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B
A项“掺”应读chān;C项“庇”应读bì;D项“呈”应读chéng。
2.D
A项“御骋”应写作“御聘”;B项“气慨”应写作“气概”;C项“暴燥”应写作“暴躁”。
3.B
A项不合语境。应将“耸人听闻”改为“骇人听闻”。耸人听闻: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C项褒贬误用。随声附和:形容跟着别人的话应和。随声附和只是随便的应对方式,跟语句中表示赞成的情景不相匹配。
D项对象误用。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E项不合语境。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语句想表达即使老师批评他,他也不改的事情,用无可救药语气过重。
4.C
A成分残缺,应在“酌情扣分”后加“的措施”。
B项主客倒置。应将“许多情节对我再也不陌生了”改为“我对许多情节再也不陌生了”。D项主语残缺。删去“令”或“当……时”。
5.C
D项的标点使用有误,应该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6.C
《伊索寓言》相传由伊索创作,再由后人集结成书。也有人认为并无伊索其人,只是古人假托其名将一些民间故事结集成书,并不能确定作者就是伊索。
“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有贫富贵贱之分”是错误的。
D.“《吕氏春秋》,由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所编写”不正确。《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著作。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③秋风吹散马蹄声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1)贺州市举行了2017年“全民阅读”启动仪式。
(2)示例:读书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一本好书,一篇美文,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丰富,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使平凡的生命变得高尚。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与这次读书活动,体验美妙的读书之旅吧!
(3)朱自清 《背影》年老蹒跚的父亲
9.一百 大闹天宫 八十一 修成正果
二、阅读探究(39分)
10.“风”“雨”即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国破家亡、江山风雨飘摇的局势。
11.间接抒情的方式。作者借风雨梦境表达了自己空怀壮志,不为朝廷所用,但仍坚持杀敌报国的梦想,及忧国忧民的心情。
12.(1)待,等到(2)讲述(3)对……说(4)清楚
13.(1)今一人/言市有虎
(2)宋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14.C
15.“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三人成虎”的故事告诉我们谣传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参考译文:
(乙)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集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第二个人说集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说:“我怀疑这件事。” 庞葱又说:“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葱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的距离比距离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而议论我的人也一定超过三个人。希望大王能考察识别那些人的话。” 魏王说:“我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庞葱告辞而去,很快就有许多谣言传到了魏王耳朵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果然庞葱再也没有得到魏王的召见。
16.(1)这里指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
(2)这里指蒲公英像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17.围绕“拟人或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
示例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示例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8.围绕“衬托或对比及其作用”回答即可。
示例: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19.围绕“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回答出两点即可。
20.围绕“‘我’遇见蒲公英;蒲公英的品班质”两方面回答即可。
示例: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21.阐明观点,说出理由即可。
三、写作(50分)
22想象,是作文的翅膀。要写好作文“假如我是________”,需要我们放飞想象,大胆创新。具体构思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大胆想象,憧憬未来。大家可以发挥想象,表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如“假如我是宇航员”“假如我是服装设计师”“假如我是一名军人”……值得注意的是,你的角色发生变化时,你要设计出你设定的角色应做的事情,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新颖独特。二是以生活为基础,符合逻辑。作文时,我们要以丰富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用心去创造、勾画出理想的情景,可以天马行空,但要注意符合逻辑,不可胡编乱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妥当(tuǒ) 头衔(xián) 勋章(xūn) 掺和(cān)
B. 称职(chèn) 女娲(wā) 抟土(tuán) 星宿(xiù)
C. 庇护(pì) 澄澈(chéng) 爵士(jué) 陛下(bì)
D. 聘请(pìn) 呈报(chén) 赏赐(cì) 缥缈(piāo)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 爱慕虚荣 缥缈 御骋 头衔
B. 随声附和 气慨 笼罩 凯歌
C. 不可救药 炫耀 闲游 暴燥
D. 眉开眼笑 勋章 精致 掺和
3.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耸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 一说到孩子的未来幸福,许多父母便会杞人忧天
C. 他这个建议太好了,大家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成。
D.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E. 他经常不交作业,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他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B. 本学期我仔细读了名著《西游记》,许多情节对我再也不陌生了。
C. 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能否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 当枫树伸开它翠绿的手掌时,令我想起了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B.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
C. 女娲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D.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古希腊人,《伊索寓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记载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
B. 《女娲造人》作者笔下的女娲既是神,有非凡的能力,又有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有贫富贵贱之分,那些富贵人是女娲亲手捏成的。
C. 《天上的街市》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天街的美好图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坚信光明一定到来。
D.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由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所编写。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6分)
①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体现作者对秋天看法与古人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④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8.综合性学习。(9分)
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的号召,某校开展了“我爱文学”读书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全民阅读)如果你是校报小记者,请你根据以下新闻报道为校刊简报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3分)
2017年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为培育“多读书,读好书”风尚,在装扮得美轮美奂的贺州广场,贺州市举行了2017年“全民阅读”启动仪式。据悉,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顺应人民群众对阅读生活的新期待,号召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努力改善全社会阅读条件,大力培育“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让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卷有益)如果你是“我爱文学”读书活动的组织者,你如何从“开卷有益”的角度,呼吁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香传递)在央视《朗读者》栏目里,导演陆川朗读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是献给自由奔跑的生灵,演员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是献给坚强生活的妈妈,我读__________的__________是献给 。(3分)
9.名著阅读: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4分)
《西游记》全书共______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前七回,写孙悟空的身世和______的故事,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失败的悲剧,体现了人性自由的本质和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的缘起;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_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终于______。
二、阅读探究(39分)
(一)诗歌鉴赏(7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你如何理解“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两句中“风”“雨”的含义?(3分)
11.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诗人借梦境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4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 (2)国人道之(________)
(3)谓魏王曰(________) (4)市之无虎明矣(________)
13.按要求答题。(2分)
(1)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王信之乎 友人惭,下车引之
B. 夫市之无虎明矣 逝者如斯夫
C. 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温故而知新
D.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5.这两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记叙文阅读(18分)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 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 ”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17.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3分)
18.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2分)
19.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分)
20.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3分)
21.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答:
??????
三、写作(50分)
22.请以“假如我是________”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中心突出;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