠COD,
即∠AOD=∠BOC.
10.C
【解析】
【分析】
认真分析图形,要求点A到点F的最短路线,其中AB,EF的线路是固定的,则需要确定点B到点E之间的最短路线,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点B到点E之间BE最短.
【详解】
解:由图中可以看出,从点A到点F,AB,EF是必须经过的路线,点B到点E的路线中BE最短,所以点A到点F的最短路线为A→B→E→F,
故答案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确定出点A到点F的最短路线是解题的关键.
11.B
【解析】
由题意得,OB的方位角为北偏西60度,故选B.
12.C
【解析】分情况讨论:当OC与OA在OB的异侧时,∠AOC的大小为α+β;当OC与OA在OB的同侧时,∠AOC的大小为α-β.故选:C.
13.∠BAC,∠CAD;∠AOD,∠DOC;平.
【解析】解:∠BAD=∠BAC+∠CAD;∠AOC=∠AOD+∠DOC,∠AOC也叫平角.
14.2
【解析】
试题分析: 是的中点,
考点:1、线段的和与差;2、线段的中点.
15.75°;130°
【解析】
【分析】
根据钟面平均分成12份,可得每份的度数,根据时针与分针相距的份数乘以每份的度数,可得答案.
【详解】
解:时针从数3开始30分转了30×0.5°=15°,分针从数字12开始30分转了30×6°=180°,
所以3时30分,时针与分针所成夹角的度数=180°?90°?15°=75°.
时钟表面8点20分时,时针与分针相距的份数是4+=,
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是30°×=130°,
故答案为75°,130°.
【点睛】
本题考查了钟面角,利用了时针与分针相距的份数乘以每份的度数.
16.70
【解析】
解:∵∠AOD+∠BOD=180°,∠BOD=40°,∴∠AOD=140°.∵OC平分∠AOD,∴∠AOC=∠COD=∠AOD=70°.故答案为:70.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该题时,利用补角的定义求得∠AOD的度数是关键.
17.64°45′31°44′18″
【解析】
【分析】
(1)把90.5°先转化用度、分、秒表示,然后进行减法运算即可;
(2)用度、分、秒分别乘以6再简化运算即可.
【详解】
(1)原式=90°30′-25°45′=89°90′-25°45′=64°45′;
(2)原式=5°6+17′ 6+23″ 6=30°102′138″=31°44′18″,
故答案为:64°45′,31°44′18″.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角度运算,熟练掌握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是60进制.
18.OE;OA
【解析】
【分析】
本题的关键是找出6个数一循环,然后再求17被6整除后余数是5,从而确定是第5个点所在的射线;2 017被6整除后余数是1,从而确定是第1个点所在的射线.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平面内的点是6个一循环,所以17÷6=2…5.
所以“17”在射线与第5个点在OE上;
2017÷6=336…1,∴“2017”在射线OA上.
故答案为:OE,OA.
【点睛】
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
19.15 30
【解析】试题分析:票价只需要考虑有多小条线段即可,车票要考虑起点和终点.
试题解析:解:有15种不同票价,有30种不同车票.
点睛:本题中由A站到B站和由B站到A站是不同的车票,但是相同的票价;注意这两者的区别.
20.(1)34°22′12″ (2)26.295°
【解析】
【分析】
根据1°=60′,1′=60″,按要求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解:0.37°=0.37×60′=22.2′,
0.2′=0.2×60″=12″,
34.37°=34°22′12″;
42″=42′÷60=0.7′,
17.7′=17.7°÷60=0.295°,
26°17′42″=26.295.°
故答案为:(1)34°22′12″ (2)26.295°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角的转化.解题关键点:熟记角度的转化进率.
21.(1)∠EOC=90°.(2)∠BOD=105°.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AOB=30°,∠BOC=2∠AOB,可得∠BOC=60°,即可得到∠AOC=90°,进而得到∠EOC的度数;
(2)由(1)得到∠EOC=90°,由OD平分∠EOC,可得∠COD=45°,根据∠BOD=∠COB+∠COD可得∠BOD的度数.
试题解析:解:(1)∵∠AOB=30°,∠BOC=2∠AOB,
∴∠BOC=60°,
∴∠AOC=∠AOB+∠BOC=90°,
∴∠EOC=90°.
(2)∵∠EOC=90°,OD平分∠EOC,
∴∠COD=∠EOC=45°,
∴∠BOD=∠COB+∠COD=60°+45°=105°.
考点:角的计算.
22.(1)7;(2)MN= .
【解析】试题分析:(1) 由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得到MC,CN值,可得MN长度.(2)按照(1)的方法可求得MN= a.
试题解析:
解:(1)由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得
MC= AC= ×8=4cm,NC= BC= ×6=3cm,∴MN=MC+NC=4+3=7cm.
(2)MN= acm,理由如下:
由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得
MC= AC,NC= BC,∴MN=MC+NC=AC+BC=(AC+BC)=AB=a(cm).
23.答案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2)分别根据直线、线段的定义作出图形即可;
(3)根据垂线的作法进行作图即可;
(4)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BE与AC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
试题解析:(1)如图,连接线段BD;
(2)如图,作直线AC交BD于点M;
(3)如图,过点A作线段AP⊥BD于点P;
(4)如图,连接BE交AC于点N.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线段、垂线、线段的性质等,是基础题,主要是对语言文字转化为图形语言的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定义和性质.
24.(1);(2)或或.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AC=AB-BC即可得;
(2)分点C为PQ中点,点P是CQ中点,点Q是PC中点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
试题解析:(1)AC=AB-BC=16-6=10cm,
故答案为:10;
(2)①当时,C是线段PQ的中点,10-2t=6-t, 解得 t=4;
②当时,P是线段CQ的中点,2t-10=16-3t,解得 t=;
③当时,Q是线段PC的中点, 6-t=3t-16,解得 t=;
④当时,C是线段PQ的中点,2t-10=t-6, 解得 t=4(舍去),
综上所述:t=4或或.
25.(1)∠2=67°;(2)∠DOE的大小始终不变,等于90°;
【解析】
【分析】
(1)由∠AOC与∠COB互补,且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及等式的性质求出∠2与∠1的度数之和,根据∠1的度数即可求出∠2的度数;
(2)∠DOE度数不变,度数为90度,理由为:根据∠AOC与∠COB互补,且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及等式的性质求出∠DOC与∠COE的度数之和为平角的一半,即可求出度数.
【详解】
(1)∵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
∴∠2=∠DOC,∠1=∠COE,
∵∠AOC+∠COB=180°,
∴∠2+∠COD+∠1+∠COE=2(∠1+∠2)=180°,
∴∠1+∠2=90°,
∵∠1=23°,
∴∠2=67°;
(2)∠DOE度数不变,度数为90°,理由为:
∵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
∴∠2=∠DOC,∠1=∠COE,
∵∠AOC+∠COB=180°,
∴∠2+∠COD+∠1+∠COE=2(∠COD+∠COE)=180°,
∴∠COD+∠COE=90°,即∠DOE=90°.
【点睛】
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以及角平分线定义,弄清题中的图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26.(1)①4cm;②3cm;(2) AB=(20-2t)cm;(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AB=2t即可得出结论;
②先求出BD的长,再根据C是线段BD的中点即可得出CD的长;
(2)分类讨论,当 0≤t≤5时和5(3)直接根据中点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①当t=2时,AB=2t=2×2=4(cm);
②∵AD=10 cm,AB=4 cm,
∴BD=10-4=6(cm).
∵C是线段BD的中点,
∴CD=BD=×6=3(cm).
(2)∵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 m/s的速度往返运动,
∴0≤t≤5时,AB=2t cm;
5(3)不变.
∵AB的中点为E,C是线段BD的中点,
∴EC= (AB+BD)=AD=×10=5(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