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
?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碣石( ) 沧海( )
澹澹( ) 天涯( )
竦峙( )( ) 萧瑟( )( )
2.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枯藤老树昏鸦( )
A.黑色 B.昏迷 C.黄昏
(2)星汉灿烂( )
A.银河 B.星星 C.星和月
(3)次北固山下( )
A.一次 B.停泊 C.游
3.古诗文填空。
(1)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家、________家、诗人。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全唐诗》,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
(3)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代诗人。
(4) 《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__作家。
?导学探究
1. 品读《观沧海》,请分析一下诗句所体现出的诗人的博大胸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第一句为什么要写“杨花”和“子规”?
3.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请简要分析一下。
4. 试分析一下《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融合提升
1.按原文填空。
(1)《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的气势的诗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初夏,江水上涨,江面变得开阔,一叶小舟,驶向远方。此番景象,不由使人想起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绘的情景。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观沧海》,选出.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诗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映衬的形象,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了离别伤感的愁绪?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4.对《次北固山下》赏析不恰当的是( )
A.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了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作了铺垫。
D.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的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趣,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一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_和________。“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阅读园地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作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古代诗歌四首
【基础达标】
1.jié cāng dàn yá sǒng zhì xiāo sè
2.(1)C (2)A (3)B
3.(1)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3)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4)断肠人在天涯
4.(1)曹操 孟德 三国 政治 军事
(2)唐代 李白
(3)王湾 唐
(4)词牌名 题目 马致远 元 戏曲
【导学探究】
1.《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吞吐日月,包孕群星,正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2.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指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3.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4.“枯藤老树昏鸦”,色调萧条、悲凉,“小桥流水人家”则有几分欢快,一方面是旅人的羁旅之苦,一方面是天伦之乐,视觉效果、感彩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意境相互对比。
【融合提升】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C
3.(1)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2)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③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4.A
5.(1)地点 季节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2)惜别 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