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达标测试题 2007年3月20日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4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关于C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20 B.电子数为20 C.中子数为20 D.质量数42
.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H2O B.CaCl2 C.KOH D.Cl2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 B.状态 C.化学健 D.原子核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易形成-1价离子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 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B.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
6.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面关于氢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B NH3的结构式为H——H
C HCl的电子式为H D 热稳定性:H2S>HI
.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 H2XO3 B. HXO3 C. H3XO4 D. H2XO4
.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 B. C. D.
.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X元素的1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Z可以电离 B.Z可以表示为XY2
C.X形成+2价阳离子 D.Z的电子式为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是
A.BF3 B.SiCl4 C.H2O D.PCl5
.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A.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3C、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最新科技报导,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新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氢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B.是氢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 D.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若ⅡA族某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可能位于
A.ⅢA族 B.IB族 C.ⅡB族 D.ⅢB族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X Y
Z W
A.原子半径: 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C.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高
D.W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 B.x+4 C.x+8 D.x+18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H2S和Na2O2 B.H2O2和CaF2 C.NH3和N2 D.HNO3和HClO3
.下列各微粒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A.F、F-、Cl-、Br- B.Ca2+、K+、Mg2+、Al3+
C.Al3+、Al、Mg、K D.Ca2+、K+、Cl-、S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班别:高一( )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6分)(1)用电子式表示H2O和MgBr2的形成过程
(2) H2O以 键结合,MgBr2以 键结合。(填极性键、非极性键、离子键)
.(8分)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
(a)A (b)B (c)C (d)D
(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乙两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填编号)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四、实验题(本题共18分)
.动手实践: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满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锭。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① ,② ,③ ,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实验现象(填A~F)
① ,② ,
(4)实验结论: , 。
五、计算题(本题共8分)
.2.8g某单质A能从盐酸中置换出0.1g H2,同时生成ACl2;另一元素B,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BO3。在B的氢化物中,B的质量分数为94.1%。
计算A、B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二、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3~18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C C A B C D C A D B A D AD CD B BD 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18分)
19.(6分)(1) (2分)
(2分) (2) (1分)极性键 (1分)离子键
20.(8分)(1) (2分)b (2) (2分)①略Mg Al ②(2分) 镁 (2分)b、c
四、实验题(本题共18分)
21.(14分)(1) (1分)同周期 (2) (3分)试管、烧杯、酒精灯
(3) (6分)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实验现象 B F A C D E
①(2分)Mg+2H2O2Mg(OH)2+H2↑ ②(2分)Na2S+Cl2 =2NaCl+S↓
(4)实验结论:(2分)金属性:Na>Mg>Al, (2分)非金属性Cl>S
五、计算题(本题共8分)
22.(8分)解:
A+2HCl=ACl2+H2↑
Ar(A) 2
2.8g 0.1g
已知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BO3。所以B的氢化物化学式为H2B。
根据题意得:
Ar(B)=32
答:A、B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56,32。
A
B
C
D
PAGE
1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达标测试题 2007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