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题1 水的组成[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1 水的组成[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10-13 12: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组成”教学方案
明觉中学 杨德项
课 题:课题1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4、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5、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性目标: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3、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制定依据]:
课标考纲:
1、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2、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3、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题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
本课题的主体知识为水的组成,大家都熟悉水,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充分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界的水是非常熟悉的,都能认识水的一些性质,比如: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密度为1g/cm3,沸点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为100℃,熔点为0℃,以及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洗碗、洗菜、运输业等等。当然也知道水是一种纯净物,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如水的组成等,学生是陌生的和不习惯的。
难点预估:
1、通过电解水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助学预案:
从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并结合第二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多彩的水世界
师 生 活 动 意 图
[师]:出示图片资料:(1)第三单元封面;(2)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3)生物体内含有的水。[师]:谈一谈有关水的话题,并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物理方面认识水。
二、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师 生 活 动 意 图
[师]:给出水的化学式——H2O,让学生猜测水的组成。[生]:水是由H2和O2组成,由H、O两种元素组成。[师]:介绍电解水简易装置,接通电源。[生]:观察两极产生气泡,正极慢,负极快。[师]:两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水蒸气还是其他气体?指导学生阅读P48:水的组成揭秘。[生]:阅读[师]:我们一起推测一下拉瓦锡设计实验前的想法。[生]:讨论,既然“易燃空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那么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得到“易燃空气”。如果能设计一个方案从水中得到气体并证明它是“易燃空气”,那就证明了水的组成了。[师]:从上述思路中可以整理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验证→结论推理。 引导学生猜测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思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验证推导:水的组成
师 生 活 动 意 图
[师]:录像展示:氧气的检验方法,H2的检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水电解中两极结果。 [生]:现象:正极多,负极少,V正:V负=1:2…… 观察: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气体能燃烧。 判断:两极产生的气体不是水蒸气:正极产生O2,负极产生H2。[生]: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讨论:P47[师生] :互相共同整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的概念及定义。 看录像,节约时间。通过两个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反馈练习]:
一、概念辨析,并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3)、水电解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二、18世纪末,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下面是水的电解实验,请填写有关空格,并与同学交流。
(1)见右图。通电一段时间后,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与正极相连的试管1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2 ,水的总量 (填“减少”、“增加” 或“不变”)。
(2)证明试管1中是氧气的实验方法和现象是 。证明试管2中是氢气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是 。
(3)以上实验,有新物质生成吗 水发生了什么 变化 。 (4)水在通电前后发生的变化,你能用文字表达 式表示吗 。
三、将下列物质分类,用序号填空:①空气 ②水 ③河水 ④液氧 ⑤过氧化氢溶液 ⑥二氧化锰 ⑦硫粉 ⑧氮气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四、请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证明:
1 自来水是混合物
② 空气中有水蒸气。
[课堂小结]:见Ppt
[板书设计]:
一、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正负极: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分类: 化合物 单质
纯净物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科学探究的思路: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论证→结论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