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制取氧气
第__1_课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2002年 月 日
课题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材分析 重点 氧气的制法
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
教具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小测验写化学方程式气在氧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铝在氧气中燃烧以上反应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___。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做氧气性质实验用到的氧气是用什么药品制得和怎样收集的呢?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或加热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实验2-5编号 实验操作 带火星的木条 1 试管中加入5 mL过氧化氢 不复燃 2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 复燃 3、 过氧化氢、少量二氧化锰 复燃反应原理:提问:二氧化锰参加了化学反应吗?二氧化锰起到什么作用?实验2-6: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但改变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催化剂(P35):改变-----反应速率-----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没改变催化作用:(指导阅读P35催化剂的作用)讨论:1、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吗?2、过氧化氢的分解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吗指导高锰酸钾和锰酸钾的化学式写法。讨论:P36分解反应:P36 “一变多”化合反应: “多变一”仪器装置:课本第36页(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注意点:(1)药平铺 (2)外焰 (3)酒精量不多不少 (4) 铁夹:离口处 (5)塞棉花 (6)(胶塞内导管)伸出胶塞一点点 (7) 口略向下斜 (8)(集气瓶中的导管)伸到瓶口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或向上排空气法验满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内,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三、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步骤 查→装→备→热→收→取→灭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药品,固定装置。备----准备收集装置。热----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气体。取----将导气管从水槽移出。灭----熄灭酒精灯。讲清每一步做法原因。练习: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1)、将药品装入大试管,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移动酒精灯先预热,在集中中固体部位加热(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6)、熄灭酒精灯(7)、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答案:正确的操作顺序为:(2)(1)(3)(4)(5)(7)(6)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提示:要证明以下三点(1)二氧化锰能加快这个反应的速率。(2)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3)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A、B、C、D、
作业布置
教后记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__2_课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2002年 月 日
课题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
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
教具 探究式学法。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复习]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板书] (两位学生上台分别书写有关反应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 H2O2 H2O +O2 加热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引言] 本节课将以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为例讨论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并收集到一瓶纯净的氧气?[提示] 根据制取原理中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及生成氧气的性质来设计相关实验方案。[板书]: 选择哪些仪器?怎样安装? 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挑选所需仪器,进行装置安装。[教师活动] 进行巡视,留意每组的装置特点,并挑选出一组存在一定问题的装置上台展示。(图略)[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根据所展示的这组装置,发表各自的见解,既可指出它的不妥之处,也可肯定它值得借鉴的地方,还可以将自己这一组的得意之处向大家作介绍。(此处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讨论] 学生观察台上的这套装置后,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生:我觉得制取O2时,试管口的方向应该向下倾斜一点,不应该朝上,这样有利于氧气的导出,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生:我也同意试管的方向应该略向下倾斜,但不是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而是因为药品有可能受潮,加热后会有水气产生,到试管口处会凝洁成水滴,如果试管口朝上,会使水流回试管底部,这样试管突然遇冷会破裂。生:我认为试管口应朝上,是为了避免导管处的水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破裂。师:很多同学都指出了这套装置中存在的一处问题,即试管口的方向不应朝上,应略向下倾斜,提得很好,我同意这一看法。生:那么,究竟为什么试管口应朝下倾斜呢?师:刚才有3位同学对这一问题作了解释,同学们考虑一下,哪位同学解释得最合理,或者你还有什么新的解释呢?生:(讨论后回答)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看法,第一种说法不合理,第三种的说法,我认为只要在操作中注意,就可以避免水倒吸。师:很好,我也认为第二种看法更有说服力。生:试管口朝下了,药品会不会滑落到试管口?生:应该不会,因为试管口只是稍微向下倾斜一点。生:可以在导管口处放一点棉花,这样即使药品滑下来也不会堵住导管。生:导管口不能放棉花,那样会不利于O2导出。生:棉花是有空隙的,不会阻碍O2的导出。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赞同在导管上放一小团棉花,但同学们的不同意见可以保留,待会儿通过实验结果来比较,看看是放棉花好,还是不放棉花为好?生:我认为这套装置中,注意了试管的高度,使酒精灯正好用外焰对试管底部加热。生:铁夹夹在试管上的位置不对,应夹在靠近试管口处,这样利用预热试管,否则,预热时,火焰会烧着铁夹的。师:大家同意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吗?生:同意。师:太好了,我也同意。生:我觉得药品不要堆放在试管底部,这样不利于反应的发生,应该平铺在试管内,使药品充分反应(展示他们的装置:药品平铺在整个试管内)生:我认为平铺在试管底部,不超过试管的1/3,这样又利于加热,又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可以参照他的做法,相信一定会大有益处。生:这套装置中,收集方法是用排水法,这个方法很好。师: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O2?生:因为O2不易溶于水,而且也不和水起反应。师:讲得好。生:但是他的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这样会使收集到的O2不纯。师:观察得真仔细,非常棒。生:在反应前,导气管不应该放在氧气瓶内,因为刚开始反应时,试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生:可是,我什么时候才知道导管口出来的是纯氧呢?师:提得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生: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试验,如果导管口出来的气体使木条复燃了,就是纯氧了。生:可以将导管口放在水中,观察气泡,如果气泡是比较迅速地产生,并且很连续,就证明这时候的气体是高锰酸钾反应放出的氧气了,就可以开始收集了。师:这两种思路都很棒,但哪种方法在实验中更具可操作性?你们在实验中去体会一下吧![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及时地用提问的格式分类板书。装置要点:1、试管口应略朝什么方向倾斜?为什么?2、导气管伸入试管内的长度能不能太长?3、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什么位置?4、铁夹的高度应依据什么来调整?5、药品应怎样正确地装入试管内?6、试管口处应不应放棉花? 收集方法: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1、收集氧气前,集气瓶内能不能留有气泡?应怎样操作?2、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能否立即收集?3、怎样表明集气瓶内已集满氧气?[讨论、追问] 学生就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追问,使学生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装置要点达到共识。师: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讨论] 学生讲明实验操作步骤(对于不妥的回答,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生:先把药品装入试管内,然后将装置安装好,接着就可以对药品进行加热,加热的时候先预热试管,然后对准药品加热,当气泡是连续而均匀冒出时,就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了。生:我认为在往试管里装药品前,还需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如果装置漏气,不是白费功夫吗?师:补充得很好。生:我觉得当集气瓶中的氧气满了以后应该及时熄灭酒精灯,让反应停止,这样不会浪费药品。师:注意了节省药品,很好!生:老师,我认为在熄灭酒精灯前,还应该先让导管离开水面,否则水会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破裂的。师:同学们认为他考虑得对吗?生:(讨论后回答)有道理,因为试管冷却后,试管内的气压会降低,如果导管在水里,水就容易倒吸进试管里,所以要先把导管离开水面。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物理知识学得很不错呀![板书]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进行板书。 操作步骤: 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药品装入试管内,连接并固定装置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熄灭酒精灯[学生实验] 学生根据讨论得到的认可方案,分组制取和收集一瓶氧气并加以验证。[评价] 各组同学自我点评实验结果,简要总结。生甲:水槽中的水在实验后变成了浅红色,可能是因为在导管口处没有放棉花,使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所致,所以用高锰酸钾制取O2时需要在导管口放棉花。生乙:在实验结束后,有水进入试管内,是因为在实验结束后,没有及时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造成水倒吸,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如需停止加热,一定要使导管移出水面后,才能撤走酒精灯。生丙:没有收集到一整瓶的O2可能是由于高锰酸钾取用的量不够,也可能是因为操作不够熟练造成O2的损失浪费。生丁:O2出来的速度很慢,可能是因为棉花塞得太多,堵塞了导管,因此棉花应松松地放在导管口上。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通过实验总结,进一步明确黑板上所列各项问题要点,完成相关实验报告。
作业布置
教后记 教后记:学生的思维多么活跃,学生的智力又是多么的令人惊叹呀!将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让他们积极地去体验、探究、尝试,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等待,而是跃跃欲试,主动出击。学习到的知识不再是“与我无关”,而是“我的探究成果”。我认为这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探索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