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8 19:4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美好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第一课时
【美好积累】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家作品
作者 雨果?? 国籍 法国
评价 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代表作 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3、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
4.认真朗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用工具书独自完成下面的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琉璃(liúlí?)???珐琅(fàláng?)??脂粉(zh?)??.?朱鹭(?lù)????晨曦(?x):??劫掠(?jiélüè?)??
惊骇(hài?)??瞥见(?pi).???赞誉(?yù)?????予以(y?)????恍若(?hung)??.缀满(zhuì?)??
箱箧(qiè?)???野蛮(mán?)
(2)结合课文注释,据义填词
?烟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感到迷乱。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4.三读课文,圈点勾画你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品析句意。
(1)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雨果的可贵之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表明了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2)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式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3)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美好任务】
任务一: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任务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任务三: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
第二课时
【美好回顾】
基础积累题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脂粉(zh?)??????予以(y?)?????恍若(?hung)???眼花缭乱(nliáo?)
??B.?晨曦(?x):?????缀满(zhuì?)?????赞誉(?yù)?????富丽堂皇?(huáng?)
??C.?惊骇(hài?)???劫掠(jng?)????野蛮(mán?)????丰功伟绩(jì?)
??D.?瞥见(?bì).??箱箧(qiè?)????珐琅(láng?)?????荡然无存(dàng?)
?解析:A选项里“眼花缭乱”的“缭”正确的读音是“liáo”;C选项里“”的“”正确的读音是“?劫掠”;D选项里“瞥见”的“?瞥”正确的读音是“?pi”。故选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琉离??依稀??神殿??独一无二
B.?朱鹭??剪影??分享??干干净净
C.?几乎?结晶??角落??不可明状
D.?绸段?惊骇??彻底??双重旗号
解析:A选项里“琉离”的“离”正确的写法是“璃”;C选项里“不可明状”的“明”正确的写法是“名”;D选项里“绸段”的“段”正确的写法是“缎”。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A.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里,头晕目眩的霓虹灯、通宵达旦的夜生活、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体现着这里的繁华。
B.他们向北行,心头仿佛袭来一缕不可名状的落寞之感。
C.这是一栋独一无二的别墅,里面更是富丽堂皇,外面好像世外桃源一样
D.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的,同学们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饮水思源,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解析:A选项里“头晕目眩”的意思是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与语境不符,应该用“眼花缭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B.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
????C.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
????D.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
??解析:A中“抛砖引玉”为自谦用辞;C为语言不礼貌;D中“见风使舵”为贬义词。
5.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D)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6.请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________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________荡然无存。(C)
那儿________有艺术珍品,________有大堆的金银制品。(B)
A.却????所以就????B.不仅仅?????还
C.也????以至于????D.不仅???????也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A  )
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是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受控,你是否沮丧过?
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B.??C.??D.?
【解析】此语段讲了面对生活的烦恼,要选择停下来,开启了话题,是第一句;“那么”衔接第句,应为第二句;写“停下来”的感受,紧接第句,为第三句;句总结,为最后一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故选:A。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但只要我们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连读,语感检验。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但只要我们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
【美好探究】
任务一:默读课文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
任务二:四读课文思考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2、?文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的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4、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这样说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5、“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
6、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
7、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任务三:五读课文思考
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你对雨果的观点如何评价?你对雨果产生了什么感情?-----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掠夺的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得实现?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
【美好思想】
???本文作家雨果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美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遭受空前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美好技法】
1.以作比较的手法体现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如作者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当作幻想与理想的代表加以比较,使读者对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了明确的认识。
2.语言中饱含感情。作者或直接表达感情,或在叙述中表达感情,或在讽刺中表达感情。如“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一句,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被毁坏的万分痛惜的感情,也为下文谴责两个盗贼作好了铺垫。
【美好拓展】
(2018﹒鄂州)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得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行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般无聊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解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要结合文章特点。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叙写事例,还能起到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解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本题从运用举例论证方法的作用,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2.?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点睛:文章使用论证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证观点。因而在解答论证方法作用的时候,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结合各种论证方法的独特作用进行分析。
3.?请为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了《唐诗杂论》;司马迁遭受宫刑,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24.?示例:读了此文,我认识到安静做人的好处,为培养自己的“静能量”,我认为自己可以学习书法,让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在学习中尽自己的能力去学习,不过分争夺名利,只求无愧于心,沉醉于自己的学习乐趣中。
【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本题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注意:在写其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显得内容过于笼统)。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1)考查句子含意的理解。作答时要从表层和深层两个角度来分析。表面上是写树,实则是写人。结合语境分析即可。(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第5、6、7三个段落所论述的分论点进行概括即可作答。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