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课件+导学案+朗读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0.《唐雎不辱使命》课件+导学案+朗读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3 13:52:39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8张PPT。《唐雎不辱使命》
语文 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
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
返。”这就是《战国策》塑造的游侠形象,虽然他最终以失败而
告终,但他的忠于使命,不畏强暴的游侠形象一直为后人传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战国时的另一个英雄。那时,秦始皇就快要
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
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
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那么唐雎会不辱使命吗?
让我们一起走入《唐雎不辱使命》进行探究吧!
新知讲解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策》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
3.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一、你准备好了吗?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文学常识
3.写作背景读准字音唐雎 怫然
韩傀 免冠徒跣
缟素 庸夫
色挠 以头抢地
休祲 谕矣 jū fú
guī xi?n
g?o yōng
náo qiāng
jìn yù yǐ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12策。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战国策》新知讲解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新知讲解二、师友合作,疏通文意。
1.全员参与,先自主解决,然后师友互助交流解决词义、翻译课文。
2.将仍无法解决或不确定的词、句做出标记新知讲解新知讲解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其 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 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 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 使 唐雎使 于秦。 派交换答应给予恩惠虽然这样从不于是派出使对……说翻 译 课 文 用 到一定,加重语气新知讲解
翻 译 课 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希望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予恩惠,拿大地方来换小地方,很好;即使这样,然而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拿它来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新知讲解
翻 译 课 文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 错 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 于 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 直五百里哉?”听从况且凭借把……当作所以通“措”形作动,扩充违背形作动,轻视像这样。是,动作代,这样即使只,仅仅用但是使……灭亡给表转折新知讲解
翻 译 课 文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的意见,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可是安陵君却凭着五十里的土地能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而他却违抗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答道:“不,不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用它来交换,难道只是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吗?”
新知讲解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
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耳。” 盛怒的样子未曾平民摘掉帽子,赤脚 撞罢了翻 译 课 文疑问语气,吗倒下用在句子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新知讲解
翻 译 课 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不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的情景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新知讲解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
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
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
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
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
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平庸无能的人有才能有胆识的人通“苍”,青黑色发作吉凶的征兆如果名作动,穿丧服句首发语词陈述语气,了 是这样翻 译 课 文 表承接新知讲解
翻 译 课 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胆识过人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未发作,上天就降下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的平民真的发怒,将倒下两具尸体,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着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新知讲解
秦王色挠,长跪而 谢之曰:“先生坐!何至 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 以有先生也。”屈服道歉明白、懂得凭借只因为翻 译 课 文表转折新知讲解翻 译 课 文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韩、魏两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新知讲解
1.复述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1)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旦夕。第二部分(2、3)唐雎使秦,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折服,唐雎取得胜利。 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及他所明白的道理,反衬唐雎出使胜利。 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发展与高潮开端结局三、整体感知:新知讲解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 是怎样的?
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新知讲解
四、研读共品:分析第一自然段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新知讲解
分析第二自然段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有恩于安陵君
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让安陵君扩大土地及遭婉拒是逆寡人和轻寡人,是威。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新知讲解
分析第三自然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
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为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英气逼人,表现出他跟秦王拼命的决心。
5.你认为唐雎的“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正确吗?
不正确,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论调,认为人的主观意识可以对外界自然产生
影响,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不符合科学规律。
新知讲解
分析第四自然段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新知讲解
五、人物分析:揣摩神态动作,用句式说话 读 ,我看到一个 的秦王。

读 ,我看到一个 的唐雎。(四字短语)(1)先自主解决,师友互助交流合作,其他师友补充
(2)评说时语言准确到位,表述激情澎湃。新知讲解一个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骄横狂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封建统治者。一个从容镇定,有胆有识,具有凛然正气,不畏强暴的谋臣。
新知讲解
课堂总结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秦,唐雎,这位安陵小国的使者,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
唐雎确实不辱使命。我们要学习他为真理正义而斗争的
凛然正气。
1. 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的另一些不辱使命的人及相关的故事?
蔺相如 完璧归赵
荆轲 荆轲刺秦王
晏子 晏子使楚
诸葛亮 舌战群儒
拓展延伸 针对日本政府的这种挑衅行径,你想向日本政府说些什么?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错,通“措”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答案:C(“缟素”应为“穿着孝服”之意)
课堂练习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B.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聂政之刺韩傀也
答案: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介词,到 / 介词,从;
B项,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词,表判断;
C项,介词,用 / 连词,因为)
课堂练习
3.请将文章画线句子“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可是安陵君违背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说明:关键词“广”、“逆”,句意准确、通顺1分)
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
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课堂练习
4.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
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2分)
侧面烘托(反衬),
(1分)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1分)(说明:第二问答出一点就给1分)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词义。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本内容
2.学习对比,衬托,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一.文本探究
自主学习:快速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3.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什么?
合作探究: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下列问题。
学习形式:先独立思考下面题目,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之后在班内展示。
1.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
3.秦王对唐雎说“秦灭韩亡魏”之事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说这句话有何用意?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5.第四段写秦王的神情态度变化对刻画唐雎形象有什么作用?
二、人物赏析
1.找出表现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后的不同态度的句子,唐雎的表现的句子,从中你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2.本文是如何刻画人物(唐雎、秦王)形象的?(在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用的手法。)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不辱使命的故事吗?请说出其名字及主要事迹。
2.从唐雎说话的技巧(言之有据,言之有节,言之有力)中,你有什么感悟与启发?
四.达标检测
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让我们一起进入达标检测阶段,看看学习的效果如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 9 ~ 11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虽然,受地于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 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秦王不说 说:通“悦”,高兴,愉快。B.请广于君 广:扩充
C.谓唐雎曰 谓:对……说;告诉。D.长跪而谢之 谢:感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徒以有先生也
C.天使之怒,伏尸百万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揭穿秦王易地骗局,为后文设置悬念。
B.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易地的骗局,表现出其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C.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写唐雎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D.第四段是故事的结局,秦王“色挠”,唐雎取得了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不辱使命》以对话为主,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唐雎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错,通“措”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B.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聂政之刺韩傀也
(3)请将文章画线句子“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翻译为现代汉语。
(4)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文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请广于君 ②故不错意也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④秦王色挠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秦王/怫然怒 B.大王尝闻天子/之怒乎
C.与臣/而将四矣 D.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而君逆寡人者(选文) 长跪而谢之日(选文)
B.今吾以十倍之地(选文)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选文)
C.否,非若是也(选文) 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选文)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5)请列举两位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6)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五)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乙】魏相翟强死。为甘茂谓楚王曰:“魏之几相者,公子劲也。劲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善。秦、魏之交完,则楚轻矣。故王不如与齐约,相甘茂于魏。齐王好高人以名。今为七行人请魏之相,齐必喜。魏氏不听,交恶于齐。齐、魏之交恶,必争事楚。魏氏听,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雠(chóu,通“仇”)也;而魏、秦之交必恶,又交重楚也。”(节选自《战国策》)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错意也______??????????②请广于君______
③魏、秦之交必善______??????④齐王好高人以名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齐王好高人以名??????????????以君为长者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学而时之
C.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
D.齐、魏之交恶????????????????死亦我所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魏之几相者,公子劲也。
(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乙】文中的谋士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附答案:
一.文本探究
1.唐雎、秦王、安陵君 唐雎
2.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3.出使秦国,使秦王打消“易地”的想法。
合作探究:
1.借机吞并安陵国
2.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 是为了威胁唐雎,强调秦国强大,以武力威胁唐雎认清形势,把安陵拱手相奉,以达到他扩张土地目的及野心。
4.唐雎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为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5.秦王的目中无人与之后的谦卑恭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他先倨后恭的丑态,而描写秦王的态度变化是为了衬托唐雎临危不乱,视国家利益为己任,愿为国捐躯的高尚品质,也表现了唐雎先恭后倨的态度。
二、人物赏析
1.秦王: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
唐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的形象。
2.人物对话、夸张、排比
三、拓展延伸
1.蔺相如 完璧归赵
荆轲 荆轲刺秦王
晏子 晏子使楚
诸葛亮 舌战群儒
2.感悟和启发:①说话技巧在与人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②勇敢与善辩也是好的品质与能力。
③在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一)1.B D 2.A
3.(1)??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2)??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二)
(1)D (2)C (3)A (4)①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 ②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5)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机智善辩、视死如归.
(三)(1)C(“缟素”应为“穿着孝服”之意)? (2)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介词,到/介词,从;B项,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词,表判断;C项,介词,用/连词,因为)? (3)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违背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说明:关键词“广”、“逆”,句意准确、通顺1分)? (4)侧面烘托(反衬),(1分)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1分)(说明:第二问答出一点就给1分)
(四)(1)①扩充? ②通“措”③交换? ④屈服 (2)B。 (3)D。 (4)①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②平民生气,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5)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保全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 蔺相如不负赵王所托,以勇气和胆识智斗秦王,保住了和氏璧。 (6)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吞并安陵。 (五)
(1)①通“措”,安放,安置②扩充③友好④居人上 (2)B (3)①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②在魏国,希望继任相国的人是公子劲. (4)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