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爱这着土地》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我爱这着土地》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3 19:3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我爱这着土地》导学案
班级:九年级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把握诗歌的主题,体味诗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能有感情、节奏正确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把握诗人用词的匠心。
【难点】
【学法指导】
【课时安排】 共 2课时 总第 13-14 课时
预习指导《绩优学案》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二、检测预习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个别学生朗读,读出节奏。(其他同学点评) 3全体师生集体朗读,读出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四、理清诗歌结构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升华主题,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2)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诗人给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着什么?诗中出现的“土地”、“河流”、“风”、“黎明”。 (3)熟读诗歌,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4)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明确: 五、熟读成诵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文本探究1.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都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如何理解?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2.“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明确: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 ,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巩固提升也许我们今后再也不会面临诗人所面临的民族苦难了,但是那种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深沉的民族情感,我们决不能丢掉。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假如我是一只鸟”为开头,仿照课文的形式,尝试着“填”一首诗。 四、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学生) 课后反思 (教师)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