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氧气(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3·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分离液态空气法、植物光合作用和电解水等,这些方法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药品选择(仔细阅读课本的活动天地,讨论完成)
1.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①水(H2O);②二氧化碳(CO2);③氯化钠(NaCl);④高锰酸钾(KMnO4);⑤过氧化氢(H2O2);⑥ 甲烷(CH4)。 ,因为 。
2、选择药品考虑哪些因素?
A.药品廉价易得;B.反应条件容易控制;C.发生的反应环保。
根据以上我们分析的因素,你认为那种药品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
(1)、常温分解 (H2O2);(2)、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3)、加热高锰酸钾(KMnO4)。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包括气体 和 装置。
1、思考: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选择依据:a、 ;b、 。
固固加热型:适用于: 固液不加热:适用于:
反应物是 , 反应物为 的混合物,
反应需要 。 反应 。
思考: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2、选择依据:a、气体的 ;b、 ;c、是否与空气和水反应。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不易或 , 密度比空气 , 密度比空气 ,
不与水反应。 不与空气中成份反应。 不与空气中成份反应。
优点:收集的气体 。 优点: 。
缺点: 。 缺点: 。
3、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反应原理
。
仔细观看视频,总结催化剂内容。
1、催化剂是指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 ,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 的物质,又叫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叫做 。
2、特点:两不变( 、 )、一改变(反应速率,包括 或 )。
3、注意:催化剂不能改变 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 的催化剂;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 。
(四)收集氧气方法
1、排水法
(1)思考:何时开始收集?
气泡从导管口 地冒出时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不纯。
(2)思考:何时收集满?
当集气瓶口 时,证明已满。
(3)注意事项:集气瓶 放,导管口要接近 (目的:便于 )。
2、向上排空气法:验满。
思考: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何时收集满呢?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如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氧气已满。
(五)检验
思考:如何知道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呢?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如木条复燃,说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六)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
2.检查装置 ;
3.加药品(先向锥形瓶中加 粉末,再向分液漏斗中加 ,即先固后液);
4.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待气泡 冒出时开始收集;
5.当瓶口 时,说明收集满了。水下盖好玻璃片,取出 放。
(七)观看视频,完成实验。
(八)小结: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
【跟踪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如图所示装置中,其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①和⑤
2·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4·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碳酸→二氧化碳+水
B.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C.氧化汞汞 + 氧气
D.石蜡 + 氧气→水 +二氧化碳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据此推断出该气体的两项物理性质均正确的是( )
A.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产生氧气 B.生产氧气的速度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少 D.没有影响
3·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在图中写出标数字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反应的表达式为 ,若用装置收集氧气,水槽中出现紫红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实验结束时,应该先 ,后 ,目的为了 。
(3)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第三节 氧气(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3·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分离液态空气法、植物光合作用和电解水等,这些方法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药品选择(仔细阅读课本的活动天地,讨论完成)
1.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①水(H2O);②二氧化碳(CO2);③氯化钠(NaCl);④高锰酸钾(KMnO4);⑤过氧化氢(H2O2);⑥ 甲烷(CH4)。氯化钠和甲烷,因为它们不含有氧元素。
2、选择药品考虑哪些因素?
A.药品廉价易得;B.反应条件容易控制;C.发生的反应环保。
根据以上我们分析的因素,你认为那种药品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
(1)、常温分解过氧化氢溶液(H2O2);(2)、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3)、加热高锰酸钾(KMnO4)。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1、思考: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选择依据:a、反应物的状态;b、反应发生的条件。
固固加热型:适用于: 固液不加热:适用于:
反应物是固体(一种或多种),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反应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加热。
思考: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2、选择依据:a、气体的密度;b、溶解性;c、是否与空气和水反应。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不易或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不与水反应。 不与空气中成份反应。 不与空气中成份反应。
优点:收集的气体较纯。 优点:气体干燥。
缺点:不干燥。 缺点:不纯净。
3、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三)反应原理
仔细观看视频,总结催化剂内容。
1、催化剂是指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或减慢)。
3、注意: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四)收集氧气方法
1、排水法
(1)思考:何时开始收集?
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不纯。
(2)思考:何时收集满?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3)注意事项: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目的:便于排出空气)。
2、向上排空气法:验满。
思考: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何时收集满呢?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氧气已满。
(五)检验
思考:如何知道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呢?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木条复燃,说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六)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加药品(先向锥形瓶中加二氧化锰粉末,再向分液漏斗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即先固后液);
4.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待气泡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
5.当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了。水下盖好玻璃片,取出正放。
(七)观看视频,完成实验。
(八)小结: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
【跟踪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如图所示装置中,其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①和⑤
【答案】D
【解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选D。
2·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解答】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都有氧元素,但它们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不对;
B、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故B不对;
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三物质不含氧气,故不含氧分子,所以C不对;
D、三物质都含氧元素,故D对。
故选D。
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答】因在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则在不考虑实验操作造成的误差时,因二氧化锰不参加反应,也没有反应生成,
理论上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
故选C。
4·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碳酸→二氧化碳+水
B.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C.氧化汞汞 + 氧气
D.石蜡 + 氧气→水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答】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的化学反应,故选B。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据此推断出该气体的两项物理性质均正确的是( )
A.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D
【解答】该气体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易溶于水。
故选D。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产生氧气 B.生产氧气的速度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少 D.没有影响
【答案】B
【解答】过氧化氢制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度,如果忘记加入反应速度慢,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量。
故选B。
3·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在图中写出标数字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反应的表达式为 ,若用装置收集氧气,水槽中出现紫红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实验结束时,应该先 ,后 ,目的为了 。
(3)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答案】(1)分液漏斗;
(2)A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取出水槽;防止水槽中水倒流到试管,炸裂试管。
(3)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第三节 氧气(第1课时)课后测评
1·储存一瓶氧气,正确的方法是( )
A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 B瓶口朝上盖上玻璃片
C瓶口朝上不盖上玻璃片 D瓶口朝下盖玻璃片
2·检验氧气的最简便方法是( )
A.观察颜色 B.闻气味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3·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还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在此反应中水的作用是( )
A.反应物 B.催化剂 C.氧化剂 D.还原剂
4·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氧气跟水起反应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易溶于水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6·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2-14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图2-14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7·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用到了二氧化锰。关于二氧化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
C.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8·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9·溶洞中存在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
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原因可能有( )
①没有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入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底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时,先撤走酒精灯,后移出导管⑦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除④外 C.除④⑦外 D.①③⑤⑦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
氢气 + 氧气点燃 水 B、水 通电 氧气 + 氢气
C、碳酸 → 水 + 二氧化碳 D、氢气 + 氧化铁 高温 铁 + 水
12·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并回收MnO2和KCl,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用装置甲收集氧气
B.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
C.用装置丙分离MnO2和KCl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分离后的溶液得KCl晶体
13·根据图2-13所示装置,完成下列问题:
图2-13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_________和装置_________或装置_________连接;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则应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
1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O2,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为防止试管炸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写出一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排水法收集O2用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何时停止收集O2? ;
(3)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若发现导气管口刚一有气泡冒出,就立刻开始收集,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
15·图1是初中化学的几种常用仪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C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表达式为 。
(3)小明为了用图2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 ,量筒的作用 。
(4)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第三节 氧气(第1课时)课后测评
1·储存一瓶氧气,正确的方法是( )
A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 B瓶口朝上盖上玻璃片
C瓶口朝上不盖上玻璃片 D瓶口朝下盖玻璃片
【答案】B
2·检验氧气的最简便方法是( )
A.观察颜色 B.闻气味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答案】D
3·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还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在此反应中水的作用是( )
A.反应物 B.催化剂 C.氧化剂 D.还原剂
【答案】B
4·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氧气跟水起反应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C
【解答】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C。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答案】C
【解析】
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有许多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就能进行,有许多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也不是专作催化剂的,也可做反应物、生成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2-14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图2-14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答案】A
【解答】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原理,分析装置内外气压的大小变化。从而推理出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缓慢拉活塞时,锥形瓶内气压将逐渐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外界空气就将由长颈漏斗进入锥形瓶内,锥形瓶底部注有水,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现象非常明显。
7·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用到了二氧化锰。关于二氧化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
C.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答案】B
【解答】A、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用到了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锰作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锰作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锰作该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9·溶洞中存在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
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答】该反应由三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其它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所以应选A项。
10·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原因可能有( )
①没有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入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底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时,先撤走酒精灯,后移出导管⑦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除④外 C.除④⑦外 D.①③⑤⑦
【答案】B
【解答】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⑤加热时,试管底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时,先撤走酒精灯,后移出导管、⑦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故选B。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
氢气 + 氧气点燃 水 B、水 通电 氧气 + 氢气
C、碳酸 → 水 + 二氧化碳 D、氢气 + 氧化铁 高温 铁 + 水
【答案】B
【解答】分解反应,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简单概括为“一变多”,其反应的基本形式为:A→B+C。故选B。
12·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并回收MnO2和KCl,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用装置甲收集氧气
B.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
C.用装置丙分离MnO2和KCl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分离后的溶液得KCl晶体
【答案】D
【解答】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溶解时应用玻璃棒搅拌,故B正确;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而氯化钾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D错误。
13·根据图2-13所示装置,完成下列问题:
图2-13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_________和装置_________或装置_________连接;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则应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
【答案】(1)酒精灯;试管。
A;C;D;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集气瓶口。
1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O2,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为防止试管炸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写出一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排水法收集O2用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何时停止收集O2? ;
(3)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若发现导气管口刚一有气泡冒出,就立刻开始收集,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
【答案】(1)AC或AD;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试管外壁保持干燥、先预热等);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2+氧气;(2)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时候;(3)收集的氧气不纯。
【解答】(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为防止试管炸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外壁保持干燥、先预热等;故答案为:AC或AD;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试管外壁保持干燥、先预热等);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2+氧气;(2)用排水法收集O2用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时候停止收集O2,故答案为: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时候;(3)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若发现导气管口刚一有气泡冒出,就立刻开始收集,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收集的氧气不纯。
15·图1是初中化学的几种常用仪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C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表达式为 。
(3)小明为了用图2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 ,量筒的作用 。
(4)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解答】(1)酒精灯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ABDE;过氧化氢水+氧气;
(3)用图2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cdb,量筒的作用:测量液体的体积;故答案为:cdb;测量液体的体积;
(4)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答案】(1)酒精灯;
ABDE;过氧化氢水+氧气;;
cdb;测量液体的体积;
水润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