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4.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
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二、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作者 梁启超 别名 饮冰室主人
评价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代表作 《饮冰室合集》
2.文体常识
议论文
定义 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三要素 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结构 总分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3.重点字音
旁骛(wù?)??解剖(pu)??亵渎(xiè?)?强聒(gu)骈进(pián?)??佝偻(?gu??)
易错警示:“旁骛”的“骛”注意写法、?“解剖”的“剖”注意读音、“亵渎”的写法和读音常考、“强聒”的“聒”读音易错、?“骈进”注意读音和形近字区别、 “佝偻”一词读音个书写易考。
4.多音字
┍jiàng?倔强????????┍chán?禅师?
强┥qing?强迫????禅┥?
┕qiáng?坚强???????┕shàn?禅让
?
记忆方法 “强”的读音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而确定;“禅”读chán时指佛教中静思或特指佛教的,读“shàn”?时指帝王的祭地之礼或?帝王让位给别人?
5.形近字
渎(dú)亵渎???袂(mèi)联袂
犊(dú)牛犊???抉(jué)抉择
牍(dú)案牍???秘(mì)秘诀
记忆方法“渎”“犊”“牍”读音相同,偏旁不同,分别是“?氵”“牜”“片”偏旁;“袂”“抉”“秘”读音不同,偏旁不同,分别是“衤”“?扌”“讠”部。
6.重点词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骛,追求。
佝偻:鸡胸驼背,一般形容老人。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喧扰。舍,舍弃,放弃。
骈进:一同前进,并进。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容赦: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7.词语辨析
秘诀、诀窍、窍门辨析
这三个词语都有方法实用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秘诀”指不公开的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窍门、办法;“诀窍”指关键性的方法;“窍门”比喻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整体感知
1、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难懂的句子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
3.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
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
二(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三(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
四(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
五(9):总结全文,强调“责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
4.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探讨赏析课文2---5段,论述“有业”之必要
1.本文怎样提出中心论点?
《礼记》:“敬业乐群”;《老子》:“安其居,?乐其业”;推出“敬业乐业是人类的不二法门。
2.在第二部分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2——5段)?????????敬业??(6——7段)?????????乐业??(?第?8?段??)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4.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道理论据)
经济独立,人格自尊的需要;
身心安顿,避免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生活起居规律,健康养生;
从业中的挫折磨练意志品性;
事业的小小成功均能带来自信;
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二、探讨赏析课文6---7段,论述”敬业“的重要。
1.在谈“敬业”得到重要性之前,文中是怎样解释“敬业”的呢?
由“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这几个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引出什么是“敬”。
2.为什么要“敬业”呢?文中举了哪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个例子说明:职业都是神圣的,应有一种敬业精神
3.怎样做才是“敬业”呢?
以“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文正;“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作为道理论据证明做事专心,心无旁骛,这样就是“敬业”。
4.现代社会中,怎样理解“敬业精神”呢?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5.我们学生需不需要敬业精神呢?
对于学生来说,认认真真听课,仔细认真做作业,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是“敬业精神”
?
【主题归纳】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写作借鉴】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课外积累】
敬业与乐业的名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职业坚信不移,不心怀二志,他的心里就只知道有这个职业,只承认这个职业,也只尊重这个职业。——托马斯·曼
现代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爱心。——罗丹
工作是生命的真正的精髓所在,最忙碌的人正是最快活的人。——提奥多·马丁
人生在世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爱迪生
世界上没有卑贱的职业,只有卑贱的人。——林肯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B??)
A.教诲(huì?)禅师?(chán)?拣择?(jin)佝偻(lu)?
B.骈进?(bng?)羡慕?(xàn)??妥当?(tu)??亵读(xiè)
C.旁骛(wù)迟疑(yí)罪恶(è)秘诀(jué)
D.诸君(zh)哭丧(sang)妄想(wàng)领略(lüè)
解析:B?选项“骈进”的“骈”读pián;?“亵读”的“读”应该写“渎”。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D???)
A.?通用电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媒体对伊梅尔特言论的报道断章取义,并质疑报道的准确性
B.?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要耐心讲解,力求理至易明。
C.?大家都很受不了他强聒不舍的性格。
D.?但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旁门左道。
解析:D选项“旁门左道”的意思是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与语境不符,应该用“不二法门”。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解析:A选项“安其居,乐其业。”里面句号删掉。
4.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C?)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但;并且;即使;但?????????B.故;因而;即使;才
C.但;所以;无论;但?????????D.故;所以;无论;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解读《西游记》唐僧取经的精髓,我们要像唐玄奘那样去工作-敬业!。
一片诚心,一往无前,十世修行,千锤百炼
不到西天,死不回国,不得真经,誓不回还
抛开利欲,拒绝美色,心无旁骛,灵山在前
是什么使唐玄奘立下如此豪迈的誓言
是什么注定唐玄奘如此的超俗与非凡
是什么使唐玄奘取得真经美名万古传
A.??B.??C.??D.
【阅读理解】
(2018﹒十堰)拓展人生的宽度
郑伟钦
???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阅读可以拓展人生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第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B.第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两段是分总关系。
C.第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
D.问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
【答案】B【解析】第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两段是总分关系。
8.文章第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示例:道理论证。引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突出论证这一段的分论点——贵在坚持,忌躁贵恒。让人易理解,易接受。
9.?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作者由“书香”引出读书是件好事,然后设问引出读书的好处——让人知不足的观点,并分层进行论述;再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后,最后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综合性学习】
10.学习了本课后,某班举行了一次“也说敬业与乐业”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
(1)【拟写标语】请你拟写一条标语,说明、学习与努力的关系。
示例: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2)【活动内容】请你设计活动内容。
讲敬业故事????说敬业名言??诵敬业诗篇??学敬业精神
(3)【规劝同学】现在有些学生总说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埋怨学习太苦太累。针对这种现象,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规劝他们,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快乐学习。
学习的苦与乐全在自己的思想,对待学习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不要把学习当成负担,要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要学会快乐学习。?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