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5学业分层测评:第2单元 爱的生命乐章 5 《孔雀东南飞》并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5学业分层测评:第2单元 爱的生命乐章 5 《孔雀东南飞》并序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9 12: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五)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基础运用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赍钱(赠送)  不堪(承受住) 徘徊(流连往复)
B.城郭(墙) 遗施(赠送) 槌床(敲)
C.令才(美好) 便言(善于言辞) 伶俜(孤单的样子)
D.否泰(坏运气) 白公姥(告诉) 踯躅(缓慢不进)
B [B项,郭:外城。]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B [A项,多谢,古义:多告诉;今义:客套话,表示感谢。C项,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D项,便利,古义:吉利;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
3.下列各句中,“何”字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何乃太区区 B.隐隐何甸甸
C.何意致不厚 D.何言复来还
B [B项,“何”为副词,其他各项均为疑问代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组不同的一组是(  )
A.孔雀东南飞 朝成绣夹裙
B.吾得兄事之 倡优蓄之
C.卿当日胜贵 雄州雾列
D.火尚足以明也 流俗之所轻也
D [A、B、C三项中的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中的加点词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誓天不相负 B.君既若见录
C.亦自缢于庭树 D.蹑履相逢迎
C [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C项是状语后置句。]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往昔初阳岁”——句中的初阳岁,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
B.“初七及下九”——句中的“初七”指的是阴历每月的初七日;“下九”为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C.鸡鸣、五更、黄昏、人定等,均是古代表时间段的词语,其中“人定”指亥时,相当于现在夜间21~23时。
D.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谓有“丈人”“君”“外子”“官人”等,丈夫对妻子的称谓有“夫人”“荆妻”“娘子”“糟糠”“内人”等。
B [“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
7.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本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这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其作用是统摄全篇,营造哀怨缠绵的气氛,引起下文。
C.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兰芝的通情达理、胸怀宽广、坚决果敢、忠贞坚强的特点,仲卿死守孝道、软弱无能的特点,焦母专横霸道的特点,刘兄见利忘义、自私凶狠的特点都表现得十分鲜明。
D.这首诗结尾部分的“化鸟”情节,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寄托了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和嘲弄,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B [A项,“抒情诗”之说错,是“长篇叙事诗”;C项,对仲卿的特点概括不全,还有“压抑愤恨、痛苦、对爱情忠贞”;D项,“化鸟”是浪漫主义手法。]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那年冬末春初,(我)辞别家人嫁到你府上来。一切行事都顺着公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
(2)你应该做磐石,我应该做蒲苇。蒲苇柔软结实,如丝一样不易断裂,磐石坚固沉稳,不管是什么都不会使它动摇。
(3)墓地东西种上松柏,左右栽上梧桐。枝枝互相覆盖,叶叶交错相通。
二、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上山采蘼芜①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②。
颜色类相似,手爪③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④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⑤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 ①蘼芜(mí wú):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②姝:美丽,美好。③手爪:指纺织等技巧。④阁(gé):旁门,小门。⑤缣(jiān)、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开头三句是作者叙述,第四句是女主人公——故人——一个被丈夫休了的女子的发问。后四句是故夫的回答,“新人从门入”两句是女主人公的话,后六句是故夫的话。
B.女主人公见了休了自己的丈夫,不但未埋怨、责难,还长跪在地,关心的询问新妇的情况,可见她恋情不断,故欲借此机会重叙前缘。
C.“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两句有很丰富的含意,表达的感情、心理也是很复杂的:一是对故夫说故人好于新人的委婉驳斥,表明自己不完全相信;二是借此抒发自己被无情休弃的痛苦、哀怨;三是委婉地讽刺故夫当时喜新厌旧的行为。
D.张琦曾评说此诗:“巧拙既殊,钝捷亦异,而爱憎取舍,一切反之。”巧、捷是言弃妇,拙、钝是说新人;“爱憎取舍,一切反之”说的是故夫,这种反常的爱憎取舍以“新人不如故”作结,不仅批判了薄情无义行为,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E.与《孔雀东南飞(并序)》相比,《上山采蘼芜》显得悲痛哀绝,抒情强烈鲜明;《孔雀东南飞(并序)》哀而不伤,伤而不怨,其情隐而不发。
BE [B项,弃妇向故夫打听“新人”的情况:“新人复何如?”一个“复”字用得意味深长,既透露出弃妇心中的无限委屈怨恨,又带着一丝本能的妒意。所以“不但未埋怨、责难”错误。E项,《上山采蘼芜》女主人公并未“悲痛哀绝”,而是较委婉。]
10.诗歌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要结合描写主人公的具体诗句,分别作对应概括。
【答案】 温柔多情而又内带刚强,美丽、勤劳、能干而又善良温顺,懂得自尊。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小重山
吴淑姬①
谢了荼蘼②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 ①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②荼蘼(tú mí):一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1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写荼蘼花谢,春天结束。而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荼蘼将谢未谢,春事将休未休。残花缀满枝头,给人以凄清之感。
B.风揉碎槐影,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C.“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女子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愁情难耐;既愁情难耐,则倚楼凝望。
D. “一川烟草浪,衬云浮”,写出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的场景,运用比喻,以动写静,表现了女子深重的愁情。
E.“愁”字画龙点睛,使通篇有了精神。而“一川烟草浪”所表现的愁情,与“心儿小”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女子内心难以忍耐的痛苦。
AD [A项,“缀满枝头”不妥,原文说“无多花片子”;D项,“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不妥,“一川烟草浪,衬云浮”是说连天的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
12.本词结尾说“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抒情主人公“愁”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应对本词进行层次化划分,依据词的内容分别概括分析作者的情感即可。
【答案】 ①青春将逝的感慨。荼蘼已谢,春意消歇,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自然产生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②思念远人的愁绪。抒情主人公独自伫立妆楼,倚楼凝望远方,思念远人。③眼前之景的触发。荼蘼已谢,春意消歇,庭槐影碎,莺已老,一川烟草,满目浮云,自然触发女主人公的满腹愁绪。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3~14题。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①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②恰恰向人啼。
【注】 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鹁鸠:即斑鸠。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颔联描写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D.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声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E.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CD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竹箨冠轻容雪鬓”写的是竹笋的样子,并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D项,“直抒胸臆”不恰当,尾联写诗人听到鹁鸠啼鸣催耕而想到要珍惜光阴,自强不息,表意含蓄。]
14.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清新”指清爽而新鲜,可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语言方面,本诗遣词造句不事雕琢,符合“清新”的含义;形象方面,本诗选取的“莲”“柳”“竹笋”“砌草”等意象清新自然;思想内容方面,诗人写自己在雨后美景中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情感轻松愉悦。
【答案】 ①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②景物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