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第3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第3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1-12 11:57:16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单元
第5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
目标
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知道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和减轻危害的途径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重点
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2、知道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和减轻危害的途径
难点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
2、密度比空气的大
3、能溶于水
4、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
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4、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学生回顾相关知识问题
练习通过性质得到用途
讲授新课
二氧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影响
二氧化碳虽然在大气中含量不多,但与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图片和常识回顾
总结:
1、二氧化碳的用途
制冷剂:干冰易升华吸热用于食品保存和人工降雨
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灭火: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化工原料
小思考:舞台云雾是怎样产生的?
CO2的用途虽然不少,但是空气中的CO2是
否越多越好?太多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2、温室效应
①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遭到破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增强了“温室效应”。除了CO2外、甲烷,臭氧、氟氯代烷等都可以引起“温室效应”。
② “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气候反常,生态失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③如何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和利用清洁的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等。
小资料:地球大气层中的CO2及水蒸气等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让阳光可以透过,又能吸收地表的红外线辐射,阻止地表热量向外散发,其保温的作用,人们成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加剧的现象,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面对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低碳生活”则是指人们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自然界中的碳元素含量很少,但他的化合物确是很多的。
四、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请你根据已知的知识,在图中演变线上补加箭头,以正确表示碳循环各种变化的相互关系。
学以致用
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循环过程,根据碳循环过程,确定甲 、乙 、丙 、丁 。
学生通过图片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用途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干冰升华吸热 舞台周围的温度降低 空气中的水蒸汽以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作为介质 凝结为小水滴 大面积看来就像云雾了
学生阅读,对常识和实例分析
学生总结: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甲 燃烧 、乙 植物 、丙 动物 、丁微生物
提升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实用能力
了解温室效应,提升环保意识
加强对自然的了解
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1、二氧化碳的用途
制冷剂:干冰易升华吸热用于食品保存和人工降雨
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灭火: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化工原料
2、温室效应
B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生总结并回答
板书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1、二氧化碳的用途
制冷剂 气体肥料 灭火 化工原料
2、温室效应: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和利用清洁的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等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A 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一.选择题
1.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是(  )
A.CO2不燃烧 B.CO2不支持燃烧
C.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以上三个原因都有
2.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填充探空气球
3.能用作气体肥料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A.氮气 B.明矾 C.干冰 D.氧气
5.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灭火
C.做温室气体肥料 D.制汽水
6.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禁止使用煤等燃料 B.种植花草树木
C.禁止乱砍滥伐森林 D.开发氢能源
7.下列不属于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是(  )
A.O3 B.O2 C.CH4 D.CO2
8.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
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碳元素 D.所有含碳化合物
9.2017年第48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
C.雾霾天气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10.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变化中属于大自然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A.含碳燃料燃烧 B.微生物分解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二.填空题
11.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常用于   ;
12.自制汽水的配料表如图所示。写出产生CO2的物质是   (填序号)。
13.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
(1)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CH3OH)该转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2)日本和灾难后,清洁煤电收到追捧,我国已成功运行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使液态二氧化碳成为最终产品,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可生产更环保的钾肥,如碳酸钾等.碳酸钾中的阴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
(3)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态燃料,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喝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经济”,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乏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⑤优化建设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1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2)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己略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可多选)
A.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Ⅰ、Ⅱ、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循环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15.如图是我国的一个低碳生活环境保护宣传图片。
(1)低碳生活主要是指减少   的排放。
(2)请你提出一条低碳生活的合理化建议   。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C
5.A
6.A
7.B
8.A
9.C
10.D
二.填空题
11.灭火。
12.③和⑤。
13.(1)化学;(2)CO32﹣.(3)2CH3OH+3O22CO2+4H2O;(4)①③④⑤.
14.AD。
15.(1)二氧化碳;(2)节约用电,少用纸巾,使用节能灯泡,提植树造林等。

课件15张PPT。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化学粤教版 九年级上新知导入知识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1、无色、无味
2、密度比空气的大
3、能溶于水
4、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新知讲解二氧化碳虽然在大气中含量不多,但与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三、二氧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影响1、二氧化碳的用途①制冷剂②气体肥料④化工原料③灭火干冰易升华吸热(保存食品和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新知讲解舞台云雾是怎样产生的?小思考人造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热 舞台周围的温度降低 空气中的水蒸汽以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作为介质 凝结为小水滴 大面积看来就像云雾了新知讲解CO2的用途虽然不少,但是空气中的CO2是
否越多越好?太多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2、温室效应新知讲解①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遭到破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增强了“温室效应”。除了CO2外、甲烷,臭氧、氟氯代烷等都可以引起“温室效应”。
② “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气候反常,生态失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③如何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和利用清洁的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等。
总结:新知讲解小资料 地球大气层中的CO2 及水蒸气等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让阳光可以透过,又能吸收地表的红外线辐射,阻止地表热量向外散发,其保温的作用,人们成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加剧的现象,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面对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低碳生活”则是指人们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新知讲解四、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自然界中的碳元素含量很少,但他的化合物确是很多的。请你根据已知的知识,在图中演变线上补加箭头,以正确表示碳循环各种变化的相互关系。新知讲解总结:大气中
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新知讲解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循环过程,根据碳循环过程,确定甲 、乙 、丙 、丁 。燃烧植物动物微生物学以致用课堂练习1.2016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指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力争比2015年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会引起温室效应,下列做法不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是(  )
A.积极植树造林
B.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C.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D.大力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 D课堂练习2.在2015年末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巴黎协定》,向着“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个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请写出一个温室效应可能造成的危害   .
(2)“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写出一个属于“低碳生活”的例子   .CO2光合全球气温升高植树造林课堂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二氧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影响1、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制冷剂 ②气体肥料
③灭火 ④化工原料2、温室效应危害: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气候反常,生态失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减轻危害的途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和利用清洁的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等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