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综合与测试B 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综合与测试B 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1-14 14: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综合与测试B 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综合与测试B卷(含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018?徐州)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白气”形成过程属于(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熔化
2.(2018?南充)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3.(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4.(2018?钦州)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 B.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C.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
5.(2018?苏州)舞台表演常会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白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6.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7.对下列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8.(2018?枣庄)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9.(2017?东营)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10.(2017?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11.(2017?连云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B.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
12.(2017?成都)对甲、乙两种物资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C.甲物质在 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 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13.(2017?烟台)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14.【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15.(2017?黄石)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16.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7.(2016?凉山州)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18.(2016·巴中)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 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0分)
19.(2017?山西)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___________ .
(2)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 ,改进后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0.(2017?沈阳)小明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①实验中小明发现:水在沸腾的过程中,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
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C.使用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21. (2018?赤峰)图甲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每隔五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50
80
80
80
80
90
100
(1)在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数据填入表格中。
(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在15min时,萘处于 __________ 状态。
(4)30min后继续加热,萘的温度 ___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四、简答题(共10分)
22. 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所示)。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23.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
答案
1、A 2、A 3、B 4、B 5、B 6、B 7、C 8、B 9、D 10、B 11、B
12、C 13、A 14、B 15、B
16.非晶体
17. 37.8℃
18. 240℃ 固液共存状态  不变 
19. 96 吸热 减小水的质量  缩短加热时间
20. (1)①吸收②BC
21.(1)70;(2)见上图;(3)固液共存;(4)升高。
22.当小明刚从水中出来时,身上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吸热,当有一阵风吹来时,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冷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
23. 小李的想法更合理??水沸腾时加热温度不变,用小火加热,保持水的沸腾状态,可以节约能源。?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综合与测试B 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综合与测试B卷(含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018?徐州)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白气”形成过程属于(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熔化
2.(2018?南充)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3.(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4.(2018?钦州)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 B.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C.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
5.(2018?苏州)舞台表演常会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白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6.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7.对下列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8.(2018?枣庄)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9.(2017?东营)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10.(2017?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11.(2017?连云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B.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
12.(2017?成都)对甲、乙两种物资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C.甲物质在 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 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13.(2017?烟台)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14.【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15.(2017?黄石)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16.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7.(2016?凉山州)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18.(2016·巴中)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 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0分)
19.(2017?山西)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___________ .
(2)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 ,改进后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0.(2017?沈阳)小明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①实验中小明发现:水在沸腾的过程中,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
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C.使用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21. (2018?赤峰)图甲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每隔五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50
80
80
80
80
90
100
(1)在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数据填入表格中。
(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在15min时,萘处于 __________ 状态。
(4)30min后继续加热,萘的温度 ___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四、简答题(共10分)
22. 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所示)。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23.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
答案
1、A 2、A 3、B 4、B 5、B 6、B 7、C 8、B 9、D 10、B 11、B
12、C 13、A 14、B 15、B
16.非晶体
17. 37.8℃
18. 240℃ 固液共存状态  不变 
19. 96 吸热 减小水的质量  缩短加热时间
20. (1)①吸收②BC
21.(1)70;(2)见上图;(3)固液共存;(4)升高。
22.当小明刚从水中出来时,身上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吸热,当有一阵风吹来时,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冷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
23. 小李的想法更合理??水沸腾时加热温度不变,用小火加热,保持水的沸腾状态,可以节约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