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3 20:0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新学期刚刚开始,才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特别是有些同学,上课说话,下课打闹,口出脏话,乱扔纸屑,顶撞老师,简直是无法无天。对这类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教育?
情境导入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学习目标
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孔子和儒家学说;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自主学习
1、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 》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2、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 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一书。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
3、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此时的 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
4、当时,各家学派研讨学术,学派间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 ,形成了思想文化的 局面,史称“ ”。
5、 促使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 发展的高峰。
老子小档案
年代:
国家:
学派:
主要思想:
作品:
春秋后期
楚国人
道家
《道德经》
顺应自然;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无为而治”
故事学史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相互转化
孔子小档案
年代:
国家:
学派:
作品:
春秋后期
鲁国人
儒 家
《春秋》
孔子的核心思想
爱心、同情心
和谐相处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
苛政猛于虎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停的哭泣。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
你能说出学过的历史中“德治”的例子吗?
温故知新
杏坛讲学
材料: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行为和思想?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从史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
温故知新
善于思考
经典诵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了哪本书?
《论语》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儒家
法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选贤;节俭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
三、百家争鸣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荀子》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
《韩非子》
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1、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2、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3、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学完各家学派主要人物后,我们再将之前关于调皮学生的不良行为,请同学们分别以不同学派的思想来加以讨论。
学以致用
观点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他们自觉的去要求自己——道家。
观点一:以德来教化他们——儒家;
观点二:用“刑罚”来限定他们,做错了就要加以处罚——法家;
一、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
第8课 百家争鸣
1、老子和《道德经》
“道”是道家核心思想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与世无争
2、孔子和《论语》
核心思想“仁”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
创办私学并整理古代文化经典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各陈其说
2、思想文化的繁荣及其影响
1.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随堂检测
3.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春秋时期倡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
4.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5.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孔子的智慧”被整理成(  )      
A.《尚书》 B.《论语》
C.《道德经》 D.《左传》
6.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
7.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庄子
8.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刚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9.“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
古为今用
孟子“仁政”
墨子的提倡节俭
墨子“兼爱非攻”
庄子“顺应自然”
以民为本
构建节约型社会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韩非“法治”
依法治国