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登月之旅(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1 登月之旅(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13 11:23:34

文档简介

4.1 《登月之旅》练习
填空
月球围绕( )公转,是地球的( ),公转方向( ),公转一周所需时间大约是( )天。
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 )。
多数环形山的形成是由( )撞击而成;个别环形山是由于( )而形成。
( )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二.判断
1、人们对月球的兴趣,科学技术的落后,使得人们编造了不少月球神话。( )。
2、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
3、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1~2千米之间。( )
4、月球会发光。( )
三.选择
1、关于月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月球上,两个人互相讲话却听不见。
B. 在月球上,种下的植物不能成活。
C.在地球上重400牛顿的物体,在月球上也是400牛顿。
D.月球上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近270℃。
2、第一艘到达月球的宇宙飞船是( )。
A.“神舟”五号 B.阿波罗十一号 C..挑战者号
3、第一个登上月球表面的人是( )
A. 阿姆斯特朗 B.加加林 C..阿尔德林
四.实验探究题
1、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4.1 《登月之旅》练习
一、填空
二、判断
√ 2、√ 3、× 4、×
三、选择
1、C 2、B 3、A
四、实验探究题
1、实验目的: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认识其成因。
实验材料: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环形山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4.1 登月之旅 教学设计
课题
登月之旅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学会做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重点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难点
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猜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师:“今月照古人”,从古时候开始,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关于月亮,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以学生感兴趣的谜底游戏,导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月亮。
讲授新课
学生踊跃发言


总结:人们对月球的兴趣,科学技术的落后,使得人们编造了不少月球神话。
二、了解月球的概况
1、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环形山的形成成因:(1)多数环形山是由流星体、小行星和彗星撞击而成。(2)个别环形山是由于火山爆发而形成。
环形山的特点: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环形山的中间有一个陷落的深坑,四周有高耸直立的岩石,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千米之间。
4、实验: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认识其成因。
实验材料: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环形山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A、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注意事项:沙子倒入盘子后,轻轻摇晃使沙子成水平状,以便在实验中成坑明显。
B、请确定实验模拟对象
讨论与交流:
从不同的高度往沙子里丢同一块石子,重复几次,你发现什么?
从高处丢下的石子落得深,形成的环形山深而大;
从低处丢下的石子落得浅,形成的环形山浅而小。
结论:环形山的大小与撞击物的高度有关
从同一高度丢大小不同的石头,重复几次,你发现什么?
(2)月球不会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
7、用手电筒光直射和斜射细沙上的石子坑,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
直射:月球上影子很小。
斜射:月球上有影子较长。
师:你认为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生:每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左右阳光斜射月球,影子明显,观察效果最好。
8、了解登月成就及条件
1、阅读书上44页材料,与同学分享你的收获。
(1)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小时40000千米的速度首次登上月球。
(2)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3)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引力的1/6。
9、理解“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的意义。
要登上月球,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希望大家从现在起,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登月工程”出力。
10、你想去月球旅行吗?设想一下,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
水、空气、宇航服、食物等等
学生踊跃发言关于月亮神话的故事,教师对其进行补充并总结。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以及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亲自动手做实验,研究环形山形成的原因。
自行阅读教材,了解登月成就并思考登月条件。
月亮神话故事是学生喜欢的话题 通过该话题的引入,引出后续内容。
通过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的过程,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自己充分融入到实验中,亲自参考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合作学习意识。
使得学生更明白所研究的内容。
拓宽学生知识面。
通过自学书上内容,学生了解登月成就,并且懂得登月条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拓展延伸
拓宽学生眼界,了解更多知识。
课堂小结
1、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小时40000千米的速度首次登上月球。
2、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3、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引力的1/6。
总结全文,强调重点。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