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积淀 姗姗而来
神秘 倏忽 回溯 掩映
略
以物示意 对身体健康有益,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 D
画面内容示例:画面的主体是一个人被关在牢笼里。他手抓栏杆,表情痛苦,左脚的铁链上连着一个写有“失信”字样的铁球。牢笼上压着许多写有“禁止”“限制”字样的标牌。( “人”“牢笼”、“失信”“标牌”,一点1分,共3分;)
寓意:失信者会受到惩戒。(意思对即可。2分)
5.(3分)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仙境里飞腾,营造出一种烟雾迷蒙、幽深神秘的氛围。(分析有理即可)
6.(3分)陶渊明,表现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7.A E
8. 内政混乱,军事力量薄弱。
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能够评价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
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10.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不要不自量力。或“人贵有自知之明”或“认识你自己。”(意对即可)
附译文:楚庄王想进攻越国,庄子规劝君主道:“大王为什么要进攻越国呢?”他说:“内政混乱,军队战斗力差。”庄子说:“我担忧这智慧如同眼睛也,能看到百步之外,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败给秦、晋,丧失土地数百里,这就是军队很软弱;庄硚在楚国境内当强盗危害百姓,而官吏却不能禁止,大王政治之乱,兵力之弱,似乎也不在越国之下,但却想讨伐越国,这就是大王的见识也像那眼睛一样了(看得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楚王于是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因此说:“能够自我评价才称得上明智。”
这个故事说明了“知人易而知己难”的道理,为人处事,莫过于此。
11.B
12.现象:沉迷网游手游的人尤其足青少年非常多。原因:①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②在游戏中,通过完成量化的任务获得的刺激感、成就感,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现象1分,原因一条1分)
13.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1分)列举了四个由于游引发的悲剧,证明了玩家过度沉迷游戏很危险的观点,(1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1分)
14.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⑴作者三次写了母亲的“讪然”。(1分)
⑵第⑤段和第⑨段(前两次)写母亲的“讪然”,表现了她无力改变贫困生活的痛苦愧疚自责和无奈心理,体现了母爱的厚重无私,1分;第?段(第三次)写母亲的“讪然”,表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牵挂,1分。(这样反复写,突出了母亲良善慈蔼、朴实无私、传统的乡村妇女形象,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感恩和爱戴。)
答出括号里的总体分析,也给2分
15.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4分)
⑴内容上:描绘出农村母亲辛苦操劳、守望盼归的感人画面。(2分)
⑵结构上: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表达对慈祥母亲的爱;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紧扣题目“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
答出任意两点,给2分
16.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面两个语句。(每小题2分,共4分)
①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混着香味的炊烟”比作“抒情的花朵”(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和听觉互通,炊烟也有了声音,生动地写出了“我们”的欢快与激动),1分,该句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带给“我们”的温情,表现了“我和妹妹”下午放学回家时看到炊烟的欢快与激动,1分。
答出“比喻”及其作用给2分,答出“通感”及作用也给2分。
②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答案:“灿亮”,形容光亮耀眼,这里用作动词,有照耀闪亮之意(也可以答:使我们的眼睛发光、脸庞发亮),1分。用词生动鲜活,形象地写出了饥饿的“我和妹妹”,闻到炊烟里的香甜味道而精神振作、神采奕奕的欢乐情状,1分。(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将视觉、味觉、触觉互通,这样,炊烟也有了味道和温度,突出了作者当时那种温馨、愉悦之感。)
17.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段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⑴“慈蔼而伟大”,指贫困年代里,那种无法让孩子吃饱而心怀愧疚、牺牲自我、承忍痛苦的母爱,弥足珍贵,愈显伟大,表达的是“我”对母亲的感恩、爱戴和怀念;句中的“母亲”,既指所有传统、朴实、贫困而又慈蔼谦卑自责农村母亲,又象征了贫困却朴素、传统的乡村生活;“消失”指的是时代变化带来的乡村传统文明的消减。(扣一个关键词并分析,给2分)
⑵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富裕了,但对母爱、对生活的理解体悟却简单粗浅了,情感也缺乏厚度;表现了作者对乡村传统文明逐渐消失的忧思,抒发了对传统朴素温馨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2分)(学生如果联系生活作答,酌情给分。)
18.D(3分)
19.作文评分参照中考要求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卷答题卷
初三语文(2018.11) 得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积diàn( ) ②shān shān( )而来
(2)文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错别字
改 正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②
③
④ ( )
⑤
⑥
⑦
⑧ ( 《 》)
3.名著阅读。(5分)
(1)“这种发明”指 (1分)
好处是 (2分)
( )(2分)
4. (1)
(3分)
(2) (2分)
下面是张旭的一首诗,完成5-6题。(6分)
5.
(3分)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7.( )( ) (4分)
8. (1)(2分)
(2)(2分)
9.(2分)
10.(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3题。(8分)
11.( ) (2分)
12.(3分)
13.(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18分)
14.(3 分)
15. (4分)
(4分)
①
②
17. (4 分)
18.(3分)( )
第三部分(60分)
19.作文(60分)
600字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卷
初 三 语文(2018.11) 得分:
第一部分(2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人生如旅途,中间有一扇扇庄严神密的大门,门与门之间,有向往,有努力,有艰辛,有失落,总留给我们丰厚的积diàn( )。青春,是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阶段,在人们的企盼中shān shān( )而来,又在人们留恋中倏乎而逝。 当心灵的帆船回朔岁月的长河时,我们能够看到:在那阳光明媚、金色的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印在诗词中,最耀眼的是那扇神奇的青春之门。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文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 。(《诗经》)
② ▲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③ 衣带渐宽终不悔, ▲ 。(柳永《凤栖梧》)
④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 ▲ 《陈涉世家》)
⑤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庄子》)
⑥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⑦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皆叹惋。(《桃花源记》)
⑧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 》)
3. 名著阅读。(5分)
(1)这种发明还有一大好处:它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都可以通晓的共同语言,因为各国的货物、器具大体相同或者类似,所以它们的用途就很容易了解。这样,驻外大使尽管完全不懂外国语言也有资格和外国的亲王、大臣打交道。
上文中的“这种发明”指什么? 这种发明的另外的好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2分)
A.《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讽刺手法和虚构的情节,剖析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
B. 格列佛是水手职业出身,他第一次出行乘坐的是“羚羊号”船到达小人国。
C.大人国的国王非常博学,对哲学特别是音乐很有研究。
D.小说用漫画式的夸张技巧塑造了一些怪诞的像勒皮他人、长生不老者的形象。
4.仔细观察右侧的一幅漫画,完成下面两小题。(5分)
请介绍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3分)
▲
写出这幅漫画所揭示的寓意。(2分)
▲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6分)?????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①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②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①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②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5.“隐隐飞桥隔野烟”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试简要分析。(3分)
??????????????? ????? ▲ ??????????????????????????????????????????????????
6.这是借用东晋诗人 ▲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
“洞在清溪何处边”的询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自见之谓明》,完成7-10题 (12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
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
弱也。庄硚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欲伐越,
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②。”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庄硚(qiāo)::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②明:眼睛明亮,这里指明智。
下面哪两组句子的加点字意义相同 ( ▲ )( ▲ )(4分)
A 扶苏以数谏故 B 广故数言欲亡
庄子谏曰 故曰:自见之谓明
C 王乃止 D 而吏不能禁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怒而飞
E 臣患智之如目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翻译下列句子。(4分)(1)政乱兵弱。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9.“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结合全文看,庄子说这句话的想表达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说你从本文获得的启示。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3 (8分)
?游手好闲,手游好险
①“大吉大利”下一句是什么?正确答案是“晚上吃鸡”。“大吉大利,晚上吃鸡”,这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东西,怎么就“合体”了呢?原来,这是玩家们发动“手游”大战的一句“暗号”。
②2017年,我国网民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7.53亿,网络游戏用户5.83亿,单是“王者荣耀”游戏,注册用户就突破2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与此同时,游戏玩家越来越低龄化,沉迷网游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约1.6亿,很多是“资深玩家”,纷纷把手游作为课余爱好,当成社交工具。“王者荣耀”的低龄用户比例,甚至高达54%。
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王者荣耀”就曾以篡改历史人物等手法源源不断地制造快感。在游戏中,骚客李白变成了刺客,刺客荆轲变成了堂客,堂客貂蝉变成了侠客……这大约是学习借鉴了“抗日神剧”的先进经验,“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玩家们一步一个脚印地陷进游戏开发者精心设计的各种陷阱中,难以自拔,不愿他拔.
④此外,游戏中,通过完成量化的任务,玩家们可以今天拿到一双靴子,明天拿到一对护腕,几个月后拿到“终极武器”,而这种在虚拟游戏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恰好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
⑤自然,这也引发了不少悲剧,以青少年玩家为例,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的有之;为打赏游戏主播,花掉家里积蓄的有之;狂打40小时手游,诱发脑梗的有之:被父亲教训,随后跳楼的有之……其实,玩家不是在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了,成了游戏的玩偶、游戏的奴隶,结果难免玩物丧志,玩火自焚。
⑥化解“手游”之险,必先预防“游手”之闲。一方面,多开发有益的线上游戏,多组织有益的线下活动,使“游手”多接触正能量,冲淡和取代有毒有害“手游”。另一方面,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使“游手”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滋润,把“游手”从“手游”中解放出来.同时,法律和制度层面也需跟进.比如,韩国青少年注册游戏须父母同意,美国有比较成熟的游戏分级制度,芬兰有专门的手游指南.这些他山之石,或可从源头上防止“手游达人”成为“游手好闲”的庸人懒人歹人恶人。
(原文有删改)
1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现在许多青少年把手游作为课余爱好,当成社交工具。
B.学生玩于游就会影响身心健康,荒废学业,误入歧途。
C.合理的措施可以预防玩家过度沉迷游戏,化解“手游”之险。
D.文章大体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述。
12.概括文章第②段举出的现象,并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 ▲ ?
13.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 ?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4-18 (18分)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⑴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⑵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⑶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
⑷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⑸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⑹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⑺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⑻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⑼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⑽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⑾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⑿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⒀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⒁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⒂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
⒃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⒄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4.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 ▲ ?
15.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⑴段的作用。(4分)
? ▲ ?
16.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②段中两个画线的语句。(每小题2分,共4分)
①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 ▲ ?
②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 ▲ ?
17.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⒂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 ▲ ?
18.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⒂—⒄段卒章显旨,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
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C.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
第三部分(60分)
作文(60分)
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2)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