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检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新民丛报》 B. 《民报》 C. 《新青年》 D. 《新华日报》
2.《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
A. 鲁迅 B. 陈独秀 C. 胡适 D. 李大钊
3.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首倡民主与科学 B. 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4.北京大学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很多次革命运动的爆发,同时也是众多先进思想的诞生地。回溯到1917年的北京大学,当时听到最多的两个词应该是( )
A. 自强、求富 B. 维新、变法 C. 复古、尊孔 D. 民主、科学
5.下图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一本杂志创刊号封面。这本杂志的创办者是( )
A. 蔡元培 B. 陈独秀 C. 鲁迅 D. 李大钊
6.黄叶同学收集下列人物图片参展,如果要取一个栏目名称,比较合适的是( )
A. 推动维新变法的志士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
C. 新文化运动的战士 D.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
7.新文化运动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下次关于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D.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哪一项内容( )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提供民主,反对专制
C. 提供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9.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反映新文化运动高扬的两面旗帜是( )
A. 民主、科学 B. 人文、浪漫 C. 科学、理性 D. 民主、法制
10.“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 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 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 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11.电影《青春之歌》中有一组反映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场景: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示威游行,游行学生振臂高呼口号。游行学生呼喊的口号中应该有(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为雪心头恨,而今作禁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3.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座城市是( )
A. 天津 B. 重庆 C. 上海 D. 北京
14.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5.“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自由 B. 爱国 C. 平等 D. 博爱
16.1919年五四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 取消了“二十一条” B. 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国共合作实现
17.1919年6月初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 斗争形式从学生示威游行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 工人阶级取代青年学生成为运动主力
D. 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政府
18.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若是往上海实地参观,参观的主题应拟为( )
A. 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B.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D. 革命圣地,七大召开
19.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其中“大事”是指( )
A. 中共一大 B. 兴中会成立
C. 湖北军政府成立 D. 中华民国成立
20.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虽遭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的镇压,但它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
A. 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 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C. 必须团结同盟者才能战胜敌人 D. 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勾结
21.下列不属于中共一大主要内容的是( )
A.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 选举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C. 制定中国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
22.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它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它”是( )
A. 义和团运动 B. 五四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23.(题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 中共一大上 B. 中共二大上 C. 中国同盟会上 D. 中华民国成立大会上
24.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又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胡适 D. 毛泽东
25.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C. 国民大革命从此兴起 D. 中共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指出: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他号召人们积极干预政治,认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民有政治觉悟,自居于国家主人的地位,不要把实现民主共和的希望寄托在“善良政府、贤人政治”上面。
材料二: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对文学改革从形式到内容提出了许多意见,主张以白话文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把反对文言文和封建文学同政治革命联系起来,竖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
(1)那些年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发表的文章会刊登在哪一本杂志中?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本杂志创办的背景。(4分)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陈独秀、胡适发表的文章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并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出该历史事件的内容。(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那些年他们一起所发表的文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7.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运动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什么势力?(4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五四运动发生了哪些变化?该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哪些条件?(4分)
(3)“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请你谈谈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材料二:(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1)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哪些历史条件?(4分)
(2)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证明。(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4分)
29.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随后不久,在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船”正式起航。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为题设计了几个栏目,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成立条件】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1920年,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第一本中史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
【会议代表】
【经典内容】
中国共产党“一大”内容简表
【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挺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陈望道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哪些准备?(4分)
(2)图片中的四个人物哪一个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他又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4分)
(3)请你在中共“一大”内容简表中把A、B两处填写完整。(2分)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童大意义中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新”字?(4分)
(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C
C
C
D
B
C
A
A
A
D
A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D
B
B
D
C
A
C
C
D
B
B
B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新青年》(或《青年杂志》)。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7.(1)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2)①斗争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②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3)爱国主义精神。
28.(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2)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9.(1)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图④人物没有出席,因为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3)A:共产主义;B:领导工人运动。
(4)“新”是指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有了完整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此以后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领导者;从此开始了真正的革命时代,工农运动日益高涨。
(5)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