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罗斯福新政 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09 08:1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非常之事



如何拯救山姆叔?
探究问题一:体会 “临危受命”,“危”体现在哪些方面?
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机
b.企业破产——工业危机
c.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
d.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
e.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分子趁机兴风作浪

社会生产力
严重破坏
探究问题一:体会 “临危受命”,“危”体现在哪些方面?
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一、临危受命—“新政”的背景

1.1929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2.胡佛反危机的失败;
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二、实施“新政”
—新政的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
2.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
4.社会福利
5.社会立法

材料一: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提问:整顿银行政策产生的积极结果: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罗斯福在签署文件
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

为了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炉边谈话”,向公众解释关闭银行的原因及联邦政府重整金融系统的措施,同时宣布将陆续让有偿付能力的银行重新开业。
材料二: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提示:
目的: 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和指导;
特点:国家干预;立法形式。
提问:政府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工资工时法》目的是什么?新政府对工业的调整政策的突出特点。
提问:当千百万失业者正忍饥挨饿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却让农民减少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因此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受到最广泛的批评。罗斯福对农业调整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
提示:
目的: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局面,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斗争
结果: 使农产品价格逐渐回升,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材料三: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罗斯福通过“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新建了全国10%的公路;
35%的医院,
65%的学校;
吸收了近400万人就业;
修建了50万公里的二级公路;
修建了近500个机场;
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
开辟了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
兴建了大量游览设施……
你知道吗?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人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加强社会立法
调整农业
整顿财政
金融体系
银行休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扩大美联储权力;管制证券业。
对工业加强
计划指导
通过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业政策和农产品结构,提供补贴,防止农产品过剩。
社会福利
加强救济工作和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
开端
核心
社会立法
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福利和政治地位。
二、实施“新政”—新政的内容
最重要措施
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b.企业破产
c.农产品价格猛跌
d.失业人数激增
e.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分子趁机兴风作浪

危机
对策
1.整顿财政金融
2.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
4.社会福利
5.社会立法
三、摆脱危机困境—“新政”的影响
1、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
(1929--1945)

1、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材料:“‘新政’,特别是那些社会改革立法,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架内,对某些资本主义弊病加以改良和限制,对暂时改善劳动人民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还是有积极意义”。 ——邓蜀生:《罗斯福》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 ——《大国崛起》

请总结:从政治角度看,罗斯福新政在当时应对美国社会危机方面有何作用?
2、缓和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
三、摆脱危机困境—“新政”的影响

1、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2、缓和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
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材料:富兰克林·罗斯福让联邦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承担起保障美国人民经济安全的责任,支持人们获得经济上的自由。 —《大国崛起》








请思考:从社会生活角度看,罗斯福新政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美国人有什么作用?

三、摆脱危机困境—“新政”的影响
失业保险卡

1、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材料:“罗斯福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而是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大国崛起》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
请思考:从经济角度看,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什么新模式挽救了市场经济,对美国与西欧有何影响?
2、缓和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3、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后来美国与西欧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摆脱危机困境—“新政”的影响
三、摆脱危机困境—“新政”的影响
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13.75%,根据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12.5%,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15%。
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新政?
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看看罗斯福自己怎么说: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1938)
新政的实质(特点):
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罗斯福功载史册与新政同在, 和林肯、华盛顿齐名。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所小学的民意测验表明: 罗斯福最受欢迎, 上帝其次
1.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2.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4.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
探究问题二: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课堂巩固提高


6
1、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2、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时代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
C.福利国家的时代
D.发展新经济的时代

D
B




3、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 呼唤而获得新生” 的举措是(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4、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C
C



请同学们联系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内容,谈谈对“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的理解?下节课课前分享自己的观点。
想一想 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