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你知道吗?请大家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及阅读教材P26-27的短文,
针对下列几个问题分组讨论3、卢瑟福是如何探索原子结构的?4、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主要解释了什么问题?5、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迪?6、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中你对原子的结构了解
了多少?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哪几种模型的演变?2、电子最早是由哪一位科学家发现的?当时他提出的
原子结构模型是怎么样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实心球“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了探明原子内部正电荷
是否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体中,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一粒
粒地散布在里面。也即检验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式”
的原子结构模型,选择了a粒子作为“炮弹”来打碎原子,做了
a粒子散射实验. 他当时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作出预测,认为当a粒子穿
过原子时,有的会反弹回来,有的会发生偏转,这是他经
过周密思考提出来的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卢瑟福是如何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a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目的:检验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当a粒子穿过原子时,有的会反
弹回来,有的会发生偏转,在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且在原子
内有一体积极小而质量极大的带正电
荷的核,这一结果否定了汤姆逊所提
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实心球“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思考归纳:观察教材P28页图1-30几种原子的核外电
子排布,归纳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提出问题: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呢?得出结论:1、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2、稀有气体最外层是2个或8个,达到稳
定结构。请画出N、Al两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论: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时,活泼金属容易失去
电子,而活泼非金属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
结构”。3、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在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有一定的关系。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会发生变化。请完成教材P29问题解决的题课堂检测:1、19世纪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
电子的科学家是( )
A、法国的拉瓦锡 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 D、英国的汤姆生2、钠、镁、铝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时最容易
--------,氧、氟、氯等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反应时容
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但
原子的-------可能会发生变化。3、镁原子最外层只有------个电子,在反应过程中容易
--------电子,所以镁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价。写出镁
分别跟氧、氯、氮、硫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氧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反应过程中容易----
电子,所以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价。4、用下面的结构示意图的字母填空:
(1)属于金属原子的是---------;
(2)属于非金属原子的是------;
(3)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4)具有稳定结构的是-------。课堂检测: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他认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周围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他认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电 子 云现代原子结构学说 当α粒子射向一片极薄的金属箔时,大
多数a粒子顺利穿过原子,一部分发生了偏转,极少数被
弹回来. 但是实验的现象:卢瑟福是如何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了探明原子内部正电荷
是否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体中,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一粒
粒地散布在里面。也即检验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式”
的原子结构模型,选择了a粒子作为“炮弹”来打碎原子,做了
a粒子散射实验. 他当时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作出预测,认为当a粒子穿
过原子时,有的会反弹回来,有的会发生偏转,这是他经
过周密思考提出来的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