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计算机的软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计算机的软件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8-11-12 18:0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 计算机的软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什么是软件,计算机为什么必须用软件?
2、软件基本分类
3、为什么要用正版软件(什么是共享免费软件)?
4、光盘使用常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使用正版软件的意识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软件
【教学难点】:
为什么要使用正版软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软件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设备组成,但有了这些设备,计算机就有了我们想要的功能了吗?我们来看一个演示
(准备两台配置相同的电脑,其中一台装入一种软件(以金山打字通为例,另一台不装。)
教师演示:两台计算机中一台可以使用金山打字通,而另一台不能。提问:为什么两台完全一样的电脑,其中一台能使用金山打字通,而另一台不能?(需要安装软件)。今天, 我来就来认识认识计算机的软件。
引入课题——《计算机的软件》
(幻灯片显示:计算机的软件)
2、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软件。从上面的例子,同学们可以体会到,要让计算机正常工作,就需要为计算机安装软件,那么计算机软件是什么呢?
(1)软件的定义:
A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程序所使用的数据以及有关的文档资料等的集合,具有专门而完善的功能。
B程序:排列成一定执行顺序并能实现一定目标的功能的指令序列。
计算机为什么需要安装软件呢?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
小游戏:
你能说说下面事物中什么和计算机硬件类似,什么和计算机软件类似吗?用线连一连。
二、软件的基本分类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为了用户方便使用计算机,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围绕计算机本身开发的程序。操作系统(DOS、Windows、Unix、Linux等)
(2)应用软件:为了某种使用目的而专门编写的程序系统。应用软件包括专用软件和通用软件等。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等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软件、Adobe软件等。杀毒软件,如:瑞星、360卫士等。下载软件,如:迅雷、网际快车等。
1、出示Windows启动时图案,提问:你见过这样图案吗?你知道这是什么软件吗?你知道这个软件的作用吗?请阅读课文“操作系统”小节后回答。你知道Windows操作系统先后有哪些“兄弟姐妹”吗?请在互联网上寻找答案。(探究活动4小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搜索引擎中查询)
2、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2小题)
A、上网查一查,下面的软件有什么用途?WinRAR、ACDSee、金山词霸
B、上网查一查,如果我们希望电脑具有下列功能,可以使用什么软件?打字练习、听MP3音乐、制作幻灯片
想一想:○ 1、这些软件的作用和操作系统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把这些软件叫做什么软件?阅读“应用软件”一小节
○ 2、通过以上活动,我知道了:如果想让计算机做更多的事, 就需要为计算机_________。
三、使用正版软件
1、阅读课文第三小节“大家都来使用正版软件”,说说判断一个软件是否是正版软件的依据是什么。
2、在小组内讨论下面行为是否正确。(探究活动3小题)
A、王刚从软件专卖店购买了一套正版软件。
B、王刚把这套正版软件借给几个同学使用。
C、王刚把自己的正版软件复制了几份软件,刻录成光盘送给同学们。
3、在全班讨论(延伸):
A、王刚把自己购买的软件复制了一份用于防止软盘损坏。
B、共享软件和免费软件是否是正版软件。
C、在网上下载的软件是否是正版软件。
通过PPT课件(同时结合观看相关视频)向学生讲解学校关于使用软件的问题可参考《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
因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国家机关执行公务等非商业性目的的需要对软件进行少量的复制,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使用时应当说明该软件的名称、开发者,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依本条例所享有的其他各项权利。该复制品使用完毕后应当妥善保管、收回或者销毁,不得用于其他目的或者向他人提供。
4、光盘使用小常识
A、看看图1-3、图1-4、图1-5、图1-6,说说图中是怎样保护光盘的。
B、你还有什么保护光盘的好办法。
C、思考:光盘是软件吗?(光盘本身不是软件,是软件的载体,光盘里的内容是软件。)
D、除了光盘,软件的载体还可以是什么?
四、归纳总结:学生通过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先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再由老师加以修改和补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增强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