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氧气[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制造氧气[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10-31 07: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穆棱市第四中学 王秋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括叙述制取氧气两种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的实验用品、过程、实验现象、原理、注意事项等。
2.概述催化剂的作用和性质。
3.运用分解反应的概念,鉴别反应的类型。
4.知道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
5.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6.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演示实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分析,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阅读资料,了解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催化剂的作用及其在催化过程中的质量守恒。
4.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
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教学模式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氧气具有许多用途,那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呢?倾听引入新课
[讲解]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知道、记忆
[演示]实验2-5
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1)木条不复燃,无氧气生成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 2)木条复燃,有氧气生成
3.不加热,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3)木条复燃,说明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二氧化锰能分解生成氧气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掌握、记忆、反应
[板书]过氧化氢→水+氧气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
[演示]实验2-6
在上面实验3结束后在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理解
[讲解]催化剂的概念思考是否可用其他物质代替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阅读课本P38资料
[强调]反应速率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记忆、掌握
讨论、思考
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讲解]催化剂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讲解]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提问]上述两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讲解]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练习]在下列反应中
A、H2O→H2+O2
B、CO2+H2O→H2CO3
C、CH4+O2→CO2+H2O
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完成练习巩固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水+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理解、记忆
[提问]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阅读、课本P41 资料
[小结]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物理变化) 巩固知识
[布置作业]课本P42 1、2、4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催化剂
二、分解反应
三、工业制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