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原卷+ 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原卷+ 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9 09:37:23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1.D
A项“虐”应读nüè;B项“惩”应读chéng,“蜷”应读quán;C项“黠”应读xiá。
2.A
B项,神彩奕奕-神采奕奕;C项,枉下断语-妄下断语; D项,迷罔-迷惘。
3.D
A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使用正确。
B大相径庭:指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使用正确。
C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使用正确。
D小题大做: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4.A
B逻辑错误。把“不再”改为“再次”即可。
C搭配不当。改为“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D残缺主语。去掉“由于”或“使”即可。
5.C
该语段先对环境进行描述,然后引出熊猫。从空间顺序上看④为第一句;由上句的“森林”可辨析①与其衔接最紧密,是第二句;再结合上句的“云雾缭绕”的语境,辨析③为第三句;②观察点变化,⑤引出“熊猫”。综上所述,可排序为:④①③②⑤ ,答案为C。
6.C 点拨:《孔乙己》出自《呐喊》。
7.(1)①断肠人在天涯②影入平羌江水流③无人送酒来④淫慢则不能励精⑤落花时节又逢君8.(1)示例:保护我们的鸟类朋友,关爱我们的自然家园
(2)【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儿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做窝、下蛋、孵小鸟。【B】搭配不当,可将“营造”改为“创造”。
9.(1) 石猴与其他猴一起洗澡,想研究洗澡水的源头,上山一看,是瀑布。猴子们说:“谁能进去又出来,不伤身体,就是我们的大王。”石猴进去又出来,毫发未损,还为其他猴找到了安家的地方,被封为“石美猴王”,后来将“石”字隐去,称美猴王。
(2) 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心计。
10.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11.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第三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2.①像狗似的。 ②原来是。
13.B A项中第一个“故”是“原来”的意思,第二个“故”是“故意”的意思;B项中两个“意”都是“神情”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前”是“上前”的意思,第二个“前”是“以前”的意思;D项中第一个“去”是“距离”的意思,第二个“去”是“离开”的意思。
14.(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5.D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两篇文章内容来看,甲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而乙文没有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据此,答案为D。
16.示例: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开放性试题,无论赞同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乙)参考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于是得到了两只小狼。
17.朝桶盖上喷淡盐水或涂抹蜂蜜,期盼蜂群到来; 
倒置蜂桶,割取蜂蜜,与大家分享甜蜜。
18.示例:热爱生活、富有智慧、过着诗意的生活,淳朴、团结、和睦。“他们认为自家屋子周围有这些生灵的鸣叫与飞舞,家中就会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氛,艰辛的生活也就仿佛多了许多盼头”,表现了他们热爱生活。
19.示例: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在分蜂之时,乡人对这些得之不易的宝贝的小心、虔诚和难以掩饰的喜悦兴奋。
20.蜜蜂的到来,一则可以取蜜,更重要的是预示着他们的家庭平安、和顺。
写作 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虐待(nuè)  怂恿(yǒng)  匍匐(pú)  温驯(xùn)
B.羞怯(qiè) 惩戒(chěng) 俯冲(fǔ) 蜷伏(juǎn)
C.怅然(chàng) 污秽(huì) 褴褛(lǚ) 狡黠(xié)
D.哺乳(bǔ) 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禁锢(jìn)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 余晖  匍匐   预警  畏罪潜逃 主观臆断
B. 怅然 蓬松  松弛  神彩奕奕 孤苦伶仃
C. 假寐  臃肿  魁梧  枉下断语 怪诞不经
D. 迷罔  懒惰 忧郁  大相径庭 蓦然回首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 86版《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近日做客某省电视台,她虽然已经73岁高龄,但依然神采奕奕,气质不凡。
B.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C. 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出发了。
D. 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真是小题大做。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B.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 我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效果。
D. 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及时部署,使旱区中小学的缺水难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5.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山林间云雾缭绕,烟波浩瀚。
②到处生长着苔藓,在繁茂的植物中夹杂多种竹类。
③空气潮湿,泉水丰富。
④山坡上覆盖着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
⑤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
A. ④③⑤①② B. ①③④②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②①④③⑤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
B.《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智慧、特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
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幼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便出自其中。
D.鲁迅在《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奇特的药引,其目的是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5分)
①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⑤正是江南好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8.综合性学习。(7分)
七年级(3)班学生准备4月4日下午2点在教室举行主题为“鸟儿,我是你的朋友”的班会,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①紧扣主题;②不超过20个字。)(3分)
(2)班会前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修改。(4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正是百鸟做窝的季节。(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儿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孵小鸟、下蛋、做窝。(B)为保护益鸟,给它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9.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4分)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选文中的“行者”又称“美猴王”,请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激将法,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探究(3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3分)
11.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3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 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 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6.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3分)
(三)记叙文阅读(15分)
乡间蜂事
周 灿
①在乡间,蜜蜂这小精灵是极受欢迎的。
②乡人对堂前的燕子、屋后高树上的喜鹊窝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其实喜鹊、燕子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些许物质上的指望,但他们认为自家屋子周围有这些生灵的鸣叫与飞舞,家中就会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氛,艰辛的生活也就仿佛多了许多盼头。
③而对蜜蜂,乡人更视其为天虫地宝,他们坚信只有家庭平安、和顺,蜂群才会嘤嘤嗡嗡地飞到那家定居下来。蜂群会让主人家好几天都眉开眼笑的,一则可以取蜜,有一份口福,更重要的是那些飞舞的小精灵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热闹、一份希望、一些艰辛生活之外的憧憬。
④到了分蜂时节,自家木屋板壁的缝隙处有了拖长后腿慢慢悠悠探查的向蜂时,乡人就会放下一天的活计,匆忙从楼上取下一个半米高的圆木桶来,认真扫去桶上的灰尘,朝桶盖上面喷些淡盐水或涂抹些蜂蜜,再把木桶小心翼翼地置放在向蜂探查的地方,然后静静地伫立一旁,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蜂群的到来。眼见着飞舞的向蜂愈来愈多,一旁的人就格外起了精神,如若一切顺利,不久之后就会有一群蜜蜂嘤嘤嗡嗡从天而降,熙熙攘攘地钻进圆木桶里。那样的情景会让一旁的人高兴得手舞足蹈。然而多数时候是热闹一阵之后,向蜂们吃净桶盖上的蜂蜜便各自散去,场面渐渐冷静下来,最后只余下一个孤零零的圆木桶和旁边一颗颗失落的心。
⑤然而蜜蜂的爽约并不会丝毫打消乡人们对其期盼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小精灵的到来很不容易。
⑥在分蜂时节,有蜂群的人家大多会有人在家守着家中那些宝贝,一旦分蜂了,待蜂群出门一小半,乡人就急忙用早已准备好的水不断地向蜂群前端泼去,蜂王身上沾了水不能远飞,蜂群就会在就近的树枝上结成球状,主人家就会乐呵呵地拿一个蜂桶盖把它们“招请”回去,安置在另一个空桶里。有时蜂群飞到半途,飞得低了些,被山坡上干活的人发现了,那人就会急忙扔下手中的农活,抓起地上的泥沙,一路追赶着不断朝蜂群扔去。蜂群经不住这有些蛮横的挽留,只好停留下来,而那追蜂人便欢天喜地地奔回家取蜂桶去。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
⑦此时乡人的话题多是关于蜜蜂的。得到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说得眉飞色舞,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仿佛生活一下子光亮起来了。而那些没有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神情黯然,然而也并没有完全心灰意冷,他们默默地收拾好自家的蜂桶静静等待着——不定哪一天蜜蜂就会来了呢。
⑧在少有的空闲时节,乡人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搬一把椅子端一杯茶走到蜂桶旁坐下,看着蜜蜂们匆忙的身影,听着蜜蜂们嗡嗡的闹声,看着听着竟有些困了,就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那小憩的梦中一定有热闹的嗡嗡声。
⑨取蜜是紧张而刺激的工作。乡人常常在漆黑的夜晚,先把蜂桶倒过来,然后用另一个蜂桶扣在倒着的蜂桶上,再用木棍急促地敲打下面的蜂桶,蜂群受惊,便匆忙向上爬去,估摸着蜂群都到上面的蜂桶里去了,这才把那蜂桶挪开,用小刀把蜂桶中的蜂蜜割取下来,一层一层地轻放在准备好的盆中。这时那紧皱不安的眉头才舒展开来,闪着亮光的喜悦就挂满了整张脸。取下的蜂蜜无论多少,乡人总会给邻里送一些尝尝,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家的甜蜜。
⑩乡人看看蜂桶中稳定下来的蜂群,看看空中依旧飞舞着的蜜蜂,心中比吃了蜂蜜还要甜,也便觉得日子因为蜜蜂带来的热闹而变得格外甜美。(有改动)
17.阅读第④—⑨段,依据文章内容填表。(4分)
段落
时 节
乡间蜂事
④⑤
分蜂时节
⑥⑦
分蜂时节
向蜂群泼水、扔泥沙,挽留蜜蜂

空闲时节
在蜂桶边小憩,看蜂、听蜂

取蜜时节
18.文中的“乡人”主要有哪些特点?就其中一个特点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9.文段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
20.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3分)
??????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它陪伴我们一起走过最美好的岁月。读书、听音乐、旅游……是我们的最爱;春风、白云、冬雪……也是我们的最爱,它与我们同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请将题目《 ,我的最爱》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