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共 6页)第 1 页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命题:江南中学 磨题:龙港二高
考生须知:
1. 本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人讲究亲情血缘关系,清明节扫墓、中秋节团圆吃月饼,这些习俗体现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2. 漫画作品以幽默风趣的形式体现一定的主旨内涵。下图是一幅显示秦朝历史信息的漫画作品,对
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王朝 B.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C.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 D.秦朝在地方实行分封制
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以下不符合“汉承秦制”表现的是
A. 宰相制度 B. 刺史制度 C. 郡县制 D. 皇帝制度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
制度机构或官职负责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有
①秦朝的“道”②宋朝的“三司使”③元朝的宣政院 ④清朝的“军机章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
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若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 注送还,称
为“涂归”。以下对材料涉及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工明确,减少决策失误 B.分散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D.是官僚制度演变的进步
6.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某官员墓志铭记载:“……召为
吏部尚书,除同知枢密院事。改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除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据此可
以判断该官员生活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7. 洪武年间,大臣的章奏均由朱元璋亲阅。永乐年间,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
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
A. 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 B. 皇帝的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 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 D. 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
8. 《清史稿》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
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共 6页)第 2 页
以下对军机处理解有误的是
A. 最初目的为解决西北军务而设 B. 承旨办事,是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D. 架空内阁,威胁皇权
9.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
国使用了武力”。这一观点
A. 肯定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B.意图掩盖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C. 全面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D.认识到鸦片战争结果的双重性
10. 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二年英商在苏州就可以合法设厂了,其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 ②领事裁判权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南京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1.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
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
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此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2. 1901 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对该条约的危害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使得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D.大量战争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13. 1895 年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带领人民顽强抵抗的英雄人物有
①邓世昌 ②丘逢甲 ③刘永福 ④徐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 1938 年,美国生活杂志曾报导:“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小城镇很多,今天又增加了苏鲁地区
一个小城镇的名字。这里发生的战争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是日本现代陆军自创建以来
在海外战场遭到的第一次重创”。这个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5.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别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以下战役属于战略
相持阶段的是
A 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16.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关于抗战胜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B.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17.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
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下列史实最能为此观点
提供证据的是
A.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清帝退位
18. 1912 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一部法律文件对新的政治体制进行了
设计,这就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②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③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19. 20 世纪中国历史有三大转折点,辛亥革命就是第一个转折点。以下选项对辛亥革命的理解不正
确的是
A.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共 6页)第 3 页
C.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0. 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 1921 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
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和民众觉醒 ②五四运动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1. 1922 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了现阶段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以下不是这一纲领的主要
内容的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打倒军阀 D.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22.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
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对此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B.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了革命任务
C.连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D.斗争的对象主要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
23. 提起某地,常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我国的建军节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 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 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24. 朱德在回顾遵义会议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写下诗句:“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
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据此对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25.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
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诗描述的战役解放的是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武汉
26.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
①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②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③社会主义的国家 ④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2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有五大自治区,其中于 1955 年成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29.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下列选项对此会议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共 6页)第 4 页
D.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30. 新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将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哪次
会议上
A.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1982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C.1997 年中共十五大 D.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31. 下列会议中,在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的是
A.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0 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C.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D.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32. 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对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B.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C.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D.开创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33. 统一是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台湾和大陆隔海相望,海峡两岸呼吁统一的声音时时
萦绕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耳畔。下列涉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告台湾同胞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③《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④《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③④①
34. 2018 年 6 月 12 日,“美国在台协会”(AIT)新址启用,引发台湾民众的愤怒。示威者在街头挥
舞五星红旗抗议,高喊“蔡英文下台”,强调“台湾和大陆绝不能因为美国而兄弟分离”。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②某些国际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③“一国两制”构想已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 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 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 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下选项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冲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
D.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把“平等互惠”修改为“平等互利”
36. 某次国际会议公报中宣称:“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
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此次国际会议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B.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C.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大会的顺利进行
37. 下图是新闻图片《乔的笑》,把某次国际会议的场景定格在瞬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
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此次国际会议是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共 6页)第 5 页
A. 1954 年日内瓦会议 B.1955 年亚非会议
C.1971 年 26 届联合国大会 D.1961 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8.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
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
对于此次尼克松访华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标志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B.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C.是 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 D.是中美双方国家利益的共同要求
39.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
重大调整。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曾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
打中国牌。”这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
A.一边倒 B.推行不结盟政策
C.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40.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于 2018 年 6 月 10 日共同会见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上海
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各方同意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
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国
A.积极参与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 B.积极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
C.积极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与欧亚国家结成政治联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 分)
41.(10 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人类社会任何国家都要思考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
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
以相委付?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贞观政要》卷一
材料二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
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总统)制定官制官
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
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时中书、门下两省的职能并分析这一制度对当时政治
的影响。(4分)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共 6页)第 6 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立法权是如何限制行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临时约
法》的进步性。(6分)
42.(10 分)中美关系的变化对于中国 70 年代外交实践的突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 年 2 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
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
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 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
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 1972 年,尼克松访华震惊了世界。对此国际上有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则
说:不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1)材料一中提到中美之间“25 年没有交往”,那 25 年中美之间处于什么状态?(2 分)1972 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有何意义?(4分)
(2)材料二中毛泽东说“不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
么?(4分)
2018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命题:江南中学 郭凯13646535859 磨题: 龙港二高 陈小孩15258081828
一、选择题
1-5: BDBBC
6-10: CCDBB
11-15:AACCD
16-20:DDBAB
21-25:ABDBB
26-30:BBBDD
31-35:BBBBD
36-40:BCABA
二、非选择题
41.(1)职能: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封驳。影响:提高行政效率: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4分)
(2)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职员、大赦、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等领经参议院同意:参议院可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2分,答对2点即可)
阐述:中国第-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宜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化的一座里程碑。(4分)
42.(1)敌对状态;《中美联合公报》;中美结束了敌对状态,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6分)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答对其中任意两点给4分)
题号 知识点分布
1 西周宗法制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3 刺史制度
4 元朝宣政院
5 唐朝三省六部制
6 宋朝二府三司制
7 明朝内阁
8 清朝军机处
9 鸦片战争背景
10 片面最惠国、《马关条约》
11 《南京条约》
12 《辛丑条约》
13 反割台斗争
14 台儿庄战役
15 百团大战
16 抗战胜利的意义
17 辛亥革命特点
1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 辛亥革命意义
20 五四运动意义
21 民族革命纲领
22 国民革命运动
23 南昌起义
24 遵义会议
25 渡江战役
26 《共同纲领》
2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
30 依法治国
31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
32 香港回归的意义
33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34 一国两制
3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6 万隆会议
37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8 中美关系缓和
39 不结盟政策
40 上海合作组织
41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临时约法》
42 中美关系正常化
(
第
1
页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共6页)
高一期中联考历史答题纸 第 1 页(共 2 页)
准 考 证 号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0分)
41.(1)(4 分)
(2)(6 分)
贴条形码处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卷纸
缺 考
[ ]
1.根据阅卷方式填写
2.选择题用 2B 铅笔
填非选择题用 0.5 毫
米及以上黑笔书写
3.请在区域内作答
学 校 姓 名
班 级 考场号 座位号
注
意
事
项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填
涂
样
例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
1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6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18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9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20 [ A ] [ B ] [ C ] [ D ]
21 [ A ] [ B ] [ C ] [ D ] 26 [ A ] [ B ] [ C ] [ D ] 31 [ A ] [ B ] [ C ] [ D ] 36 [ A ] [ B ] [ C ] [ D ]
22 [ A ] [ B ] [ C ] [ D ] 27 [ A ] [ B ] [ C ] [ D ] 32 [ A ] [ B ] [ C ] [ D ] 37 [ A ] [ B ] [ C ] [ D ]
23 [ A ] [ B ] [ C ] [ D ] 28 [ A ] [ B ] [ C ] [ D ] 33 [ A ] [ B ] [ C ] [ D ] 38 [ A ] [ B ] [ C ] [ D ]
24 [ A ] [ B ] [ C ] [ D ] 29 [ A ] [ B ] [ C ] [ D ] 34 [ A ] [ B ] [ C ] [ D ] 39 [ A ] [ B ] [ C ] [ D ]
25 [ A ] [ B ] [ C ] [ D ] 30 [ A ] [ B ] [ C ] [ D ] 35 [ A ] [ B ] [ C ] [ D ] 40 [ A ] [ B ] [ C ] [ D ]
高一期中联考历史答题纸 第 2 页(共 2 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42.(1)(6 分)
(2)(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