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词曲鉴赏阅读训练专题精讲+练习专题二 赏析诗词的语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诗词曲鉴赏阅读训练专题精讲+练习专题二 赏析诗词的语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09 11: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精讲】专题二 赏析诗词的语言
知识要点
1、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词表情言志、塑造形象、反映思想内容的唯一媒介。只有准确理解了诗词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层的判断、鉴赏和评价。古诗词语言鉴赏涉及诗词语言风格、遣词造句、语体色彩等。这里对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围绕语言风格特色等方面来进行。
2、诗歌的语言风格有:(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四句毫无难解之处。(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写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扶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3)清新雅致。如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以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5)绚丽飘逸。如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绚丽、变纪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6)粗犷豪放。其特点是气势恢宏,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情感激荡,格调昂扬。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浩荡,一泻千里。(7)缠绵哀怨。其特点是通过写景着意地渲染忧伤的情感,如泣如诉,如歌如怨,委婉哀绝,缠绵悱恻,迂回跌宕,顿挫舒卷。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双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内心的无聊愁苦,营造了一种凄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堪称哀怨词中的经典。(8)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作。(9)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的蕴藉。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此风格的力作。
命题规律:
“理解诗歌语句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是近几年中考趋势,具体又是从两方面表现的:
1.中考对古诗词赏析歌语言的题型设置主要是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考查。这种题型考查的形式主要有:(1)是要求解释诗句的意思或描绘诗句所展现的面画,剖析整首诗中最震撼人心的诗句;(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语言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通观近两年的各地中考题,前种形式出现的频率较高。
2、赏析句意欣赏诗(词)句的妙处,这种题型主要是要求指出诗(词)句在诗(词)中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主要考查能否区分两层意思:语表义和语里义。
备考策略:
1、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要从词句入手理解诗歌语言的意蕴,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在品味诗句意思时,要注意是否运用了典故、修辞手法等技巧。对诗歌中的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解答时要注意:①结合语境;②判断所用手法或活用情况;③具体分析。诗歌鉴赏常用语如:a. 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b. 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c. 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描绘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d. 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
2、赏析句意欣赏诗(词)句的妙处,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整体把握,明确大意:梳理全诗,弄懂全诗的主要意思。第二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认真审题,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要求回答什么。第三步,紧扣要素,进行赏析:紧扣问题涉及的方面进行赏析。具体赏析诗句,可从四个方面入手:(1)写什么(内容):明确诗句具体写了什么内容;(2)为何写(情感):思考诗句为写这个内容,想要表达什么情感;(3)怎么写(手法)(4)怎么样(效果):体会该诗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训练
训练53
题乌江亭
杜牧(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项羽是个英雄,但他是不是杜牧眼中的真正男儿?为什么?


2.“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训练54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出。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这首诗的特点就是寓问于答,用语简练。请根据诗歌内容,仿照第一问,把省略的问话补写出来,体会贾岛“推敲”词句的功力。


2.诗歌写郁郁青松、悠悠白云有何作用?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训练55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李攀龙(明)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1.前两句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句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此作出比较赏析。



  训练56
送友人
李白(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训练57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训练58
逢入京使
   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2.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的理解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训练59
山中留客
   张旭(唐)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训练60
汉江临泛
王维(唐)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 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


2.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训练61
春光好
欧阳炯(唐)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减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训练62
春雪
韩愈(唐)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训练63
早梅
张谓(唐)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训练64
如梦令
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对末句中的”绿肥红瘦”该如何理解?


2.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专题二
训练53
1.不是。诗人强调只有“包羞忍耻”者,才是真正的英雄,项羽遭到作者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 怎能算作真正“男儿”。
2.“诗人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在于如何对待,项羽听不进亭长的建议,而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身自刎,实是刚愎自用、愚蠢的表现,如果项羽能包羞忍耻,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做到这点,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可惜项羽不这样做,令人惋惜。
训练54
1.答案客人问:你师傅到哪里去了? 童子答:师采药去
客人问:在哪里采药 童子答:只在此山中。
客人问:在山上的哪个地方? 童子答:云深不知处。
2.用青松、白云衬托隐者品格的高洁,抒发了诗人对隐者的倾慕之情和没遇到隐者的惆怅之
训练55
1.萧瑟、凄凉、迷蒙 2.李白的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攀龙的诗则用一问一答,写出了对友人的深切怜惜与不舍。
训练56
1.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
2.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训练57
1.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2.D
训练58
1.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佳人,告诉他们自己是平安的。
2.这位同学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相见了,还伤心什么呢?
训练59
1.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2.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
训练60
1. 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 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训练61
1.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
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偎”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
训练62
1、表现了作者突出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
2、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训练63
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下一联相呼应。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训练64
1.“绿肥红搜”一词极富表现力。一是体现在它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使人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二是体现在在其中溶注了感情,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让人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末句表达出感伤哀婉的情调,形象的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2.这首词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